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章千古事

2015-10-17 13:30 作者:水穷处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游记读过不少,能使我感动的却只有阎连科的《走着瞧》。

比起余秋抚今追昔式的追溯历史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比起朱自清以旁观者的眼光、闲适的笔调、清新的风格描写异域风情的《欧游杂记》,如阎连科自己在跋中所说,《走着瞧》是太过拙笨了。但《走着瞧》还有一点就是诚实。《走着瞧》写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小人物,但却是直面人生的,更接地气,更能引起人的共鸣。正如王国维所说,“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的,走着瞧写的事虽小,却是好文章

阎连科的《走着瞧》表面看是游走各处写出的游记散文,实则是作者在时空变换中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是不能当游记来读的,正如作者自己在跋文中所说,“这不是脚行的游记散文,那需要闲适的心情和不知疲倦的双脚。”阎连科的这十几篇散文完全是其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阎连科的散文,总有种沉痛感充满在字里行间,常常使我想到史铁生所说的“写作的零度”。所谓“写作的零度”,其实就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思考。

人生最基本的问题莫过于生存了。我们的生存状况是怎么样的,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生存现状,我们有没有选择生存方式的权利,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改变我们的生存状况,这些在阎连科的文章中都有涉及。其中《黑土地的茫白》这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茫茫黑土地上,人与物与天是浑然一体的,人的生死存亡变得与物的生死存亡一般。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人被环境限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时间和空间。比起空间,时间(有时也叫做历史)对人的限制更大。在社会历史的大环境中,作为个体的人都是渺小的,甚至说是宇宙一尘埃已是自大。很多时候,人是没有能力去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做出选择的。个人在国家和历史的宏大面前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每个人却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一人一世界。比起世界上纷繁复杂的民族历史的大问题,我觉得,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命更值得人们关注。比起描摹大时代的宏壮的文字,我更喜欢描写小人物的文字。无论任何时代,环境都应该只是人生的背景。虽然,很多事我们决定不了,改变不了,但我们却不能不思考和憧憬,所以古人有了“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的慨叹。思考和憧憬就成了我们破解我们谜团的一种手段。大环境如茫茫黑,我们的思考和憧憬是黑夜中照亮我们前进的那点萤火和星光。黑夜禁锢了我们的手脚,思想却可以在这黑夜中自由飞翔。

人的生存究竟是靠物质还是精神?从小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们当然会选择前者,并且还能信手拈来许多例子作为佐证。但是,读完《到海北去》这一篇,我对此产生了怀疑。文中那位军人情与提干的冲突面前,不惜用自残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爱情,为了爱情留在了海北,并且多年以后依然不改初衷。我想,很多时候,支撑人活下去的是精神,一旦他所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不复存在了,生命对他来说就失去了意义。王国维的投湖自尽正是如此。

《乡记》这一部分写尽了乡村的各个方面。这部分应该是作者写得最用心,最朴实,也最精彩的。每个人对土地的感情都是不一样的,阎连科来自农村,对土地与农村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在对乡村的描写中透露出了对乡情、传统文化、以及农村现实的深深的思考,在述说中流露出了对乡村的深深的感情。从他对“田野”这一词汇的解读就可以看得出作者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是多么的透彻,“农民说田野,也只说一个字,地。”我想,诗人、文人笔下的农村都太过诗意了,他们看到了农村的美好和落后,看到了农民的朴实和愚蒙,他们笔下对农村和农民不是赞美就是悲悯,那样委实是太不了解农村和农民了。也只有阎连科这样祖祖辈辈“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歌哭于农村”的作家才写得出农村的日子,写得出农民的艰辛和汗水,写得出岁月变迁在农村和农民身上留下的痕迹,写得出农村和农民生命中的渴望与期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对《走着瞧》的理解是肤浅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我对《走着瞧》的感觉大约就是这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0107/

文章千古事的评论 (共 9 条)

  • 孤帆鸢影
  • 心静如水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淡了红颜
  • 大奔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人生最基本的问题莫过于生存了。我们的生存状况是怎么样的......
  • 老党
    老党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三角

    三角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