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志用志优化资源服务

2015-09-09 17:02 作者:北斗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志用志优化资源服务

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魏来安

“盛世修志”,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修志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业,修志也是一项的艰苦脑力劳动。封建时代来安县共纂修过五部县志。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魏大用主持创修了第一部县志。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知县刘正亨主持,在魏志的基础上续修成第二部县志。到新中国建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主持下,由严希等人纂修了目前新的《来安县志》,也就是90版县志。这部新志帮助来安人民了解来安历史,认识来安,把握来安发展,推进来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诸多管理者、建设者中,他们对宏观的世界经济和社会文化知识甚为缺乏,尤其对当地微观的地情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缺乏,已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党政干部中对本地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在青年干部中对来安的过去更是一片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地方史志才能得以了解。

因此,无论是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还是帮助各类管理者、建设者调整知识结构,还是推进地方事业的科学发展,都需要大力开展读志用志的活动。认清读志用志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增强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加强读志用志工作是地方志“功用”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读志用志”是“开发地方资源”约定俗成的简称。翻开地方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人们对地方志“功用”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变化。最初的地方志是顺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功能主要在于“辅治”;西汉以后的地方志主要形式即地记;隋唐时期,出现了官修志书,其内容对政治和军事决策参考的作用日见重要;到宋代,地方志内容更广泛,作用更大。宋人郑兴裔提出了地方志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有重要的存史镜鉴作用,其二起到政治参考作用,其三具有教育作用。这个提法开辟了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之说的先河。明清以后,地方志及其理论发展逐渐成熟,修志者对地方志功能的认识趋于统一,普遍将地方志的功能解释为“存史、资治、教化”;随着时代的演进,科学之风盛行,世人视野的开阔,人们对地方志功用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民国时期,黎锦熙先生提出了“创‘四用’(即科学资源,地方年鉴,教学材料,旅行指导)的功能”;新时期地方志记载范围更广泛,门类更加齐全,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地方志的功用有了更新的认识,除了传统上普遍被认同的“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外,人们还认为新的功能有: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地方的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宣传作用等等。随着地方志“功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不断增强,地方志已由单纯的为治政服务变成为全社会服务,这就在客观上出现了社会对用志工作的迫切要求。

加强读志用志工作是实现地方志“价值”的客观需要。地方志书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其“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是不可忽视、不容抹杀的。然而,地方志书的这种功能是潜在的,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转化才能实现。如同一项刚问世的科研成果一样,这样的科研成果仅仅是潜在的生产力,要转变成产品和商品销售出去为社会所利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创造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再优秀的科研成果对社会也是没有意义的。开展读志用志活动,或者说开发利用志书资源的工作,恰恰就是实现转化的必要途径。只有让志书真正走向读者,走向社会,志书本身的价值才能实现,志书资政、育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加强读志用志工作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应当看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一个值得人们重视和研究的新特点,即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过去总是认为经济实力是硬实力,文化力是软实力,近20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这标志着整体上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正在部分地向着硬实力转化。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是官修之书,是具备高权威性、高可信度、大信息量的地方文献,蕴藏着巨大的软实力,将其转化为硬实力,主动进行开发利用,把它作为一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参与到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地方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总结过去各地因地情资源不清导致建设发展失误的教训,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地情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迫切。因此,怎样积极探索用《志》新途径,拓宽用《志》新领域,使地方工作在开拓创新中焕发生机和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又急需解答的课题。我们要认清读志用志的作用,分析用志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根据地方的现状,把地方志这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

笔者认为应注重三点,一是辩证地认识服务对象问题。志书服务的对象首位是当代人,自然应以当代人的需求作为标准,只有对当代人服务好了,后代人才会从用《志》的历史过程中加以总结继承,才会代代相传,提高《志》的使用价值。二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地情服务。注意跟踪党政领导思路,跟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努力做到政府行动之前提供决策咨询资料,行动中提供发展变化趋势及预测资料,行动后迅速提供行动全过程准确的记述资料。三是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多形式、多载体的优势,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利用报纸、广播、杂志、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地情宣传,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

总之,读志用志这项工作是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成为本地工作的亮点和特色。

注:1. 郑兴裔[公元一一二六年至一一九九年]字光锡,初名兴宗,开封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以皇戚恩授成中心郎,历福建路兵马钤辖。兴裔有遗集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2. 黎锦熙,字劭西,1890年(庚寅年)2月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2450/

读志用志优化资源服务的评论 (共 6 条)

  • 沐子
  • 晓晓
  • 雪灵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