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挤棍

2015-06-28 21:05 作者:床前明月光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文旺

挤棍这活动其实陪伴了我的整个小学阶段,至于学龄前我看没看过,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

挤棍其实就是挤扁担。它虽然是一项局部地域很有特色的体育活动,但是,以我的估计,它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然,那属于非遗的东西就太多了。当然,挤棍作为一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还是值得写一写的,不然,随着农村机械的越来越多,扁担的越来越少甚至是消失,后人是无法知道在中国农村的历史上,竟然还有这么一项活动。

挤棍是流行在江西余干县农村的一项农民体育运动。最为流行是时期应该是在1960年到1985年期间。当然,在余干的话,余干石口是更为流行的。我读小学的时候,看见两个身强力壮的大人拿着一根扁担在玩。我开始还是有些纳闷的,我想:大人拿扁担是要打架吗?可是,当我看见他们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否认了自己的判断。

这两个体格健壮的人不但不是打架,而且,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他们进行的民间活动是挤棍。这两个人,开始忙活了,他们各自用扁担为半径(后来读初中了才知道什么是半径)给自己画一个大圈圈,然后,在这两个圈圈的中间划一根直线,这两个人呢一人拿着扁担的一头,然后往扁担上用力,通过扁担把对方尽力地挤出那个圈子,如果是谁把对方挤出去了,则是胜利,否则,就是失败。挤棍的时候,一般两边观看的人很多,都是农村的社员(这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名词),就像是后来的看龙舟。我读小学的时候,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无龙舟可看,因为龙舟和龙舟赛都被看作是“四旧”(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让破四旧的人们给摧毁了。在农村,可以看看的角力活动也就是狗打架,斗牛,另外就是挤棍。当然挤棍也是唯一可以独立于动物之外的活动,所以,在那个时代,是很受欢迎的。挤棍的时候,虽然只有那么五六个壮劳力轮流作为对手,可是,观看的人往往会达到三四百人。当然,这样的挤棍全是在村里最大的晒场进行的,别说是三四百人,就是来上一千二千人观看,那晒场也是显得绰绰有余和十分宽松的。

在我的故乡,挤棍的活动很频繁,有一次,我记得我表叔回故乡的时候,也让他赶上了。表叔是1948年12月当的兵,他是乌泥人,在江西上饶,乌泥的名气甚至比石口还要大,有“小小石口乡,大大乌泥村”的说法。表叔后来转业到甘肃金昌,是个县处级的干部。当表叔两个高大的儿子站在我们这几个堂兄弟面前的时候,我们顿时觉得自己都是乡下的土老冒,很羡慕对方那城里人的范儿,那自信的举止。父辈们和表叔聊天,我们和表叔的两个儿子玩,那时候我们都只有八九岁,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父亲说晒场正在挤棍呢,去看看吧。因为长期当干部而白净又文雅的表叔竟然真的去看了。而且,他和大伯、我父亲、三叔、四叔他们都笑弯了腰。虽然现在的社会什么都不缺,可是,我还是十分怀念那个亲情十分真诚的年代。是啊,表叔按理算不上很亲的人,而且,人家还当着官呢,可是,按个年代就是如此地让人觉得人间的暖暖情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对于挤棍,我记得参与得最多的是李录旺三兄弟,李牧旺、李和生、李佛生、李广生,这几个人,后来也是李家龙舟队的最优秀的队员。可惜,后来,李录旺因为长期嗜酒,只有六十多岁就谢世了。我回到故乡的时候,听闻这个消息,感到十分不舒服。是啊,那时候号称李家挤棍三条汉子的头牌人物,竟然就这样走了。

那一次挤棍,我不但看到了很少看到的表叔,而且,我还看到了来自河南民间的杂技团,别看那是一个县级杂技团,那水平不亚于当今的一些省里的杂技水平。可惜,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过来自于民间的杂技,也再也没有看过这么值得回忆的挤棍了。

想念那一次看杂技,更加喜欢回忆那一次的挤棍。后来,我在我的长篇小说里,加进去一段挤棍的歌谣,内容是这样的:一根扁担五尺长,好汉两个站两旁,一心要把头筹拿,看看谁的体力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6621/

挤棍的评论 (共 8 条)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蓝浪风帆
  • 春暖花开
  • 醉死了算球
  • 孤帆鸢影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我想念那一次看杂技,更加喜欢回忆那一次的挤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