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露骨山下写春秋——记漳县金钟退休教师石珠明

2015-04-22 09:54 作者:李雪兰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漳县金钟镇,巍巍露骨山下,有一个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小村庄叫纳仁沟村。这方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很多的奇石、化石。这儿的人们家家户户的窗台上、桌子上乃至花园里都有奇石、化石装点,整个村庄洋溢着一股特有的文明之风。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漳河源头化石村”。

1939年9月29日,石珠明就出生在纳仁沟村。为了让自己孩子今后的日子好过一点,能够吃上所谓的皇粮。他的父母硬是节衣缩食,将自幼聪明好学的他送进了学堂。那时,人民群众生活普遍都很困难,缺穿少吃,上顿不接下顿是常有的事儿。肩负着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期望,年幼的石珠明学习非常刻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那时,纳仁沟村没有学堂,上学要翻越高山、大梁到离家30里路的大草滩小学上学。上初中时,也要到离家100多里的会川县初级中学。没有车,就连自行车都没有,幼小的他,整个小学、初中,完全是靠背着干馍馍、炒面爬山涉水步行走下来的,妈妈做的布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条件非常的艰苦。

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陇西师范,成为纳仁沟村第一个“秀才”。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在拉麻小学任教。看着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和心的校园里,孩子们那天真可爱的笑脸,渴求知识的目光,他感觉到以前在生活中吃过的那些苦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值了,真的值了。

石珠明所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饱含着辛酸与泪水。他先后在拉麻中学小学、金钟中学、石川小学、尖子小学任教;曾担任纳仁沟小学、马台沟小学、大车场小学校长。文革期间,因为在文章《三年前的回顾》中揭露了1960年挨饿的过程和原因,痛斥了社会的阴暗面而遭受到非人的批斗和迫害……所吃过的苦,所遭过的罪只有他心里最清楚。想起那段特殊的年月,老人的心里就会感到阵阵隐痛。但,也就是那段艰难、曲折的岁月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遇到困难从不妥协的性格。朴实、消瘦的他,犹如露骨山峰苍翠的青松,在寒风、积的磨砺下,显得更加严峻、挺拔。

乡里的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一个人要代好几门课。1961年在拉麻小学工作时,在繁重的教学之余,他还担任着学校食堂伙食管理员一职。那时,学校有5个老师,一个厨师,统一办灶。他每月都要吆着生产队的毛驴到相距55里路的王家店粮站打面粉、买油……可是,也就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石珠明还是对书法、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深人静,宿舍里常常出现他挥毫泼墨的身影。几年功夫下来,他练就一笔硬朗的好书法,同事们戏称他为“乡村书法家”。能者多劳,随之,学校里出黑板报、墙报等等一系列工作又压在了他的肩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也会纷纷请他写对联,求字画。无论谁要他的字画,热心的他都会有求必应,搭纸搭墨从不收钱。是的,正如他所说:我不图钱,不图名,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自己的作品能够给后人们留个纪念。

石珠明老师工于学问,严于做人,忙于教学,勤于育人。他主张写字必须像做人一样要踏实、认真。于是,即便是闲暇时的练笔,他也是非常认真的,难怪他的书法作品会受到大家真心的喜欢和赞誉。

老人说,作为一个书法艺术的探寻者,我们要时刻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思想要活跃,作品要有时代气息。成功的书法家应该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自我最佳的契合点。只有根植传统、根植经典,从国学里汲取营养,思想才能更坚定、更有力度和洞察力,对书法才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突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认真涉猎各类书籍,在书法用笔、用词方面力求精益求精。所以,他写的作品结合古今文坛大家的作品,大多充满时代气息,显得大气而厚重。

现在,许多村民,许多干部家里都挂着他的字画,那字体清秀典雅而又刚劲有力,为一个个小小的居室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

经历了艰苦生活的人,对艰难困苦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石珠明正是这样一个朴实厚道、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善良而朴实的人。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对同志们非常体贴,常把学校勤工俭学种的洋芋、蔬菜,油菜籽等平价处理给家境困难,需要帮助的老师们,常常会解决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在他无微不至的悉心治理下学校老师力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各个都做到了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学校升学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榜首。

村里谁家过红白喜事,他都会不请自到,自觉地做这做那,任劳任怨,口碑极好。尽管校里校外许多事情常常需要他操心、劳作,确实很忙很累!但他看起来永远有使不完的劲,他那爽朗的笑声和矫健的身姿,常常感染着周围的群众。大家都说他:“人好!心好!是个实在人。”

是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的根本,并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信赖和好感。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还天南海北拥有老的小的一大批朋友,人缘特好。在大家眼里乃至心里,石珠明老师,可以算是纳仁沟村知识最渊博、品行最好的人。

1974年,在金钟中学任教期间,县政府抽调他去搞“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他不辞劳苦,不辱使命,走遍了漳县的各个地方收集资料用来绘图,做模型,还结交了县文化系统的成旭东、水俊川、陈俞等老师,并与他们成为无话不谈,掏心掏肺的好朋友。

第一次见石珠明老师,是在1999年。那天,他推着在县图书馆退休的老馆长水俊川在大街上散心。水馆长我认识,那时已经退休在家的他,因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走不便而很少出外活动。上班途中的我礼节性的上前与他打招呼。水馆长很高兴,他介绍我认识了帮他推轮椅的石珠明老人。

文化人的心是相通的,我和朴实的石珠明老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有了共同的语言。互相打过招呼后,老人和气的说,他是金钟中学退休的老师,这几天是专门下来陪伴水馆长的。从此以后,我正式认识了热情开朗、说话声气儿很大的露骨山下的老爷子——石珠明。

那时,石珠明老人60余岁,已退休,身板儿硬朗,说话铿锵有力,每一个细胞都洋溢着智慧、热情与活力。我不得不说,石珠明老人乐观向上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我,即便是心里不快,和他说上两句话,心情就会奇迹般豁然开朗。这个坚强而开朗的老人,他是否知道自己那响亮的话语、爽朗的笑声、清秀遒劲的字体以及身上默默散发出的那份淡定、善良、宽容、坚强和乐观,带给了别人许多无法言叙的快乐自信呢?!

没有太多的客套,没有无须有的面具,我们之间的缘分,从此也就续上了,这一续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秋月,十几年弹指一挥,自始至终的情和义是难能可贵的。

退休后的石珠明老人闲暇之余常会来文化馆看望新朋老友。他不但喜好写字,而且还喜欢刻石。退休之后,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到山里采集化石、奇石、沉积岩来点缀花园和小路,他家的小院在他别出心裁的装扮下,干净、文明充满了情趣。他还约漆俊德、张世杰、张俊杰等朋友们(人们把石珠明、漆俊德、张世杰、张俊杰称为纳仁沟“四老”,是远方的客人慕名拜访最多的新闻人物。)在露骨山麓刻写了 “山高水清”、“物华天宝”、“雄山秀水”等字样;在村口大石头上刻写了“八荣八耻”、“漳河源头化石村”、“奇石文化村”等字;如今,那块2米高的青石板就竖立于村口路边,“漳河源头化石村”七个醒目的大字成为村头亮丽的一景,外来的客人都喜欢在旁边合影留念。在纳仁沟小学的校园里、金钟中学的花园里,他也刻下了“闻鸡起舞”、“勤学苦练”、“业精于勤”等励志字句,深受师生喜欢。

现在的人们一进纳仁沟,就会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是啊,细心的老人是在用书香点缀家乡的每一个角落,用文化熏陶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所作所为,犹如春风,慢慢沁入每个人的心田,陶冶着每个人的情操。

一个书家可以会写很多种书体,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把各种书体都写得很精彩。石珠明老人以楷书见长,石崖寺、雪山庙、大车场山神庙的匾额、对联都是他题写的。他的楷书清秀典雅,独树一帜,先后参加过多次书法展览,并取得好的成绩,其作品入选了《漳县书画集》等。其中,2014年书法作品被县老干局评为“老有所为”一等奖,对金钟镇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热心的他还积极为政协文史撰写稿件30多篇,为政协文史的出版发行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闲暇之余,他还认认真真抄写了《目莲卷》、《老爷卷》、《开家卷》、《生老病死苦》、《十月怀胎经》等佛经十多本。每一本书,每一个字都是认真装订,用心书写而成的。我就曾借他的手抄眷,参加过定西市文化局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他的作品犹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不仅爱好书法、刻字,而且还喜欢吼几嗓子像模像样的秦腔。每年春节社火会、瞎瞎会、雪山庙会、挖都官老爷会、大车场山神庙会、石崖寺花儿会上,只要有机会,他都会自告奋勇上台为大家吼一段《打镇台》、《苏武牧羊》选段。群众开心、尽兴;他自己也快乐,其乐融融。

知道我创办了《漳县文化》这本地方性文学期刊,老人又将自己写的散文、诗词以及收集整理的民间传说等作品亲自送到了我的手中。看着一页页书写的整整齐齐的稿件,我的心里热乎乎的。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他的作品:《我的父亲石海忠》、《知道生死的姚爷》、《生活越过越红火》、《难忘的一页》、《治家新语》、《露骨山区打猎人》等稿件。是啊,在漳县,正是有石珠明等一大帮热心作者和读者的全力支持,我的《漳县文化》才办出了水平,办出了档次。虽然,因资金等种种原因这本刊物在第四期上停刊了,但它永远驻扎在我们心里。

石珠明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书法艺术的挚爱,对于传统文化的眷恋,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积极向上,使他虽然年近八旬,仍然身康体健。旅游季节,他也会约几个老友到甘南、兰州等地旅游,难怪他身体很好,从未吃过药。老人打趣说他的健康秘笈是:“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亏;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没烦恼;天天忙,比药好。”面对身体硬朗、健步如飞、声气儿洪亮、笑声朗朗的他,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原漳县政协主席赵玉忠在金钟纳仁沟村视察工作时,与他促膝交谈良久,最后欣然为老人撰诗题词:

珠明深居露骨山,

隶书石刻皆大观。

半世从教性文雅,

育得桃李遍故园。

退休不曾一日闲,

金钟沟里多贡献。

而今年届八旬期,

泼墨雕字益刚健。

巍巍露骨山、滔滔漳河水,哺育了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人,也成就了石珠明心里的想和希望。衷心祝愿这位朴实、善良、多才多艺的老人用心和手中的笔,书写出更多、更美好的新篇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9784/

露骨山下写春秋——记漳县金钟退休教师石珠明的评论 (共 10 条)

  • 心静如水
  • 孤帆鸢影
  • 春暖花开
  • 雪灵
  • 醉成记忆
  • 雨袂独舞
  • 小虎涛
  • 我本豺狼
  • 荷塘月色
  • 梦天之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