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谨以此文叙述我对兵团的思念---唯愿我是归人,不是过客

2015-04-08 14:01 作者:沧海泪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离开了,思念就是那一面新闻网页,我在这头,兵团在那头。

时光飞快,思思量量,离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一团快一年了。还记得去年2月,我接到梁主任的信息,邀请我去单位实习,就匆匆忙忙的买了一张站票踏上了远去新疆的列车,一路上看着新奇的风景,憧憬着目的地,路上掩不住激动的心情,还记得写了好几首打油诗。一到单位,被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的场景所吸引,我仿佛看一个初识的美女一样,细细打量着兵团的风景、人物、街道、食物...。都说喜欢一座城,是先喜欢这座城里的人,可我当时还来不及去寻找那一个人,就喜欢上了憧憬已久的兵团。现在想一想,或许是因为八十一团是我从学校走到单位的第一站,注定要先入为主的喜欢她,而且这一个喜欢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于是兵团、八十一团就成了我心里的“常住人口”。

到了单位实习后,母校很多同学得知我去了新疆兵团,都向我打听兵团的情况,于是我就连续写了《初到兵团》和《你若不来,兵团不老---致签约兵团同学的一封信》两篇文章介绍我到兵团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兵团的实际情况,后一篇文章后来发表在《商洛学院报》,很多签约的同学看到文章后,有了去新疆兵团的信心和勇气,得知有很多同学在那边工作岗位不错,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我由衷感到高兴。

今天下午收到了单位同事明姚姐姐发来的在“八十一团2015节团拜会”上拍摄的对我的感谢视频,看到视频里我和刘俊岐(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朱春霖(西南石油大学学生社团书画协会会长)写的春联,听到主持人的感谢之语、同事熟悉的面孔,心里激动难忍,眼泪在眼眶徘徊游走了许久。在新疆兵团、单位实习的场景便一次又一次、一幕接一幕的跳跃到我的眼前,还记得刚到单位在机关楼旁边吃的早餐是包子和黑米稀饭、到团委书记姜传龙和林姐家吃饭受到的热情接待、刚走进和蔡主任一起的办公室不知所措、单位同事们清早一起在机关楼前清扫街道的积雪、和孙晓岩大哥、岳光好大哥一起写新闻稿、到梁主任家里穿为植树准备的迷彩服、帮助吴站长和杨磊哥修改稿子、和文军大哥泽彪大哥一起去派出所楼顶移动广播架,我因为恐高上去了不敢下来、周末一起去胡杨林野炊、和同事们一起植树的、和李小周大哥依依惜别的场景、还有对人热情的王瑛大姐、岳大哥家的小妞妞......一个又一个定格的画面应接不暇,从我脑海走过,浮现在眼前。为盼某日我会和上述的人儿,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相遇,我们一起回忆这些点点滴滴。

有时候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喜欢新疆兵团,我牵挂着单位的同事,可是我毕业并没有如期赴约,而是选择了上研。还记得在快要毕业的前几天,学校催着填写人事档案派遣单位,我迟迟不去,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做好是去单位还是上研的决定,直到最后一天我去确定了我档案派遣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确定完派遣后我就给单位的梁主任打了一个电话,支支吾吾的说我不能在我们约定好的7月到单位了,梁主任没有一丝的责怪,支持我的决定。她这种理解和鼓励更加让我觉得自责,我仿佛和所有人都撒了一个谎,而且这个谎不知何时不再是一个谎言。有时候现实就是不能顺利地演绎下去,这就如同我没能和一个自己深的人最终喜结良缘一样,我们彼此思念,却相隔千里。单位李新江书记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作为学生,念书就要念够”,也就是这句话让我有勇气做了最后的决定。

都说天涯何处无容身之地。可是在诺大的地球,我那时把自己的经纬定在了新疆兵团的西北角,正如我在《初到兵团》里写道,我和兵团注定有那么一段情缘,我不可避免的要到八十一团走一遭。还记得当初最想去的大学是石河子,有人问我最想在哪里工作,我回答是新疆(那时还不知道兵团),我也不知道在中国版图上,有人选择去鸡头,或许那里可以最早看见东边的太阳;有人选择去鸡肚,或许那里可以不受天的严寒尽情享受海风;而我那时却选择要把自己的余生选择在鸡尾,很想到边疆,看着边疆的风景,用手书写边疆的“人情”,做一个边塞诗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虽然身在四川成都,可是总会向周围的人说起兵团的事情,讲着单位的情况,手也控制不住的要点兵团新闻网页看看兵团发生的变化。还记得在去年7.1中国新闻联播看到了我刚到单位和大家一起经历的报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职工的三封来信”的事情,能在新闻联播看见单位的机关大楼、会议室、看见熟悉的人,我十分激动。人们常常会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旅游的地方,“不去遗憾终生,去了终生遗憾”,我想这句话绝对不会适合到过新疆、兵团的地方。恰如“两会”期间新疆自治区的领导对记者讲到:“你没到过新疆,就不要说新疆不好,不要说新疆乱”。去年从兵团回来之后,我也通过各种方式向周围的人讲述、宣传新疆、兵团的发展和稳定。说着说着我仿佛又要给新疆、兵团“代言”了,我不是要夸赞新疆和兵团那特殊的美好,只是想让大家对新疆、兵团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大家也可以多到新疆旅游观光、多到兵团走走看看。

当得知我在写这篇《谨以此文叙述我对兵团的思念》时,我的本科舍友(先就职于兵团第五师九十一团党委办公室)李文斌也高兴地写了他从去年7月份到兵团工作以来的一些感想发给我,这既是他对兵团的一些感想,也是他对兵团的一份感情(以下蓝色字体为李文斌发来的感想)。

兵团,承载了几代人的想,兵团,书写了几代人的人生。60年的风,只是历史书上的几页,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意味深长,总想停下脚步,翻开历史的画卷,听听兵团人过去故事

时间过得很快,来到兵团已经7个多月了,很多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但是心里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此时此刻,对兵团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以前的无法想象到现在的有点依恋,似乎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和转变。记得来之前,带着几分未知的恐惧和彷徨,抱着试探性的目的来到这里,真的会以为这里是荒无人烟、茫茫戈壁。其实不然,刚下车的时候,的确让我很是震惊。随着“三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道路宽广、楼房林立,与起初在脑海里想象的画面完全不一样。

后来,通过与领导、同事的沟通和了解,逐渐加深了对兵团的认知,也对兵团特殊的运行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这里的人,有人说:“我是兵团人,我为兵团感到骄傲”。兵团人的坚强、乐观、敢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到了我。记得刚来的时候,每天天刚亮,就有很多人下地干活,下午天快黑了才回来,在街上买上馒头、面条、蔬菜回家做饭。看到这一幕,像是被什么触动了一样。虽然这里的生活节奏没有内地那么快,但是井然有序的背后深刻的蕴含着实感动了我。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情,将兵团精神真正的发扬光大,传递着正能量。后来,听阿姨讲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从以前的地窝子到现在住进楼房,这里面实在包含了太多,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那种真切的感受。虽然我无法经历这样一段岁月,但是我能从内心感受到,能从事迹和言语中听出来自灵魂深处的诉说,也能够想象她们在当时的环境下所克服的重重困难。

我们常说这样一个话题:实现人生价值。有人说,来到这边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亦是一种奉献。我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人的价值是个不饱和的状态,它与一个人的奋斗程度有关,与一个人的态度有关。我竟然来到这里,就是要发挥我的作用,在这里学到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在这里用自己的余光温暖着他人,默默地奉献着。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别,强弱之分;但只要竭尽全力,尽最大努力即可。并且,在这里我发挥了我的特长。

兵团,我不悔此行。

我现在无法确定我毕业以后是否还会背着行囊、挤过人流、穿过沙漠,回到五师八十一团工作,但是,我能确定在今后我一定还会再到新疆,再去单位看看,因为那里有我的思念,有我只挖了坑没来得及种上的胡杨,有我一起共事还没来得及道别朋友,有我想去还没来得及光顾的赛里木湖,有我一直向往还没来及去欣赏的祖国墙。

又是一年四月天,成都四处的鲜花已悄悄走入眼前。我知道新疆天山的冰雪也在静静融化,精河的河水已经渐渐涨满准备滋润霍热的棉花田;我知道赛里木湖的湖水也泛着微波,期许着游人去湖边遥望对面的青山;我知道团场的春耕又即将开始,大棚里的“黑”葡萄就要抢“鲜”上市了;我知道去年在我宿舍旁的那一颗颗柳树的嫩芽也将争先恐过后的冒出树梢,点缀那宁静的街道;我知道去年大家一起种植的胡杨树也将要披上绿色的外套......。

时间就像一个向前奔跑,永不回头的孩子,怎么叫都停不下来。可是思念却是一个静静思考的老者,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呼喊都不离开。我不知道,知道我思念的人看到这些个文字是否会有所触动,我也不知道,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看到这些个话语是否会发出异声,但我知道,我应该用手和键盘记录下这些还没有遗失的美好。

一天不到,思念一日;一年不到,思念一秋;一生不到,来生思念,这就是我去过的兵团。

2015年3月22日

罗文双写于西南石油大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5948/

谨以此文叙述我对兵团的思念---唯愿我是归人,不是过客的评论 (共 9 条)

  • 晓晓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 江南风
  • 艾葭儿
  • 虚妄的伊
  • 野草
    野草 推荐阅读并说 tuijianyuedu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兵团,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兵团,书写了几代人的人生......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