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拾椹供母看二十四孝文从沈梦

2015-03-30 09:40 作者:文从沈梦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拾椹供母看二十四

文从沈

二十四孝的故事从元代开始确定后,七八百年对百姓影响巨大。直到上个世纪新思潮的演进才彻底被拚弃了。而近些年专家对古文化旧事重拾,似乎有妖异再度横行的态势。

那么,我们就从一个事例来看看传统故事,例如拾椹供母。故事讲得很感人,话说王莽当政时,连年天荒。为了供养母亲,主角蔡顺拣桑椹给母亲,还常常把桑椹分类,熟的给母亲,酸的留给自己吃。这行为正巧被过路的赤眉军领导看到了,很不解。顺讲了道理,领导听见很感动,给他送牛还送米。顺最后还是拒绝了。

这多少有点儿奇怪的意思,因为有几个问题必须清楚。首先怎么样实现用桑椹度日的现实?其次,怎样能这么巧被赤眉军遇见?再者,这事是听谁说的,谁记录的?找遍资料,都没有确证材料,这事就像包装好的记录片,天衣无缝,但处处可疑。怪不得鲁迅先生鄙夷此类愚事。

自古至唐,君主常以孝为本寻人才,至于寒门,须至孝且需有重名才有望进仕途。孝好为,而重名难成。因此喧喧之口成了博仕之人必奏之法,若能千古留名岂不美哉?当然,我不怀疑蔡顺之德行,只是奇怪于如此之事,更怀疑,咬指痛心的记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唐之后,科举制度盛行后,个人才略的地位提升,孝成了查官的次要标准。无怪乎各种奇孝怪敬的故事变少,五百多年间才有两人入榜。如此看来,孝的故事是因时利导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无非是树榜样,建道德。然而,许多故事愚昧且丑恶,如老莱愚亲,郭巨埋儿等。因此就算我们重拾传统,也不应肯定愚孝。

现代社会,孝应该有着清新的定义。比如敬老幼,多些问候,多陪老人。心中有爱就可,何必二十四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2917/

从拾椹供母看二十四孝文从沈梦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