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向太极亭

2015-03-10 09:54 作者:天涯路人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汝城是一座山城,地处五岭中段,接壤湘粤赣边,“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传说,氾水山上雷公峰顶的一声鸡鸣,湖南、广东、江西均能闻见;而实际上也是的,汝城的山泉溪水跌跌撞撞地由西、南、东三面分别流向了湘江、珠江、赣江。

汝城——予汝以城,玉汝于成。在时空的流转里,应该更多的是伟大自然的力量赋予了汝城独立、爽朗与奔放的性格吧!

生活在汝城十余年了。十余年间,我对汝城的故事人物无多品读,对于这大山间的山水风光却情有独钟。轻抚过了东岗岭的雾幔,聆听过了飞水寨的泉流,叩问过了江背山的顽石,呼吸过了九龙江次原始森林的股股清凉,而那些关于汝城的故事,我还不甚了了。在我看来,自然才应是人类生命的本真,“世故”总有点造作,总带着些贬义的色彩。

容身一座山间小城,呼吸了她太多的空气与尘埃,感受过她多年风和日丽的和秋里的朗朗月明、日里的重重湿寒,我迷醉了。抑或如周作人迷醉于北平,张玲迷醉于上海,莫扎特迷醉于他心灵相许的萨尔斯堡,我迷醉于汝城。或许,这一切只因我柔软的内心与简单的情怀。我生来不善咀嚼人情,对世故常常是囫囵吞枣。对于生命与自然,我却怀有一种原始的情不自禁的敬畏。

在汝城城中,九塘江一脉清流由北而南,然后弯向西去。江水流过文塔脚下,流过老街垣边,流过濂溪书院的门前,带足了汝城人的歌哭笑泪和香呓语,在出城的山口间蜿蜒成一个奇妙的图形,那就是“太极予乐湾”。“予乐湾”是个天然的太极图,其阴阳相生,山水相应,巧妙绝伦。

据说宋儒周敦颐曾在此著下《太极图说》,其开篇指出:“无极而太极……”。“太极”,于我简单粗俗的理解大概就是“大边”的意思吧!汝城就是个边城,是古时的蛮荒之地。在这里能生得这样一个规整有致的图形让人品鉴,让人感悟,予人以快乐,还真应该感谢自然造化的神奇。想来这也就是“予乐”得名的缘由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予乐湾东南靠山,山高耸挺拔。今人在山顶建造了一个亭子,取名“太极亭”。我常在周末的午后,或带着家人,或邀三两个好友前往登亭。登亭之乐,不仅在于欣赏一路的风光景物,还在于能抛下连日的缠身杂务与九曲萦怀的心事。

从我的住所走向太极亭,路途不远,是我走得最轻松愉快的一条道路。走在这条路上,我没有了回老家那一路的沉重,没有了上班路上的紧张,也没有走向市场商铺的那种忐忑。沿着九塘江边大理石雕栏围筑的风光小道顺江而下,走过一间间门店,走过墙垣坍坯的老街,走过人来人往的闹市,再经过爽朗恬淡的濂溪广场,太极亭便在山回路转间遥遥相见了。

山脚下有一架长长的凉桥横跨江面,通过凉桥就是登山的路了。山路不宽,时而曲折盘桓,时而陡直向上,正有如众多的小人物们生命挺进的历程。山间有劲松、油桐,树冠高大繁茂。在近山顶的高处却是漫山的杜鹃。若是三四月间花开繁盛的时候,那种红色的烂漫天地总能让人流连忘返。

登至山顶,我常立于太极亭中俯瞰脚下天造地设的阴阳山水图案,远眺汝城近年来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世界,品读东岗岭于千年风中的矜持厚重。周老夫子说:“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我虽然生性愚钝,但容身天地山水的徜徉中,似乎也总有点点滴滴的启悟。

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字眼,有淡定的意蕴、有憧憬的内涵。俯瞰、远眺、审视、凝望是“看”,冷眼旁观、热切期盼也是“看”。芸芸众生,生于尘世,很多事情,看得多了,自然就淡了。诸如于我,安生立命在汝城这样一座空气清新的边城——小城,尽管有很多小小的思想都被随意得轻描淡写,但能求得心静、能求得神安,也是一种人生的福气。

所以,走向太极亭便成了我生活中的兴趣,成了我兴趣中的习惯,习惯中生命流淌的自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7384/

走向太极亭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