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追忆岁月(三)

2015-01-16 09:09 作者:夜空心的呼唤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追 忆

茫茫空几颗星 醒故里沧桑情

世事心存难平静 吻去晚风去追寻

—— 夜 空

76年大革命刚刚结束,中国的领头雁小平同志主持了中央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眼看教育的天就要来到,一场文革却唤醒了全中国人民必须建立自己的教育体制,提高全中华民族的素质……唤醒了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朝着三个面向崛起……。

(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岁月日渐流逝,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忆想两年高中生涯,我们学到什么呢?轻文化知识的传授,把知识分子误认为是个臭老九——所谓知识分子改造——地地道道的劳动者。愚昧无知啊,学校设立劳动课,铲草、扒耙……,就是不出成果!还不是穷人,过着苦日子……

学农,分班承包小块田,开开拖拉机,……不是学文化知识,玩玩差不多,最好笑的是学农,教我们农业知识的老师还给我们示范,这样那样的,说什么水稻要除草扒耙三次,这样一来秧苗刚刚根系发达长势旺盛,一扒就被破坏了根系,哪来的产量?(一亩田产量只有3—4百斤。)这也是老师所谓的传授科学知识,让我们吃尽苦头,够呛的了,农民生活靠什么来支撑,靠种田养家糊口啊!——艰难痛苦的生活何时有出头之日呢?

66年到76年,文革一场灾难动乱,一闹就是十年!荒了这十年,可怕的十年啊!

77那年,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也正是赶上好势头,可惜文革荒废我们的青春年华,成绩优秀的为数不多,我们高二班60多人只考了个女生(中专卫校)朱艳芳。

呵呵,绝大多数人,拒止大学门外,回乡务农去。

回味着浓浓的乡情,甜甜的乡音梦绕着纯洁心灵

我们这些幼稚的小泡泡也刚满18周岁就成了广阔农村新青年,体验农村生活,一心务农,什么地方也别去了,还是乖乖的呆在农村吧!

毕业7、8月间正是农忙季节,还好,我三叔是生产队长,照顾的应该是我了,找了点轻活做做,也能记上几厘工分。玉米还未成熟,就吩咐我帮帮生产队看玉米,这到蛮轻松的。就在那时,中午休息时光,买了一把口琴、一把竹筒二胡,在田头公棚学吹吹,中运气不足了就学拉拉,呵呵,不管难听不难听,就像拉锯似的……自学不算成才,也算是充实自己吧。

高中刚毕业的我,8月下旬就被光先生介绍我去做代课老师,走向教育岗位,对于砚墨水喝了点的我,哪能喝得下教育之水,三尺讲台虽短能站得稳吗?能坚持多久,那时候我并没有多想。……

母亲知道儿要工作了,忧心忡忡……哎……

“这饭能吃得下去吗?”母亲轻声细语道。

这一问,真的不想去担心啊,能吃这样的苦头吗?……

第二天下午,准备去一所偏僻乡村初小报到。……看着慈祥的母亲,我眼里只是含着泪花,眼里倾注着泪水准备着被盖行李---

母亲的为人我是知道的,明明喜欢吃的东西总是说不喜欢,非常疼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远门,只要在她身边,再苦不让孩子受累,再穷也要让自己的骨肉穿暖,家里弟妹5个,生活简朴,拖着这六条生命、熬着、熬着……再说当教书匠也不容易,我知道过去不像现在有双休日,那时候6个工作日,学校离家也很远,晚上要晚办公,工作忙起来有时候要半个月回家一次。

我有个要好的朋友凤祥,高中一毕业,回家务农后就当上了生产队长,知道此事,鼓励的眼光对我说:“去吧,没事”——

“进儿去吧!”说着,母亲手里拽着省下的2元5毛钱往我兜里塞,什么也没吱声了,……

准备走时,母亲就在村头默默的望着我远去的背影,好像在说什么:“儿啊,工作了你可要好好的,有时间回来……,知道吗?”

好像我也懂得母亲的心思,心里真不是滋味。

就这样我走上了教育岗位,走上了三尺讲台,跟孩子们打起交道来,那时我才18周岁,成人了,再次回到了童年的心愿。

记起我一开始教四年级语文,班级人数不算多,第一次走上讲台对于我来说,一窍不通,校长还在教室后面第一次听第一节课,我只能模仿我的老师是怎样教我们的。

开始上课了。

“同学们好!”(当时我的轻盈的声音。心里想:胆子大点,别怕,拿出样子来,让孩子们信任……。)

童声齐声回答:“老师好!”

妈耶,好棒!第一次当老师的感觉,浑身热乎乎的。

小蹦蹦对新老师的到来感到新鲜、好奇。

嘻嘻……

“怎么又调来了新老师!孩子们望着我……,以欢乐的眼光看着我,坐势端正、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孩子们的天真使我进入那种愉悦情感幸福灵魂油然而生。

哇!孩子好可哟!我看着他们……心里又增添了一份童趣。

这节课是识字教学,主要教会孩子读音、分析字形……老教法,也看得出孩子们学得挺认真的……这时我也感到很欣慰。

一节课45分钟,我只上了20分钟就怎么就没有话来,紧张的汗水直淌,就像水鸭子,成了尴尬的局面,只好作业写字行间巡视……。

记得还没有下课,听课领导就跟我交换了意见,只是两眼忽溜溜的转着,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是听说着:“第一节还上得不错,对生字教学还分析得还到位,我知道这是领导在鼓励我,鞭策我,……让我深深难忘。

忙碌、艰辛、充实,对于一个人而言,这是一天生活的全部流程。曾经有一天我生活得很砸。

听说教育部门就要组织视导了,没想到视导前学校组织一次作文互查,查漏补缺,看到我班的习作,(当然算是最差)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教导主任指着一篇学生习作,教者改笔少粗糙,错字用什么符号,别字是什么符号,索句用什么符号,比喻什么的,要眉批总批,次数是多少,篇幅的长短……如何命题一系列系列的,都要在改笔上体现出来。那主任可厉害了,简直是王瞎子算命毫不留情,怎么就不给一点面子呢?看出对我们新来的有点歧视,没有关心照顾的感觉和谐的味道,缺泛包容心,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还跟别的老师比较,心里真不是滋味!谁也承受不了那一刻。

其实对教学工作蛮有信心的,能跟孩子们一起玩也是一种幸福,不会教就边教边学,不懂就问,向工作多年的老者请教,教学相长么,那是我工作的出发点,谦虚使喜欢这个职业,希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就是——我。

教学2个月不到要期中视导了,第一次接触什么视导,听课、检查作业、备课、各项活动记载缺一不可。

视导组真的来了,队伍好庞大哟,吓死人……只视不导……哪来的规矩……

什么都查,最怕的是最后的期中总结,要是查下来说得过去还好,就怕说不字,多么难为情……,哎!这一关反正要过。

……

那时候的教学繁而杂,除上课批改作业外,晚上要晚办公,还要早办公精心设计教案,还要腾出时间家访…… 连课外纪律都要……

说实在的“大毛毛虫”带“小毛毛虫”,真有意思。

(二)

在我的记忆中,尤其是在那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二年,繁重的工作着也快乐着,想起那个年头,生活就是那一番滋味。

为了工作的需要从A校调到了B校,说心里的并不开心,刚刚热恋一个地方要到一个生疏的地方去真的不太如愿,那个时候调动工作换个环境这是正常的事儿。

一到B校那儿同事们都很热情,看我很小管叫我“小鬼”。那时的我家境贫寒,衣套子(衣服)并不好,母亲东借西凑了点钱儿做了两套衣服,那年天我就上穿白衬衣,下穿米色裤子,脚穿一双白色高帮球鞋挺有精神的,那时候就有满足感。

到那里担任中级语文、数学,劳动课占班主任,常常跟孩子们一起劳动读书学习。

记得一次那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农村好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学校常常跟生产队联系,农忙季节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带孩子劳动。第一次带着一群孩子去拾稻穗……。教育孩子珍惜粮食,丰收成果来之不易。

可孩子们高兴极了。

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始出发了,这些小毛毛虫到也听话,唱着《郊游》的歌曲绕着乡村小道,来到这美丽的田野。依次排开,准备捡稻穗,看,捡得都认真啊!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小伙伴们心中充满喜悦……。

不知谁在田埂唠叨了一番,这孩子穿这身衣服来劳动啊,旁边的有一位老大爷呶着嘴说道:“别看这“小鬼”,他不是学生,人家是老师!”

一声惊叹,我转眼望去,那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眯着双眼抽着一袋水烟……在夸我呢!心里一阵热乎乎的感觉。

那时的教育都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代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好学生。劳动是常事儿,这次劳动课,我在后面压阵儿,作为孩子王亲自带他们下地拾稻穗。课堂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培养孩子增强劳动观点,这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快活的是那天劳动回来,跟我差不多大的一位女教师开玩笑的说:“这小不点儿,管理到是一流的,”得到了老领导的认可。

在那所小校生活也是有滋有味。同事相处也很和谐

记得一次劳动归来,“怎么样,晚上弄点什么好吃的?”杨主任发话了。

“还是搞点小馄饨,怎么样?”我随着应了一声。

“说开了,那还不是我来当家,行啊!”

买菜、卖肉,大家七手八脚的忙开了。

每个人都露拓一小手,捏出来的小馄饨形状各异。……不一会儿开饭了享受着这天伦之乐的生活。每当吃完饭有谈有说的,甚至唱唱京剧打打球的…… 工作之余真是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多有滋味。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从不跟别人计较,我所教的班级还算不错,成绩么,都在中等以上,但也有小情绪,年轻无知。工作再好成绩再突出,年终评奖偏偏优秀教师什么表彰轮不到我,学校推荐的是别的老师。没想一次有个老师期中统考学生成绩排名不到中等,填好表的也被教育科退回来,心里暗自认为,这回应该是我了,只有我资格响当当的,就在那年我是学校唯一的优秀教师。

年底召开表彰大会,我上台领奖了,好激动啊!刷,……刷的一下子,含着泪水往肚里流,那是幸福的泪,自信的泪,感激的泪。我就是我,这时候非常有成就感,现在想起来真有滋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3480/

追忆岁月(三)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