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明(三章)

2012-03-13 10:24 作者:水之语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明是一个节气。

这个时节里,阳光明媚,温风和畅,花开草长莺飞,四野里一派生机勃勃。必须要去踏青的,舒展舒展解除衣裹束后的筋骨。

田野之间,山坡之上,天朗气清让人倍感心旷神怡。朴实的油菜花尽情地开放,招徕着蝴蝶上下翻飞卖弄、蜜蜂来去不停忙碌。最可的还数小麦苗,正努力地拔节生长,一身茁壮地抖擞着精神,俨然是一个展示身高的孩子!脚下泥土里升腾而起的湿气,温暖而亲切地蒸熏着脚和小腿肚子,就是最分明的天气息了。

即便在天,也别有景象。山色空蒙,在云雾隐约地显露出如墨的身影,可是那门前山上的映山红则一片片、一簇簇地,依旧艳红如火,真情浪漫,分开清晰地映衬着漫山遍野的青翠。上前去看吧,花瓣带水更显色泽温润,而那些叶尖上的雨滴早已被叶子染得绿绿的晶晶亮了,已不再是透明的水。

喜欢春雨的人很多,就好似很多人喜欢酒一样,而且,如同酒喝多会伤着人一样,春雨也能伤着人。那些挂满天空的漫天缕缕雨丝,会侵进心房,淅淅沥沥地将心灵淋湿,尤其是清明时节的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清明是一个节日。

那清明果飘溢的清香已经是一种记忆了,总会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油然而起,拨弄着我们的回忆和感觉!

清明果,只在清明时节里做。我们浙南一带的人称它“清篷馍糍”,是用一种“篷草”做的美味。开春以后,田间地头遍长着的绵菜(学名叫鼠曲草的)和艾草,一篷篷的,大家都叫作“篷草”。母亲带着我们去采摘回来,然后炊熟,晾干,捣碎或碾粉,和着米粉做成面皮,再放入甜的、或咸的馅,把它团捏成饺子模样,也有将馅豆沙的用模子印成饼状,最后垫上柚子叶用笼屉蒸熟。

日近中午,村子里炊烟袅袅而起的时候,清明果的香气就慢慢地从各家各户飘溢出来,只一会就弥漫了整个村子的前街后巷。无论是晴日温煦阳光的烘焙下,还是雨天雾气的氤氲中,那股特殊的清香气息,会蒸腾出一派的祥和安逸的气象,将憨厚耿直的村民熏陶出恬静平和的性情。

叹服前人的睿智!他们将一年里的四季八节同吃食联系起来,顺天应时地用各种美味的糕点食物传承着民俗和文化,教化民众,哺育后人。就如这清明果,人们一年一年地、一代一代地做着,成了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记起母亲可口的“清篷馍糍”,于是也会做一些给家人尝尝,也好让子女们记住这可口的清香;为了感恩,做家祭时必定要用它敬供给先人:因为我们是吃着它长大的!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节扫墓,我们称作“上青”,形式也简单:先是扫除坟头上的枯枝杂草,给土坟辟沟,培土加固,然后在坟上压烧纸,点烛、焚香、烧纸钱。有人也会摆一盒花,也会放一串鞭炮,甚至于搬几个烟火去,在先人坟前鸣放一通。

记忆中,很小时就同父亲一起去扫墓,长大一点后,又跟着走十几里路去祭扫祖坟,年年如此。现在,父亲已年逾七旬,虽然腿脚不便,但仍坚持搭乘我们的车前去,拐拄着锄头上去下来,不辞辛苦。他使用锄头比我们顺手多,锄挖、掀土、培土,动作依然麻利,一丝不苟,水沟辟得整齐,泥土培得均匀。每当此时,我总在他身后看着,有一天终于醒悟,心里不禁地唏嘘起来:父亲以身作则,他是作为人子在虔诚地行孝!

藏起伤感,我开始点烛,焚香,烧纸。看着坟头那缕缕的青烟,袅袅而上,我相信那是阴阳两隔的亲人魂灵在沟通的讯号。人们用它召唤和告慰着亲人的魂灵,守在他们的身旁,默默地追思,默默地诉说心中的悲痛

这些事情,在雨天就会有些不方便。再说,那些绵绵不绝的春雨,幽幽地如泣如诉,如何不教人断魂?因此民俗有“前三后四”的说法,意思是说在清明节的前后几天里去扫墓都是可以的。我想大概还是为了等个晴天吧!

这一天,母亲会在家里早早地准备好祭菜羹饭,太阳一偏西,就开始摆桌祭祀、祷告。清明节的供品自然有清篷馍糍,甜的咸的都会摆上。那些当年喂给我们吃、等着我们吃、送给我们吃的亲人哪,现在只能在香烟火烛中享受着子孙们虔诚的祭供了!

2012-3-6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166/

清明(三章)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