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谒中山陵

2014-12-31 18:56 作者:夤夜满月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瞻仰中山陵是在一个隆的日子。

那天,我们从南京市内打车到紫金山脚下,由于景区外的车不允许入内, 我们到景区边便下了车,徒步向景区走去。远离了市区的喧嚣,景区带给我们的是大山的幽深和静谧。弯曲的柏油马路上行人稀少,路边高大的梧桐树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的枝丫寂静的伸向蓝天,在祈望什么似的。路两边的树林也大多数落尽叶子,伸展着箭镞似的无数枝丫,给人以生机冬藏的萧条印象。被一层轻纱般的山岚遮挡着的冬阳渺远地升起在树枝上,似没有驱散寒冷的力量,但那一片黄色的光芒还是让人感受到微微的温暖。走了一段时间,估摸接近陵园了,游人多了起来,鱼贯地朝着一个方向行进。随着人流行走了不一会功。中山陵建于紫金山东峰茅山南麓,依山就势,座北朝南,气势恢宏,后踞巍峨碧嶂,前临一片平川,景色幽雅,美如画卷。我们首先踏入的是陵园下端的半月形广场。这里开阔雅致,松柏等常绿乔木高大魁伟,青翠苍绿,枝叶相交,浓郁遮日。广场上方是高大的花岗石牌坊,白柱蓝顶,气势雄伟,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两个镏金大字。穿过高大的牌坊门往上看,能感受到中山陵建筑布局讲究,设计巧妙,主要建筑如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都排在一条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通往墓室的墓道由几百级台阶组成,都用花岗铺就,墓道两边都是苍翠的松和桧柏,高大浓郁,庄严肃穆。我们拾级而上,感到一股由山上吹下来的似有还无的风,带来一阵阵寒冷,越往上感觉越深。登踏上有象征意义的三百九十多级台阶,穿过雄伟的陵门,就到达了中山陵的主体建筑——祭堂。这是一座融中西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字样的横额,陵堂中央安放着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底座镌刻着六幅浮雕,是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写照。祭堂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出于对中山先生的崇敬,缅怀之情,我们进入祭堂后先购上一束白花,置于中山先生坐像前,庄重地向中山先生坐像行了三鞠躬。祭堂后是墓室,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穹顶园形墓室,直径近二十米,高约十多米,中央是低凹于地面的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下面安放着中山先生的遗体。进入墓室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瞻仰的人们都迈着缓缓的步子,面色凝重,心情沉抑地注视着中山先生的卧像,每个人的表情极为衷默。而此时,我的脑海中有种巨星殒落后,大地久久处于静穆中的幻觉。

瞻仰完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走出祭堂,心中开阔了一些。站在高处府看陵园,更觉整体建筑巧夺天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景象壮观。这时,朦胧的阳光已经爬高了许多,山中的雾霭也被阳光驱散了不少,远眺茫茫林海,只见交织的光秃枝丫和苍翠暗绿,沧茫一片,蕴藏着无限生机。

我们迎着渐暖的阳光走出了陵园。但思想仍沉浸在瞻仰伟人陵墓所引起的回忆之中。中山先生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治,建立共和国体而奋斗的一生在脑海中不断盘旋。这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不怕挫折,百折不饶,坚定理想和信念,通过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并没有结束中国分裂的局面,人们仍看不到民族振兴的曙光,中国仍处在水深火热、风飘摇之中。中山先生所制定的《建国大纲》和《实业计划》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得到实施,致使他临终时不得不遗憾地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中山先生是带着遗憾走的,他没有看到一个统一的强盛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的盛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后来的志士仁人身上。令人欣慰的是,一个他曾经与之合作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使他失望。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已任,以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坚定着理想和信念,朝着确定的目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奋勇前进,经过几十年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里,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强大国家。我想,如中山先生在天有灵,看到今天祖国的一派繁荣景象和强盛局面,他定会含笑九泉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9504/

谒中山陵的评论 (共 13 条)

  • 剑客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旅客
  • 荷塘月色
  • 老党
  • 雪灵
  • 晓晓
  • 诗心云卿
  • 虚妄的伊
    虚妄的伊 推荐阅读并说 中山先生是带着遗憾走的,他没有看到一个统一的强盛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的盛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后来的志士仁人身上。令人欣慰的是,一个他曾经与之合作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使他失望。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已任,以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坚定着理想和信念,朝着确定的目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奋勇前进,经过几十年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 无不为之
    无不为之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 老党

    老党赞,点喜欢,推荐。

    赞(0)回复
  • 夤夜满月

    夤夜满月回复@老党:谢谢老党老师的推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