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家的悲喜

2014-12-01 10:03 作者:狼图腾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跟着爸去犁地。

外婆笑我没出息,

风里来,里去。

爸爸总是赶着他的牛,

扶着他的犁,

犁着他的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依稀恍惚,记忆里跟着辛苦劳作的父亲身后玩耍的情景如一簇火苗般在脑海中闪现跳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父亲曾经高大的身影却被镌刻在了记忆最深处,永远无法抹去。

从古至今,中国的农民,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忍受着城里人无法忍受之苦。在中国,“老实”、“憨厚”,成了农民的代名词,不管三九严寒,或是烈日酷暑,麦田里、水渠边,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风里来,雨里去,农民们总是默默地守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他们敬畏土地,同时,又离不开土地。

可怜的农村人,几亩薄田,几棵瘦麦,起早贪黑在农田里劳作,秋收时算一算帐,除去农药、化肥、人工、时间成本,基本没有多少剩余。但是,尽管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传承着父辈们的种粮技术,养活了多少不是农民的人。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文化的大力普及, 作为农民的父母亲,希望自己孩子好好上学,长大了能有份好的工作,不再和自己一样,整日受“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

每个农村的孩子,自小时候就见过涂刷在土墙上“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的确,每个父母都埋怨着自己命苦,继而把希望寄托给自己的下一代,希望儿女们过得能比自己好,正所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农村,尤其是前些年,谁家的孩子若是考上了大学,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喜事。请客道贺之后,孩子在大家殷切希望中步入大学的校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足以让一个农民家庭焦头烂额,问题主要集中于一个“钱”字;高昂的学杂费、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的生活费也让老实巴交的农民晕头转向,更有甚者,债台高筑,家徒四壁。

终于,孩子大学毕业了,父母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可严峻的就业形势却让他们傻了眼。一没有权势,二没有金钱,又不甘心让孩子就这样回到农村,就算是回到农村,可是孩子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几年,习惯了奢华舒适的城市生活,身子骨变得娇贵,成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农村二等残废”。

于是乎,这一拨人不得不随着大流加入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的行列,多年以后,无论是过得好的或是坏的,都在或大或小的城市里落了脚,充斥在城市的高楼霓虹中,结婚生子,过着房奴、车奴的日子。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很少能回老家看看,而他们的父母,在农村待了大半辈子,不习惯城里人的生活,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陪着子女常住在城里。

相反,同龄人中,有一些孩子没有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而是留在家里,像他们的父母亲一样选择了务农,然后娶妻生子,听耳旁鸡鸣狗叫,赏天空云卷云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自给自足,平凡安逸的乡村生活。他们的父母一边眼巴巴望着别人的孩子迈入“城里人”行列,羡慕不已,一边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没本事,和他们一样,又成了农民。

世间事,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能如人所愿,也不是所有的好事最终都能成为好事, 所以故事的结局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有人辛辛苦苦操劳大半辈子,却只能每天在村口望眼欲穿,盼着儿孙能在闲暇时回家看看,可是城市的生活节奏却比他们想象中要快得多――孩子们总是很忙。等待者从最初的希望,慢慢变成失望,最后落得个冷冷清清,晚景凄凉。

可有些人虽然没有令人羡艳的工作,没有城市里天价的“鸽子笼”,但是一家人每天热热闹闹,有笑语欢声,有儿孙绕膝。没有上大学的他们把精力全部放在自己小小的农家里,不用为房子、工作发愁。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每个人老了的时候,都希望儿女能陪伴在身边,老人们不图儿女们有多大成就,或是带给他们多少财富,他们要的,只是全家人能在一起,平安、健康、幸福,仅此而已。

说“知识改变命运”,对农村孩子来说,这似乎是一场无言的革命,知识确实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让很多人从繁重农活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可同时,这场革命又革掉了多少农村老人的幸福和安逸?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1983/

农家的悲喜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