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足迹(三十六)

2014-11-28 20:55 作者:红叶  | 3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第三十六章

一年节过后,文义成接他老婆娘家的人到家里吃饭。来做客的有亲的疏的舅子、姨子等十多人,其中他最小的一个姨妹光俊长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周围的好多男青年都为之动情。

饭后大伙坐在一块说笑,不知为什么,文义成和他的小姨妹光俊嬉笑上了。文义成用手拍了拍光俊的肩膀,光俊红着脸,不好意思的站起身来就往外走,文义成立刻跟着也站起来,拉住了光俊的衣服。

光俊用力一挣,衣服从她姐夫的手中脱出,拔腿就跑,文义成嘻嘻哈哈的追了上去。

光俊在门口的场地上跑了三圈,她姐夫就追了三个一圈。

没办法,光俊就跑上屋旁边的抽水机台,径直往自家屋里跑。文义成紧追其后,边追边喊:“妹妹,你别跑,哥不就是想和你闹着玩玩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看着姐夫追上来了,光俊继续往前跑。“扑通”一下,光俊实在跑不动,脚被什么东西一绊,滚在了稻谷茬地里。

看着小姨子摔倒在地,文义成加快了步子,他一下子冲到光俊跟前,一把抓住光俊那白皙酥软的小手,放在脸上、嘴边一边上下蹭着,一边嬉皮笑脸地说:“看你还往哪里跑,不是被哥给逮住了吗?常言道:‘姨妹生得好看,有姐夫的一半’,哥想和你玩玩,可你偏跑什么呀?”

……

众人赶来了,文义成的老婆走到他身边,一把抓住他吼道:“谁让你喝这么多的?喝了发酒疯!走,回家休息去!”

“义成哥也是的,喝多了也不能赶自己的姨妹子呀!”

……

光俊的大哥方光华走上前来,瞪着眼对文义成说:“喝了酒就装疯卖傻,丢不丢人?还不回去休息!”

说完就独个儿径直而去。大伙儿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文和张伟之间的隔阂在逐渐地消失,再者学校也缺少人才,吴运清离开学校之后,张伟又一次的接任了校长一职,成为顺意小学自成立以来的第八任校长,也是顺意小学的最后一任校长。

在张伟担任校长期间,学校老师走马灯似的进进出出,换了一茬又一茬。在校的知青走了,邢忠考取了师范、张英内招进了城,后来的李元新、许忠银、吴升洲有的参了军、有的考取了师范院校、也有的通过内招转为公办教师。唯有张伟却稳稳地坐在顺意小学这小小的“钓鱼台”上,岿然不动!

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大队又先后从刚毕业的初中生中挑选了三人,他们是吴运兵、张仁君、贾相清,来充实教师队伍。

这三名教师,都有各自的背景。吴运兵,大队民兵连长之子;张仁君书记王文的外甥;至于贾相清,虽然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但是他父亲在大队做过豆腐,养过鱼,与王文是那“四类关系”中的一类——“一同分过赃”的人,关系密切。夸张一点,他们都属“皇亲国戚”,不好惹。好的是,他们都曾经是张伟的学生。

新教师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学校教师的整体结构,相反,这些“学生娃”,不仅缺乏教学经验,更缺乏教育教学理念。这不免给学校的整体工作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年轻,没多少负担,接受事物和反映问题的能力都很快。

村里在学校的老教室前面盖起了六个教室,坐北朝南,砖瓦结构。教室的西边,相隔十多米处,也建起了村办公室。六个教室,自东往西,五个给学校做教室,一个留做村级卫生室。老师们仍然在那土坯房里办公和就寝。新教室尽管不那么规范,然而,比起在那坑坑凹凹的土坯房里上课,要强多了。因此,同学们自然都很高兴!

为了迅速提高年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张伟在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修改,使现有的章规更加完善,更切合实际。

他特别注重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专门订有诸如《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之类的杂志,供教师学习。

除周一的例会,周六休息,其余的四个早晚,业务学习就安排了两个,占去了一周早晚办工的一半。在业务学习中,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学习中做好笔记和体会。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大胆提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两个,重点进行探究;鼓励教师留心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写好教学心得,定期进行交流;鼓励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张伟利用县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活动的机会,把外出学到的经验,带回学校,经常给大家上汇报课,上示范课;有针对性地下课堂听老师的课,然后与其进行交流……

一段时间的努力,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大有长进。吴运兵担任了毕业班的数学,在连续两年的学年会考中综合成绩都占全镇的一二名,后来挑起了教导主任的担子,直至后来学校合并。张仁君长语文,从中年级带到高年级,又到毕业班,教得也不错。在教育学生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把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他组织的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写作,向各教学刊物投递,有多名学生的习作被选中刊载,他本人也有论文获县级奖。

教师们都觉醒了,竞争在进行!在激烈的教育教学竞争中,顺意小学能立于全镇三十多所学校前列,实属不易!

联产到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农业又一次的巨大变革。一九八二年天,“三夏”刚刚结束,农村联产到劳责任制的试点在这江汉平原北部的小县全面展开了。在公社党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顺意大队也和全社其他大队一样,组织群众大会,宣传贯彻精神,着手成立相关的配套班子。大队成立以书记、大队长、会计、民兵连长等为核心的联产到劳责任制的领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大队联产到劳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小队成立以“三长”即:正副队长、民兵排长、妇女队长,“四员”即会计员、出纳员、记工员及从群众中挑选出的群众监督员组成的联产到劳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生产队的土地丈量、登记、分配等事宜。

全体干群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于八月中旬顺利结束。按照劳动力家庭人口,张伟家当时分到了11.4千平米,折合11.4亩土地。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块,最大的地是1800多平米,最小的只有20几平米。这些地有冲田,有岭地,有单独一块的,也有一块共几家的,它们都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全队三平方公里的地面上。

此外,还有将近两千平米的旱地,也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全队的东南西北各处。这些旱地,是不缴积累的,可以种诸如芝麻,绿豆之类的旱季作物。

分地前,当年的秧苗已经全都插下去了,插秧所用的人工,种子,肥料都是大伙儿摊的,你分到的地,就等于分到的是谷子,分到的是人民币。

到底还是“三长”、“四员”们聪明,有远见。他们不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麻痹群众,暗箱操作,而且每个生产队都特地留有一定数量的机动土地,这些机动地,都按照职务的高低大小,分给了各队的“三长”、“四员”和在各小队的大队干部。分得多的达三千多平米,就连选派的群众监督员也分到了一千五百多平米。这些机动地,是不计算生产队的上报面积的,大队干部和各小队的“三长”、“四员”们私分到的这些地,也自然的就不需缴任何积累了。更重要的是一旦拥有了这些土地,若干年都不可变动,不仅年年都可受益,而且半分钱的积累也不会缴。

这样的事普通的社员群众一般是不会知道的,即便知道,老百姓长期受干部们地管制和压抑,对他们那欺上瞒下,为所欲为的做法,早已经麻木了,加上又是新生事物,谁都没有去较真。

要不是若干年后有人进行对比,才发现家与家之间人口、劳动力都相等,分得的田地却大有悬殊,方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三长”“四员”们忽悠了!但是早已既成事实,现在提起来也为时已晚,况且,私自霸占集体的土地的人,正是掌管农民群众命运的那些“父母官”。老百姓的呼声再大,当官的不理不睬,吵吵嚷嚷过后,也不就屁无聊事了吗?!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第二轮联产到劳土地重新测量、分配。

方少明有六个子女,男女各半,除最小的儿子还在读书外,其余的五个子女均长大成人。大儿子方光华,是大队的赤脚医生,已经成家生子,二儿子方光银,在部队服役,大女儿已出嫁,与文义成婚配,还有两个女儿,虽已谈婚,但尚未出嫁。家中不论是人口还是劳动力,都是较多的,联产到劳时就分得了30多千平方米土地,加上他是生产队联产到劳领导小组中的“四员”,又额外获得了几千平方米地。

分田到户的第一年,就获得了稻谷总产5万多斤的好收成。按照当年0.2元一斤的单价,不算旱地收成,也不算大儿子方光华大队赤脚医生的收入,仅农田的总收入就超过了万元!当时农村的万元户,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响当当的富户!

后来又经过几年劳动的积累,方少明富甲一方,成了顺意大队的第一富户。在顺意大队创造了好多个第一:第一个住上砖瓦房(王文除外),第一个看上电视、第一个听上音箱,第一个坐上沙发、第一个骑上了摩托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1499/

足迹(三十六)的评论 (共 3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