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舍得

2014-11-19 17:09 作者:音符素瑾流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称帝,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朝建立后,为了应付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以及预防外族的入侵,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限定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进行对外贸易工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后,清朝开始失去了世界眼光,在东方与西方的竞争中,东方帝国开始失去原有的优势,逐渐没落。

18世纪,英国开始走上资产阶级工业化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工厂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然而,当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日不落”帝国时,却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帝国那里处处碰壁。由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的经济模式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之下,因而,英国的工业产品没能冲击中国市场。此后,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并一举逆转了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

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然而,中国人的国之心还没来得及庆祝,一声枪炮声就震惊了亿万国人。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清朝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实力悬殊,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与英国政府议约,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等。至此,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的坚船利炮终于打开了中国的万里长城,中国纵然百般不情愿,终究走上了近代化之路,那么,中国在这条近代化的道路上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帝国开始将眼光放在这个古老而又腐朽的帝国身上,整个西方都想将夺取这个帝国,但是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两个结伴,三五成群,一次又一次踏进帝国的大门,帝国想要阻挡,却无能为力,帝国想要反抗,却又无可奈何。

1856年,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的爱国官兵依旧英勇抵抗,结局却依旧悲壮。流血牺牲,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1858年和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沙皇俄国趁机逼迫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趁机攫取中国东北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后,帝国的大门被进一步打开,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一部抗争史,却伴随着血泪。殖民国家的不断侵略,一步一步蚕食中国的领土,一点一点攫取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不曾屈服,不曾任人宰割。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抗争。然而,抗争不等于成功,牺牲也不等于胜利。虽然一次一次奋起抗之,却逃避不了失败的宿命。中国在抗争中尝尽曲折。在不断的抗争中,中国失去了主权完整,失去了领土完整,失去了国家最好的发展机会,失去了追逐世界潮流的脚步,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昔日帝国的所有荣耀。从此,在曲折的近代化道路上,四顾茫然,举步维艰。

整个近代化的道路,虽然布满血泪和屈辱,然而,这个帝国的子民没有失去自我的民族自豪。1851年—1864年,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发起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在此次农民起义中,起义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太平天国全盛时期,与清王朝平分江山。然而,整个抗争的意义不在于单纯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在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英国曾派出使者向洪秀全发出照会,提出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条件,被洪秀全坚决拒绝。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抗争中,中国的农民阶级没有失去自我的民族感,纵然国家局面已经十分糟糕,但是,抗争的意识没有丧失。一朝意识在,百年国不灭。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清廷洋务派开展“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然而,在客观层面上,洋务运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近代化的道路,加快了教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洋务运动是开明的地主阶级在近代化潮流中的抗争,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事实证明,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由此可见,清王朝背后的中国,并没有丧失前进的勇气。在近代化的曲折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都在抗争,都在寻求一条自强之路。

自从中国进入近代化之后,曲折和抗争并存,屈辱和光荣并进。整个帝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失去,直至失去自己。然而,这个帝国的子民却在不断寻找,找到了辛亥革命,最终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传统文化中,舍与得就是不可分离的哲学意识,在近代,中国也验证了这个哲学意识。然而,不管得到什么,不管失去什么,我们都走完了这条路,现在,中国依旧站在了世界的东方,骄傲的站在这里。历史的洪流不管多么汹涌,我们还在这里,这样就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9172/

舍得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