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回忆录

2014-08-11 14:54 作者:少年狂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高考回忆

少年

又是一年的高考开始了,这个时候,全国几千万考生已经坐在考场上,第一堂的试卷即将发到他们的手里,象即将出征的战马,象即将离弦的箭,象即将出膛的炮弹 ,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冲向各自的目标。而我,却因为我要去拜访的目标现正在考场上监堂,不得不推迟行程,停留在电脑旁边了。

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考场上。这一天,全国有多少人在关注高考啊!没有想到,我也成了这些人中的一员。只不过,我更多的是对三十多年前那恢复高考后第一次高考的回忆了。

该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却没有高考。那是“白卷英雄”们驰骋天下的年代。能上大学的人不需要高考,叫做“工农兵学员”,是采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大学校园的。“推荐”的是那些除了肚脐眼浑身上下疤都没有一个的人,凭着他们的根红苗正,凭着他们的历史清白,凭着他们的心红志坚。政审合格了一切都合格了,基本上就可以进入大学校门了。“选拔”就是所谓的高考了,张铁生就凭一九七三年的一张白卷,和考卷背面的一封信,进入铁岭农学院后,一九七五年便成了铁岭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受到王洪文,江青的接见。于是,考生们凭着“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懂abc,一样能当接班人”之类写在考卷上的几句顺口溜,就冲进大学校门里去了。后面的造反者们紧紧跟上,就把中国的高考制度冲得七零八落。

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指望能进大学,因为过不了“选拔”那一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家本是贫农,祖祖辈辈的赤贫,一贫如洗。却因为我的生父听说解放前在国民党部队里当过兵,并且一九七零年进过“一打三反”学习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虽然我出生后不到三个月便被现在的贫农家庭抱养,但是没有用,养父的那个“污点”像紧箍咒一样,在我出生时就已经紧紧地戴在我的头上了。甚至在我已经进入了大学,还有人写了一封信,到我的学校告我,说我有政历问题。学校领导给我看了那封信,并当着我的面撕掉了它,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我安心学习。

一九七四年我高中毕业以后即回乡当了农民。恢复高考是在一九七七年的天,那时候,我已经是经过了近四年磨练的老农民了,哪里还有去报考的心思?

我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专程到我家找到了我,叫我一定要去试试,说象我这样的成绩,不去参考实在可惜。我去了,在找不到任何复习资料,没有任何复习准备的情况下去了。考试的结果是,全县二千七百多名考生参考,有二十八人上线,我有幸在那二十八人之中。当年全国的升学率约为百分之四,被称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我们县的水平是百分之一,真正的百里挑一。

想想今天的考生参加高考的情况,那巨大的反差让人觉得恍如隔世。

时间上看,今天的考生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复习,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熟悉要考试的内容;而我们,除了有一部分城市户口的同学提前得到了通知,到处找资料,放下手中的营生,复习了几个月以外,象我,高考前三天都还在农田里劳作,为了挣取养生糊口的每天十个工分。从复习资料上看,今天的考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看不完的资料做不完的题,还有老师精心准备的辅导;而我们,在作出了要去参加高考的决定后,报了名,离高考的日子就只剩下十多天了,到哪里去找复习资料啊?只能把还保存着的原来的教材找出来,把原来做过的题再做上一遍,自己设想几个各种文体的作文题,每个题练上那么一两篇,就算是对高考做了充分的准备了。

走上高考考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首先感觉到的是考场气氛的庄重,肃穆。快四年了,离开了教室,活跃在田间地头;放下了笔墨纸砚,放下了书本,拿起了镰刀,扛起了锄头。今天,我回来了,回到四年前的教室里来了。我心里没有紧张,因为我明白,如果能考上,我将开辟我更加广阔的人生之路;如果没有考上,也没有什么不得了,我回到农村里仍然是优秀的农民。那时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吗?由于没有心理负担,我考得很轻松。

凭着我对文学好,对文科知识的从小积累,我填报了文科。第一堂考下来,我已经感觉到,我考上了。因为语文题都是我认为非常简单的题,我的作文也自认为写得不错,因为那是我的强项。第二堂数学,我感觉我完了。那些公式定理我记得还是比较熟的,但是那些题我大都看不懂,好像它们都在故意为难我。这堂考试一结束,考生们走出考场,那议论声排山倒海,给我的映像是,几千考生仿佛要把仪陇县城抬起来。从考生们议论的声浪里,我听出,是题太难了,这就不是我一个人没考好的问题了。好在第三四两堂的政治,史地考完后给了我一些安慰。我总的映像是,考得不很好,但也许不至于落榜。

果然,当高考阅卷老师回到家后,我得到了一点信息,这位老师估计文科的分数线可能在一百九十五分左右。我有点高兴,因为我自己估算了一下,我的四科总分应该在二百四十分左右,应该是不会落榜的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

而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录取学校离我的志愿相去甚远。我进入大学的第一个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就是《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写的是,如何激动,如何高兴,如何奔走相告,如何通知亲朋好友,如何准备进校等等;我写了我的真实想法,我不高兴,我不想到这个学校去报名。是亲朋好友们劝我说,你不能不去报名,因为从现在起,你已经成为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了。国家对你包吃包住,不用交学费,毕业后还包分配工作。你现在已经不是农民了,这样的好机会你怎么能不去?这样我才来到了这所学校。也许是由于有点标新立异吧,我的作文第一个作为范文被老师在班上宣读。

确实,我如果没有去报到,时隔半年,第二次高考开始了,我如果用这半年时间来复习,也许绝对不会进入现在的学校,也许会使我的心理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也许会使我的人生轨迹沿着另外的轨道划下去。

需要说明一下,第一次高考,是在冬季季入学,春季毕业。这一次高考,还聚集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几届没能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于是就有了“老三届”“新三届”还有应届毕业生共七届高中生同进一个高考考场的情形。也许是国家发现这些年积压的人才太多,而国家的科技人才又呈现出严重的青黄不接的局面,第一次高考录取后又降低分数线,补录进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各大高校。并且在一九七八年的春季发出通知,当年季秋(时隔半年)举行第二次高考。这种高考制度延续至今。

我在这里不只是想说今天的考生们是多么幸福,而当年的我们是多么的艰苦。我更想说的是,我们不一定要追求名校,重点高校。只要我们抱定了为祖国母亲效力的宏伟志向,在哪里不是为国效力?是金子在哪里不发光?

我的母校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老师们学识丰富,爱岗敬业,对我们循循善诱,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我们这些学子深深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从那时起就决心象他们一样,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从事的事业。

母校条件差怎么哪?那不正是有良知的学子毕业后报答母校,为母校争光的动力吗?我是这样想的,是这样做的;我教育的几千学子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们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和力量。

想到这里,我感到欣慰。我想把此文献给那些已经参加高考的,正在参加高考的,和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让我们共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6772/

高考回忆录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晓晓
  • 江南风
  • 雨袂独舞
  • 无不为之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想到这里,我感到欣慰。我想把此文献给那些已经参加高考的,正在参加高考的,和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让我们共勉!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