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2014-08-08 06:05 作者:亦醉亦醒No1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张 祺

清代梁绍任《两般秋随笔》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这是号召,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话,这是讲的功用,讲功用本身也是一种号召,且是实际的号召。

先说梁绍任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列。有两个意思,一是两者一样困难,二是两者一样重要。为什么说两者一样困难?如果你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问家,能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读一万卷书?我手头的书随便抽取两本,胡适的《读书与做人》是26.6万字,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是17.9万字,平均是22.25万字,依此而论,万卷书便是22.25亿字。这两本字不算多,书不算厚,仅依此而论,一万卷书的厚度也有200米了。过去说一个人学术有成,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不过2米。2米和200米,哪到哪啊。所以,读万卷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行万里路”,同样很难,当然现在不难了,可以做飞机,可以做高铁,过去哪有这些呀。如果过去有飞机和高铁,苏轼发配海南,纪晓岚发配新疆,行程还用以年为计?他们是靠步行,有个马车就是极大的奢侈了。正因如此,前人才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列起来,极状其事这难。

说到读书有什么用,杜甫的说法也只是一说,尽管只是一说,证据却很踏实。谁见过没有读过书的人文章写得洛阳纸贵?大凡写文章的人,一定是读过一些书的。当然,读书的人并不见得人人写得一手文章,正如会品尝菜肴的人并不一定会做菜,但做菜大师一定品尝过不少佳肴一样。

文化大革命时,有两句话,从提出到现在我都有看法。一个是“读书无用论”,一个是“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怎么会无用呢?西方的哲学家培根关于读书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说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读书是有用的。周恩来说过和培根一样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而且周还为《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专门提了字。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从长沙求学,到长征途中,再至主国之沉浮。行以书为伍,睡以书为伴,中南海的卧榻,凡参观者谁人不知,用“玲珑月照一床书”绝无半点过份。如若无用,领袖只因闲心?何况毛泽东还要求许世友读《红楼》,至少要读三五遍。如读书无用,让一个武将读书,意欲可为?几千年前的孔子,读《易》都读到了韦编三绝,如读书无用,圣人读书作儿戏耶?至于说到“知识越多越反动”,就更没有来历了,读书和反动毕竟是两个概念。就历史而言,秦末刘项并起,谋反秦政,并不是因为刘邦、项羽读书太多。有诗为证:“竹帛烟销帝王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羽原来不读书。”唐人章碣的这首《焚书坑》,提出了一个质疑:焚书有什么用?造反的刘邦、项羽都不是什么读书人,还不同样揭竿而起?就我观史,史上敢于造反的,还真没有几个读书人,真正造反的大多是那些光着脚丫的小混混儿。因为他们光着脚丫,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进而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反而敢于呐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而敢于“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由此我想到了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无事生非。把无事和生非联系在一起,简直就是狗屁逻辑!就本人而言,一生忙碌,略有微暇,读书是也,唯恐书读得少,理参不透,哪有生非的杂念?以我度人,知识和反动,无事和生非,绝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勾连。当然,固有作乱基因者,外加德之不修、人心不古,知识是可助反动一臂之力的,但罪不再知识,而在于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话说得有点远了。收回来继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事。

为什么要读万卷书?当然,这里的“万”,仅指复数而已,多之谓也。我以为,书是思想的载体,但凡能够成书者,皆有所长。如果不信,你写写看,是不是就有出版者愿意出版?能够经历史流变,沉淀流传下来的书,就又不一般了,而被定性为名著的,就更加百倍的不一般了。其思想性、艺术性自不待言,在我看来,总归反映了很多永久不变的人性。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从动物学的意义上,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是社会性,这个社会性便是人性。人性是需要锤炼的,读书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常说知书达理,说明知书是达理的重要途径。而达理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对某人怀有极大鄙视时会说,真是不可理喻!什么是不可理喻,就是没法给它讲道理,讲了他也不明白,这种人用俗语说便是不通人性了,话已至此,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鄙视吗?所以要读书,其用处莫管其它,只为达理已经足矣,只为不让人鄙视已经足矣!

再说行万里路。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行万里路,相对于读书而言,很多些实践的意思。仅就我的体会,事情还不完全于此。当我们读书的时候,还仅仅是一个看客,就像听夫妻双方吵架,免不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们说得究竟是否有道理,道理是否全面,有些时候,仅靠读书就难以解决。相信都听说过瞎子摸象的故事。甲乙丙丁N个人,一个人摸到象的耳朵,就说像一把扇子,一个又摸到肚子,说是像一堵墙,一个人再摸,就摸到了腿,说是像一根柱子……到底谁说得对,都对,又都不对,他们都非常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触所感,当然对;但他们的所触所感又都很片面,又都不全对。如是的问题,如果到动物园走一趟,站在大象一侧瞟上一眼,一切问题便都不是问题了。这便是行的好处了。再比如,历史上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很多,最有名的要数苏轼的,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说得不错,但到底怎么个好,怎么个奇,怎样淡妆浓抹,又是怎样的一个相宜法,只有去了,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这也是行万路的好处了。

再说读书和行路,从宽泛的意义上说,读书也是行路,行路也是读书。读书是踏着别人走过的路行走,行路是在读一本社会的书。况且有些路是你行不得的,比如周代的路,秦汉的路,明清的路,那最好的方式便是由读书实现穿越,看那金戈铁马、魏武挥鞭。另则一个人如果天天远离社会,躲在书斋里,便会如桃花园中人一般,“不知秦汉,无论魏晋”了,又怎么能和时代合辙呢?如是,岂不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了。

于我来说,读书我所欲也,行路我所欲也,二者设能兼得,不亦乐乎也哉。

2014-8-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5950/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评论 (共 12 条)

  • 心静如水
  • 龙行天下
  • 五香豆666
  • 孤帆鸢影
  • 荷塘月色
  • 子翼
  • 晓晓
  • 三角梅
  • 江南风
  • 梦麟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先说梁绍任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列。有两个意思,一是两者一样困难,二是两者一样重要。为什么说......
  • 老党
    老党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