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读《愚公移山》

2018-09-09 08:36 作者:亦醉亦醒No1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重读《愚公移山》

张祺

不到10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了,因为它是毛主席的“老三篇”的其中一篇。“文革”方兴未艾,“老三篇”人人要背诵的,包括小学生。

后来通读《毛泽东选集》,又见《愚公移山》;看文学作品,读过寓言的《愚公移山》。就心得而言,儿时敬佩愚公的精神,中年觉得愚公很傻——乔迁他乡不就完事了,为什么要累了自己,累了家人,连累后人?现在又重新敬佩愚公的意志品质——有志者,事意成了。其阅读心路路程颇有些否定之否定的味道。

近日又将寓言《愚公移山》和毛主席的《愚公移山》通读了一遍,掩卷而思,有些看法,现将它写出来。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里,“方”是方圆的意思, “仞”是高度概念,周制八尺,汉制七尺。“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山之高阔。意在点明了愚公面对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已经90的愚公老先生就住在山的北面,时常为大山将其与外界阻隔,出入不便所困扰。当然,太行、王屋的困扰并非始自愚公那个时代,也不止唯愚公一人为此苦恼,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斯时的事。但多数人或习以为常,麻木了,或束手无策,放弃了,或害怕困难,退却了。但90岁愚公人老心不老,竟然生出一个念头:要“平险。”想向太行王屋挑战,也想挑战一下自己,对太行王屋说不!于是乎: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有了想法,立即开始行动,这就叫执行力。首先召集家人商讨对策,这叫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面对如此之大的困难,竟然大家都支持,没一个反对的。这个家庭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真是可嘉。当然,存疑的人是有的: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妻子说,老公啊,就你这小样儿,连咱门口那座小山(魁父)你都没有整平,现在却想拿太行、王屋说事,是否有点自不量力?这是疑问一。疑问二,再说了,山这么大,得有多少土方,往哪放?话虽很骨感,但却很现实!问题显然是提给愚公的,但没等愚公说话,大家先发声了,还几乎异口同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正中了时下的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想解决困难,办法总归是有的!

前面这些,都是务虚,是预备会,是统一思想,是提高认识,是寻找路径。

但愚公们不是光吹吹牛皮的那种人,他们老实本分,有强烈的执行力,是说干就干的: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的这一举动,首先惊动了、感动了乡邻。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邻人京城氏,”外地人哪,可以迁过来,自然也可以迁走的。“孀妻”就是寡妇,一个寡妇对于刚刚长满幼齿的已逝丈夫的遗子,该有多宠?该有多金贵?但这么小的孩子却也快乐地帮助挖山了。或是孀妻促使,或是自告奋勇,但一个“跳”字暴露了秘密——孩子是乐意的,是高兴的。为什么?无非是山搬走了对自己也有利,同时也被愚公一家的精神所感动。当然,作者只是举例,我想真正帮忙的绝不止于她们一家。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有典型意义。试想,一个外乡人,妇女孩子况且如此,作为直接的受益者、土生土长的乡里乡亲会袖手旁观?

愚公挖山这事传很快就从河南传到了山西。一个号称自视年长有脑子的人(智叟)就来劝愚公了。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说愚公这样做很不明智,做得有点过头。理由和愚公妻子的如出一辙,不过是说愚公年岁大了,死快临头了,还能挖上几锨,再说土石又往哪放?愚公一听这话,立马就来气了: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对智叟的说法斥之以鼻:都说你很聪明,脑劲死得很呀,我看还不如个寡妇毛孩儿!我是活不了几年,但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山又不会增高,还愁整不平它!一句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是啊,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勇于前行,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是愚公的态度,也是愚公的温度。对于冷嘲热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然愚公一家及乡邻也不会停止挖山。

不知过了多少寒暑(年),愚公移山这事让山神或发现了或听说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真怕这老头子、家人及其乡邻一根筋,真给挖平了,弄得自己连个像样的居所都没有了。于是就报告了上司(上帝)。上帝听完汇报,非但没有责怪愚公们惊动了山神,而且被愚公们的精神深深在感动了,于是就安排了大力神家族的两个儿子给背走放在其它地方了。我想,安排人背走,感动是一方面,不得已也是一方面,因为愚公挖山的心诚,有诚信。这么多人,年年挖,月月挖,天天挖,真让挖走了,山神的尊严,上帝的尊严往哪摆?

但我还是宁愿相信是真的感动了上帝。不管怎么,愚公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是坚定信念的胜利!

这是团结奋进的胜利!

这是真抓实干的胜利!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对愚公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号召大家学习愚公精神,落实愚公精神。

难道愚公的这种精神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国的当下,不也是最最需要的吗?不也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志认真践行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eguskqf.html

重读《愚公移山》的评论 (共 4 条)

  • 聆听烟雨
  • 倚石老人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