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庄稼的故事——地瓜

2014-07-30 08:59 作者:喜欢听雨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地瓜,大名叫“番薯”,还有地方叫山芋、白薯。因为是地底下结出的瓜,我们这儿就直接叫做“地瓜”,可见山东人的直率,给庄稼取个名也是嘎嘣脆!

按播种时间,有地瓜和麦茬地瓜之分。春地瓜,是在清明后就种了,“芽子炕”(1)的芽子一尺长左右就可以采下来了。农民左手拿着一把芽子,右手抽出一根将根部插进垄里,后边的人浇水,用土捂住抚平,这一棵就种好了。依次,一条一条垄沟都是如此。如此以来,一块地很快也是绿意葱茏了。而麦茬地瓜,顾名思义,则是在麦收以后种的。这个时节,芽子炕早已废弃。可以到春地瓜地里,寻找秧苗。此时秧苗早已长大,很多已经分叉,长的也有一米多了。用剪子截取半米,不影响继续生长。将剪下的秧苗,再剪断成一尺左右,一截一截栽入垄沟。即将到来的季,会勤奋不断地浇灌滋润,没有根的秧苗会借机借力,很快就会成活、发芽、生长。

天,秧苗长得飞快。不知不觉,就覆盖了黄土地。不用怎么精心管理,如果野草太茂盛,只需挑开秧子除除草就可以了。只要秧子长得足够蓬勃,也就把野草的气焰压了下去,它们就不敢嚣张,瘦瘦得偏安于地边一隅了!

地瓜,是把劲使到地底下的作物。盛夏,你只看到葳葳蕤蕤的秧叶,碧绿如毯,温润如玉,不知道地瓜是否长出来。到了初秋,性急的农民会拨开秧子,在垄沟一侧,摸到松软的土层,抠一抠,露出粉红的一块。再看,一个土豆大的地瓜露脸了。弄出来回家煮着吃,清香味有余而面香味不足,显然,淀粉还不够充裕。

中秋节一过,玉米早已入仓,谷子高粱花生等等也收获回家。小麦播种了,有的已经长出稀稀拉拉的嫩绿的麦苗。收地瓜才到了时候。老百姓有个说法:霜打了秧子地瓜才甜。因为这个时候,地瓜,已经在地底下吸收了春夏秋三季的营养,汲取了天地风霜雨露的精华。

瓜秧儿黄了,有的被霜打了,成了黑褐色。于是,秋季,唱响收获最后的绝唱。砍秧子,刨地瓜。垄沟被夷平,一地的滚瓜溜圆,硕大丰满;一坡的欢声笑语,好喜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春地瓜,圆润饱满,淀粉充足,往往被切成片,晒干就是洁白的地瓜干。而麦茬地瓜,个小细长,甘甜绵软,更适合煮着吃。则一筐一筐续下地窨子,慢慢吃,细水长流。

我们这一代是地瓜养大的。记得我童年的时候,自暮春开始瘦,是因为地窨子里的地瓜吃没了;到秋天脸色逐渐红润,因为家里饭桌上又有地瓜了。尽管母亲变着法子给调剂生活。有时候母亲会把豇豆和晒干的地瓜干混在一起煮烂,有着豇豆的甜香,地瓜干面豆豆的也好吃了许多。只是不常做,因为豇豆太稀罕了。夏天,母亲会用地瓜淀粉做凉粉,做好后,冰到刚从井里打出的凉水里,然后混上蒜泥麻汁凉拌,非常好吃!非常清口!非常开胃!

自小和地瓜建立起来的感情,依依难舍。尽管进城多年,但是,我家饭桌上,地瓜依然是我的最

(1)“芽子炕”:一种培育地瓜种芽苗的炕,比睡觉的炕大。把地瓜埋到沙土里,让其发芽。因为在初春培育,地瓜不发芽,还要在下面烧火加热,原理类似于火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3523/

庄稼的故事——地瓜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