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芳邻”

2015-12-22 09:31 作者:喜欢听雨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亲不如近邻”,有好邻居是多么好的事情。然而,反之就很无语了,"昔孟母,择邻处。"现在,都住商品房,有钱可以选大城市选海景房,平常人可以选楼盘,可以选楼层,唯有邻居不可选,几乎只好碰运气了。我曾经住过好几个地方,摊上几个很有特点的“芳邻”!

先说最好的邻居吧。三十多年前,刚刚上班。单位分配宿舍,筒子楼二楼,风格旧陋黑,十一二平米的房间住一个三口之家,呜呜呀呀住着十几家,参差两三个集体宿舍,一个宿舍住三到四个单身,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宿舍住三个女职工,那两个家不远,常常回家吃住,只有我长住,周末骑自行车回乡下家。没有单独厨房,走廊门口每家一个蜂窝煤炉子。没有卫生间,下楼拐出去后院墙角有露天公共厕所。

我当时分配在一家国营商业公司干会计,邻居们大多数是营业员,初中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质朴待人热情。我住宿舍的状态是:吃百家饭,教百家孩子自己不怎么会做饭,最多下点面条吃。那时候,邻居们仿佛没有隐私,关系处的特别亲密,抬腿就串门,仿佛是一大家人子。于是,邻居们谁家改善生活,譬如包饺子烙饼,就要喊我过去吃,或者给我端来,于是,我享用了哥哥姐姐们的各种手艺,尤其是饺子,韭菜、芹菜、菠菜、胡萝卜种种馅都吃过,在一个大姐家里吃的莲藕肉馅的美味,至今想起来还唇齿含香!自然而然,我宿舍,成了幼儿园,他们的上小学的孩子们放了学,成天粘着我,辅导作业,做游戏等等。甚至,孩子不服管教,送我这儿,就OK啦!至今我都纳闷,这帮熊孩子,咋这么听我话呢?

记得有一次,我病了,头晕了好几天。不得了啦,门关不住了!我的邻居们,问寒问暖,这个给我送水,那个给我送饭,饺子、馄饨轮番端过来,看着我吃下,感动的我,不得不赶紧好了去上班了!

一楼一个宋姐,全楼就她家有个彩电,到了点,就打发她女儿来叫我去看。87版的《红楼》就是在宋姐姐家看完的。

后来,我到了机关。单位分给我一间半房子,邻居们相处还好,但是空间独立了关系也相对疏远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孩子两岁的时候,经过公开招考,我考入一家更稳定的机关。随之又搬了家,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邻居都是同事,关系还好。最得益的可能是我的孩子了。那时候,我夫妻二人在单位都很忙,常常加班出差,有时,就顾不了孩子。我就拜托同事给接孩子,到吃饭点回不去,又打电话让我楼上的同事夫人们,过去把孩子领过去吃饭,于是,我吃百家饭的际遇自然而然传给了下一代。至今,我每次回县城宿舍,嫂子们见了我,必定会问起女儿情况,关心之情切切!

十年前,我调到省城,买了商品房,邻居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之间素不相识,从此以后,亲密无间的邻居关系一去不返,疏离是常态,老死不相往来是正常,更何况,我幸遇几家奇葩芳邻呢!

对门,不识。三口之家,肤黑的女主人全职太太,在外看到的总是一只大狗相伴,狗白毛黑斑点,出门就是连蹦带跳,及其生猛。剽悍的男主人很少见,黑社会老大风度。年龄比我们小七八岁的样子。女儿十几岁。她家动静很大,经常尖声吵闹。才开始碰面我们主动打招呼,但是,回应淡淡的。有些无趣,后来也就视同陌路了。女儿极怕狗,对面的大狗成了她的心病。每次出门,都要战战兢兢地看看对门有没有动静,然后,快速开门下楼。

有一天,楼下传来尖利的吵架声,向窗外看去,原来是对面女主人和另一个女人为了狗吵起来了。我们感到很无语。近期,她家搬走了。但愿新邻居有新面貌!这是东邻。

西邻,另一单元。每天早晨8点整,一个男孩的声音透墙而来。一大段口号,慷慨激昂,天天如此。听久了猜得到是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少年,只闻其声,从未见过这个可怜的孩子!

…………

搬来搬去,住的越来越宽敞,条件越来越好,只是邻里关系越来越疏远越冷漠。

我是多么怀念那住在筒子楼里的温暖的时光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5693/

“芳邻”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