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染墨秋山话幽居

2014-07-30 08:18 作者:如鱼得水  | 3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古至今,人们在纷繁疲惫的生活中不断寻找着身心的放松地,渴望能有一处坐看云起、卓然物外、远离闹市、清雅寂静的山野幽居。幽居,成为人们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唐朝诗人韦应物写“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元朝画家黄公望绘《富山居图》,台湾音乐人林俊雄谱《山野幽居》,再加上人工挪景建造的经典——集幽居精髓于一体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景观园林等等,由此可见一斑,人们对幽居的偏,可以说到了痴狂的地步。就此应运而生的旅游、驴友探幽、攀岩等活动也成为现代都市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剂品。幽居,已经成为现代人暂避尘嚣的伊甸园,在那里,压力被释放,灵魂被解套,呼吸到清新自由的空气,拓展出广袤开阔的空间,重新找到生命的能量与光芒。

赵广清老师的这幅国画《秋山幽居图》正契合了现代人心之所向,牵引着你,走进高高的大山深处,走进云雾飘渺的山野,顺着蜿蜒的小路,来到一座独木桥边。桥下,是清澈的溪涧,淙淙的流水弹奏着竖琴;对岸,是几间房舍,雅庭小院,语果香,四周有苍苍的林木掩映、有斑斓的秋景妆点,有傲霜的野菊怒放……曲径通幽,只此一桥,是何等的宁静,没有汽车的噪音,没有烦事的吵杂,只有山风摇响秋叶似风铃、野鸟归巢啾啾鸣、孩童玩耍笑声声……云在脚下簇拥而行,雾在身边环绕而飞,难得的清逸洒脱!泡一壶香茗,枕一席蒲草,遥想在有月亮晚,吹一曲洞箫,安详,随性,任心猿意马,看白驹过隙,与世无争;在有朝阳的晨曦,舞一套太极剑,颐情,意净,“放白鹿于青崖,访贤圣于云间”,心简单,身从容!

赵广清老师以自然山水为摹本,以深厚的学养为画笔,用石、树、水、云、崖、屋、桥、路等将秋山描绘得生机盎然,宛如仙境;再用墨、色将秋山渲染得丰盈富饶,引人流连忘忧。在技法上用高远及平远构图法,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秋山的层峦叠嶂,深邃悠远唯美展现。山势及岩石采用近景用点皴、中景用线皴、远景用没骨的画法,使墨色的焦、浓、重、淡在千变万化中与视觉平衡原理相统一,给人和谐馨宁的抒情美和视觉美。

而这幅画尤妙在“幽”。远景的秋山看不到山岩,只隐约可见峰峦连绵,中景的秋山用极少的墨色略加勾勒,树木小到方可辨认,而近处的秋山被水雾包绕,岩石体块巨大高峻,树木挺拔色亮,衬托出屋舍曲径的小巧幽僻,在尺幅之内,竟逶迤万里。最为点睛的要数那座独木桥,通幽的,只此一桥,别无它路,也没有绳索可以凭借。试想,桥下是湍急的流水,胆大的人徒步而过,胆小的人可能要手脚并用,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啊!正因如此,这幽居竟然别有一番历险的妙趣。画家运用娴熟的绘画技巧,以独木桥为画眼,突出了“幽居”的意境美和意趣美。

自古以来,文人画都是在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赵广清老师在这幅小写意山水画《秋山幽居图》中,也极其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相生,摒弃华艳,唯取真淳,传达出对大自然最深切的热爱,对“幽居”的钟情和神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每欣赏此画,就如同悠游画中,附作小诗几句:

千岩万壁有通迂,

一桥三舍连幽曲。

高树幻彩报时令,

矮草凝霜瘦野菊。

箫吟邀月放白驹,

剑鸣迎旭走凌虚。

泉甘云香叹赏里,

染墨秋山话幽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3483/

染墨秋山话幽居的评论 (共 3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