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忆读书

2014-05-21 10:40 作者:坐观垂钓者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偶然与友闲聊,说又网购了数本书,多半为孩子,余暇也为自己小读怡情,因近来专情于手机电子书,总觉无趣,不及纸质书来得真切,看电子屏,那是浏览,捧纸质本,才叫读书。听罢一席话,不竟颇有同感。

而今,书案上,原本堆砌的厚本已然束之高阁,剩下的几册,也已薄薄蒙尘,多日不去翻动它了。端坐案前的时光,几乎全与电脑相伴,互联网看看新闻,赏赏视频,玩玩游戏,偶尔也走马观花般读读文章,一概过目就忘,全当是填饱肚子的快餐,滋味倒不计较那么多。按说,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料,不明白的有百度,有谷歌,知识的积累,应该是越发的丰沛,人人可以学富五车了。细细一看其实不然,几年下来,腹内依旧草莽,见识尤其短浅,一知半解状,是是而非状,似懂非懂状,张冠李戴状,甚而至之,啼笑皆非,不知所云。顿悟:恐怕,全是不读书的缘故,而且须是读纸质书。

忽然就想起儿时,渴望读书的情形,年幼,多数汉字尚认不全,遇着生僻的字,盯着偏旁瞎猜,估摸着是哪意思就成,似懂非懂,倒也读的津津有味,手不释卷。那时候,农家有藏书的,实在是少得可怜,庆幸的是我的父母,虽然务农,却是上过高中,大柜的上层搁板,摞叠的衣服底下,深深的藏了几部厚本小说,每至父母上工之后,我便悄悄翻出,似乎三四本没有了封面,纸张也泛黄,也卷角,断页,撕毁,涂抹,可见是经过N次的阅读了,扉页上有几行潦草,应该是父亲的笔迹。

过去三十多年了,期间读过的书,无法统计,大多没有印象,唯独幼时偷看的这几部,竟铭刻在心:《红旗谱 》,《林海原》,《剑》,还有一部李六如著的《六十年的变迁》,记忆尤其深刻,书里的主人公叫季交恕,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名字分别加了一二三笔,感觉十分有趣,内容早已忘却,独书名与作者,牢记没忘。《剑》是抗美援朝题材,侦察小分队的配置,当时看起来特牛,梁寒光,周良才,王振华,这些个名字与情节,早已经镌刻在脑子里,近些年就纳闷,怎么就没人拍些如《剑》一般的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呢?

现在看来,70年代,这些书就算是比较珍贵的了,一直不太明白父亲为何要深藏这几本书,竟惹得我只能偷偷去看,后来隐约明白,许是林海雪原里面有了少剑波与白茹的情,当初应该是被列为禁书的,所以藏着掖着不敢见光,再者,是否以为,小孩子读涉爱之书,总归是不妥的。

偷偷摸摸的,一等父母外出,就取出小说来读,聚精会神,一页不漏,那是一种怎样的忘我与欢欣哦---有好几回,埋头书里,竟忘了做饭的时间---那时候大人们外出劳作孩子在家做饭,乡村里极其普遍,人小责任可不轻。于是匆匆折了书页做了记号,塞进衣柜里,急忙忙的生火做饭,情绪尚沉浸在小说里,就有了忘记菜里撒盐,煮饭少放了水吃夹生饭的严重事故,免不了遭到大人几句埋汰甚至呵斥,倒也全没当回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不少如我一般年纪的人,青懵懂之初,大多传阅过一本手抄书,要瞒着老师,家长,极尽神秘,一个手抄潦草的笔记本缺字断句的,却风行一时,我也曾麻起胆子偷看过几页,终于不敢看下去,匆匆的还了人家,那手抄本的名字叫《少女之心》。

儿时的读书,除了必修的课程,课外的读物,真的全要偷着去看,初高中 ,课堂上偷看小说被老师抓获,记忆里也有过一两回,那时候,弄到名著,其实不易,借阅者众,所以都是赶着时间的,诸如三国,水浒,隋唐演义,都是在课桌里偷偷看完的。好在课业于我,一向轻松,偷看小说,也耽误不了成绩。

儿时常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间专属自己的书房,自己的书橱,摆满着各式的书,临窗的案头,惬意的读书,专心的写字。读书,是一种细细的品尝,看书,是一种匆匆的浏览,我渴望读的从容,不想看的匆忙---但那时候近乎是一个奢望。后来不经意间有了书案,有了藏书,也有了大把的时间,却不怎么爱读了,信息时代的飞跃,把一些初初的 单纯阅读快乐全挤掉了,显示屏上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文字图案,看花了眼睛,也慵懒了心智,机械的字码符号,令人很难找到 赶着时间偷偷看书的愉悦感;更有一点,你也无法体验到,一部新书里散发的那种独有的清淡撩人的油墨芳香,深吸一口的味道。

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不单单是书的味道,恐怕更有文化的味道吧,厚此薄彼?我不会,我自己,会尊重电子读物与纸质书共存的现实,单从乐趣考虑,我依然喜欢读书,存书,也逛逛书市,闻闻书行里油墨的飘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3560/

小忆读书的评论 (共 13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 龙行天下
  • 凌云
  • 雨袂独舞
  • 爱钊
  • 樱水寒
  • 纤纤柳絮
    纤纤柳絮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不单单是书的味道,恐怕更有文化的味道吧,厚此薄彼?我不会,我自己,会尊重电子读物与纸质书共存的现实,单从乐趣考虑,我依然喜欢读书,存书,也逛逛书市,闻闻书行里油墨的飘香。问好作者!
  •  牛哥

     牛哥读书启智,但坚持读书实在不易。一辈子都这样。

    赞(0)回复
  • 郝永茂

    郝永茂欣赏!

    赞(0)回复
  • 坐观垂钓者

    坐观垂钓者回复@郝永茂:谢了

    赞(0)回复
  • 坐观垂钓者

    坐观垂钓者回复@ 牛哥:人生很多知识 就是书本里来的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