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棠花

2014-05-10 21:13 作者:亦真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海棠花

亦真

四月的风满载着的暖意。卸下杂烦疲惫,只带一颗清雅闲适的心,游览家乡的美景。眼帘中除了熟悉的柳绿桃红,还有一个靓丽的身影。从杨柳青、中北镇到大寺,从西青道、中北大道至赛达大道,到处都是她的身影,这春天因她而璀璨耀眼。何来艳丽欺树?原来是

海棠婆娑起舞。—题记

我认识海棠花是从它的果实开始的。带着长柄的海棠果,如珠如玉,晶莹剔透,色彩像是早上艳艳的红霞,又像是年画上抱鲤童儿脸上搽着的脂粉。吃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还有一些涩。那时候家乡很少见到海棠树,海棠果也是从外地贩运来的。

如今不同了,家乡遍植海棠树,每当3、4月份海棠花开时,那修长的枝干托出一树树绚烂的花朵,犹如托着一树的锦绣,又似随风翩翩起舞,充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她虽然没有兰花的清幽淡雅,也不似梅花俊逸冷艳、菊花傲骨凌霜。然而她那独具魅力的姿色,却与牡丹、梅花、兰花并列春花四绝,而称为国艳。她娇柔羞涩,而又热情明快,“藏红粉之秾丽,穿輕霭之空灵”,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只有海棠花开时,才使人觉得春天真的来到身边。

“娇饶全在欲开时”,海棠花的美丽是从红艳如胭的花蕾开始的。那一树的红蕾,在葱绿叶片的衬托下,远远望去如被胭脂涂抹过一样,动人心魄。“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花开时,先是花蕾裂开缝隙,露出晓天明霞般的花片,随后,一丛丛的花瓣就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西府海棠伞状花序,三五成簇,密密地缀满枝头,柔如绢帛的花瓣上泛出片片红晕,仿佛美人腮上匀开的胭脂。然后红与白逐渐晕染过渡成粉红色、白色,最后只于花瓣的顶端留下一抹浅红,其丰富莫测的渗透幻变,令人惊叹沉醉;垂丝海棠玫瑰红色的花朵坠得细柄弯弯下垂,在微风中飘飘荡荡,娇柔红艳,美不胜收。贴梗海棠身姿婆娑,花朵鲜润丰腴、绚烂耀目;木瓜海棠有粉红、朱红、白色,奇绝竞妍。每到这时,一阵阵醉人的少女气息便散发在暖暖的春风里,其姿色、娇态更胜于桃李。真是“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 那白霞红别具风韵的明媚花色,丽质天生的少女般娇柔婀娜的姿色,也就自然被誉为花中绝色了。

唐明皇因喜海棠花,以致把醉颜残妆的太真妃喻为“海棠睡未足耳!”留下了“海棠春睡”的佳话。宋真宗皇帝也曾以御苑中的杂花为题与近臣唱和,以海棠为首章。

大学士苏东坡亦极爱海棠花,曾赋多首海棠诗来表达他的崇慕之情,其名句:“只恐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将诗人爱花、爱美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风流才子”唐伯虎画《海棠美人图》,并云:“一片春心付海棠。”曹雪芹情寄红楼,“海棠诗社”丽人汇集;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见证了总理夫妇真挚的爱情;朱自清于《看花》中成就名著:“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月朦胧,朦胧,帘卷海棠红》……世人喜爱海棠花者,不胜枚举。他们是爱海棠花之娇美,之艳丽,之柔媚,抑或爱的是那沐浴在春风里,脸上漾着迷人笑容的少女?无论如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昔海棠花多在皇家园林中与玉兰、牡丹、桂花共织“玉堂富贵”意境;享“贵妃”、“尊贵”、“解语”、“花中神仙”等美誉,而鲜见于民间。以致有人说海棠花是高傲的,有“虽艳无俗容,太皇真富贵”、“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为证,亦有海棠花本是天宫仙花的传说为凭。如今则不然,你看,街道两侧,水滨池畔,园林景观,农家庭院……随处可觅其芳踪。她临风俏立的花姿,可“托家居之高雅,妆门庭之富足”,畅身心之愉悦。即使这样她也从不做作,不孤芳自赏,更不吝啬。《诗经·卫风·木瓜》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与“投桃报李”不同的是,回报东西的价值远比受赠的贵重,其高朗开阔的胸襟,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啊!

由此看来,海棠花确不愧为“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谓。她在带来春的讯息,在倾其所有奏响春之声后,没有任何炫耀,没有任何保留,只需一夜春风来,羽毛般的花瓣即随温柔的春风飘然去,留下一树的郁郁葱葱和累累果实,同时也给人间留下美丽、和谐、快乐……

我爱海棠花,更爱那“投木报琚”娇而不媚的青春少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9962/

海棠花的评论 (共 13 条)

  • 晓晓
  • 心静如水
  • 婉约
  • 龙行天下
  • 雪灵
  • 古棠印刷
  • 孟杨
  • 芊凝
  • 荷塘月色
  • 秦淮桑
  • 沉睡
  • 剑客
    剑客 审核通过并说 差点看成余秋雨的《海棠花》。
  • 亦真

    亦真回复剑客: 老师您好,刚看到您的评述。您看到的余秋雨的《海棠花》作者为亦真,杨柳青为亦真的家乡。该文于2014年4月11日在天津日报聚焦西青登载后,很多网站转载,有一网站直接将作者改为余秋雨,不知为何?后作者将其发于散文网,因有老师认为该文沿袭了其它散文的框架,作者将其在散文网删除。您现在在散文网看到的《海棠花》系亦真的修改稿,特此说明。谢谢指教。亦真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