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读《烟》文——转载者自语

2014-05-03 20:47 作者:秦渭渔樵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了安易如君刊在《西藏人文地理》上的《烟花易冷,人事易散,伽蓝寺听声盼永恒——日光倾城》之文,你会做何感受呢?

我以为:其一,安君是一个热西藏的人。安君在文章的开头即说:“这一次回到拉萨之前,我有一点凄惶。”安易如君浓墨重笔的大写了一个“回”字!立刻就使人产生了到藏若家的感觉。我们从文中知道,安君是个在京城里做事的人;而且去西藏是一而再,再二三的住在宾馆里。由而可见他或者他的家人并未住在西藏。一个家未在西藏而来到西藏的人在这里却用重笔大写了个“回”字。可见安君与西藏的情愫至真,至诚,至深!安君说:于西藏而言,“我从来不是游人;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而安君“凄惶”的又会是什么呢?凄惶的是“我再也不能步行一分钟就到大昭寺;转经,打坐;我再也不能在林仓的三楼眺望大昭寺的金顶,仿佛伸出手就能碰到拉萨周围的山。”

因为可能会与大昭寺有了些微的距离。安君竟如此的“惋惜”,竟然会有了些“惆怅”,心里觉得“凄惶”。甚至于有些伤感,凄楚,悲凉。游子思归般的热切盼望能靠近西藏;贴近拉萨;依偎心中的圣地。仿佛是久远出门的人一旦回家就立刻扑向母亲的怀抱;亲爱母亲;亲爱家人!由此而见安君与大昭寺乃至整个拉萨,整个西藏;抑或是整个中国是多么的贴近;多么的贴切;多么的密不可分!

其二,安君是一个在骨子里热爱西藏的人。“亲切与认同使我立刻决定在尧西平康住下来。······。午静寂的街头,深巷传来几声狗吠,布达拉宫燃烧了数百年的酥油灯,仍然将熄未熄。天似水墨,寓意不明。唯有月光明洁,消解心头业障。······。 在拉萨生活依然是宅。不泡吧,不交际,吃饭也只是跟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根本的生活形态没有改变,身在这里让我心更静,更轻盈。守着大昭寺,一点一点地修持,学习放下心中的执念,在真实和虚无之间摆渡、观想。唤回真实却被深深隐藏的另一个自己。每一个人的修行之路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指向心中的解脱。······。来在这里需要深厚机缘。如此才会有古人两两相望,绝不生厌的妥帖心境。······。只要你在这里,无论是常驻还是暂留,只要你有一颗开放,平等,亲和的心。放下自以为是的姿态,你能感觉到这城市回应给你热情是同样的。······山峦环护,白天高云之下,煨桑的香气,使空气清甜质朴。信仰的味道可以让烦乱的心感受到安定纯净。”

安君清醒的知道,“拉萨是烟花一场。有人目睹了绚烂;有人感受到荒凉。······,正如深爱之人,固不愿说他不好;有不肯夸耀他太好。相对的只是静然。”安君对西藏的爱是深度的的爱;广博的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三,安君是一个真正从心底爱西藏;理智的爱西藏的人。安君说:“唯一不愿,亦是谨慎为之的是书写西藏。通过文字透漏出意识形态。那朱红门扉,哈达系住的门环,斑驳的老墙。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巷子。通向一种生活,包含了神秘和灵性在内的,我所知又有几何?可以抵达此地,却难以触及生活的深处。除非用更多的时间和真心。······。文字是平等的,给予每个有意愿的人表达的自由。可每一个可以提笔的人应该对文字有基本的敬崇之心。······,真心的爱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的人。即使有机会亦不肯胡言乱语。总是害怕言语之间有误导。有亵渎。所知愈多,所言愈少。”

因为深深的爱,所以敬畏;所以心恐;所以心忧。

常言曰:言为心声。又云:文如其人。

我们感谢安易如君。因为你的所爱深深的感动了我或是我们。因为你爱西藏;因为你深切广博的爱藏心怀,会使得我们这些还未有机缘进藏的人,有了深情的向往!渴望和翘盼或许会催发强大我们的去西藏的决心。

西藏!我们来了!!!

附:《烟花易冷,人事易分,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

——日光倾城》

(一)

这一次回到拉萨之前,我心里有一点凄惶,因为得知之前三年每次来拉萨都一定住在那里的林仓已经转作酒吧,再没有客房来容身了。对一个坚决要求住在大昭寺附近的恋寺人来说,就像失去了家一样,一来是惋惜,二来是惆怅。这意味着,我再也不能步行一分钟到达大昭寺,转经,打坐;我再也不能在林仓的三楼眺望大昭寺的金顶,仿佛伸出手去就能碰到拉萨周围的山。

幸而第二天,我就在可爱的朋友的帮助下找的了yabshiphunkhang(尧西平康)。初到尧西平康,我就惊呼,这简直是林仓的扩大版嘛!两者风格相似是有原因的,林仓和尧西平康都是有历史的藏式老宅子。因为拥有者的地位特殊,才可以在古城的中心位置,大昭寺附近有如此阔大的院落。

亲切和认同,使我立刻决定在尧西平康住下来,这里有阳光丰盛的院子,有几乎是全拉萨最好的咖啡。每天的早上或傍晚,我都可以溜达着去八廓街转经。下午的时候,回到院子里,喝一点咖啡或清茶,写我的小说

有时候下雨,或阳光太盛的时候就哪里也不去,蜷缩在角落里听音乐,看书或看电影。我隐匿了自己的身份,不欲被人好奇的地探问,更不欲以一个窥探者的身份四处游荡。至于拉萨,我从来不是游人,不是经客,而是归人。

回到拉萨的第一天早上,打车去大昭寺广场喝茶,在车上,司机问我是不是藏人。我说不是,但内心却非常雀跃被人误认成藏族人。走在街上,与他们目光相对,即使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亦会毫不吝啬地相视微笑。在这座城市里,微笑变得如此容易,赋予善意更是毫不困难。我清晰地认定他们是我前世的乡人。

(二)

午夜静寂的街头,深巷中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布达拉宫燃烧了数百年的酥油灯,仍然将熄未熄。天似水墨,寓意不明,唯有月光清洁,消解心头业障。

在拉萨生活依然是宅。不泡吧,不交际,吃饭也只是跟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根本的生活形态没有改变,身在这里让我心更静,更轻盈。守着大昭寺,一点一点地修持,学习放下心中的执念,在真实和虚无之间摆渡、观想。唤回真实却被深深隐藏的另一个自己。每一个人的修行之路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指向心中的解脱。

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看见手机上北京的区号就直接按掉。出行之前,工作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有理由不接电话,不受打扰。只回熟悉的人的短信,告知他们我今身在何处。

这段时间,雨季来临,拉萨每天都会下一阵雨。有时候在白天,有时候在晚上,夜里。好在不久就会停。拉萨的雨亦是很有节制,不会带来令人抑郁的湿热和闷燥。

下着轻雨的庭院里,起初人声寂寂。耳畔只闻雨声淅沥。藏家小妹将盆栽花木搬出来承接雨露。藏式旅馆红朱色的廊柱上盛开着葳蕤莲花,八宝纷呈。不一会儿尼泊尔的音乐响起,男孩子随着音乐扭动身体,女孩子亦轻轻扭摆腰肢,挥舞长袖。他们在没有客人的时候自乐。

自知这悠闲的状态来之不易,心存感恩

即使是在这座众口交赞的日光之城,亦有无数心怀理想的人流离挣扎,他们被称为藏漂或“藏獒”(藏熬)。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诸多明朗的假象之下,是难以化解的孤独、欲念、执意。我看见,太多的男女对感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仍有巨大的困惑。即便是逃离到世界的第三极,面对着佛寺,朝圣的人群,幽深湖泊,玛尼石堆,五彩经幡猎猎当风。这些绝对圣洁的景物,却不能给予一个迷惑的心灵真正的释然和宁静。

(三)

拉萨是烟花一场,有人目睹了绚烂,有人感受到荒凉。对于拉萨,我感情矛盾复杂。正如深爱之人,固不愿说他不好,又不肯夸耀他太好。相对只是静然。

一方面。我不欲过分推崇它的殊胜,引诱不明所以的人来此。来到这里,需要深厚机缘。如此才有古人两两相望绝不相厌的妥帖心境。

从城市形态上客观的讲,拉萨亦是极世俗的城市。从某些角度看过去,它还保留了乡镇粗野杂乱的气息。冲赛康的集市上,沿街商贩售卖各种生活必需品,铜壶,木碗,刀具,手表,皮带,解放鞋、酥油,风干肉、干果······。甚至有些人还保留着一点以物易物的交易风格。策墨林的街道上,你能看见农用车潇洒来去。夜晚的小巷里,有饮醉的男人来不及找厕所,就着墙根撒尿。

这是一个极尘世的拉萨。

另一方面。拉萨确实是魔幻神奇的,时而欢会,时而别离。太多的人将自己流放至此,空气里都散发着天涯的味道。缘分在这里显现,很容易落地生根,你可能会遇到心许多时的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或爱人。似乎每一种感情的萌发都顺理成章,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期待,是以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拉萨在某些时候让我想到纽约,它的包容度惊人:中国人、外国人、藏族人、汉人、游人、本地人。只要你在这里,无论是常驻还是暂留;只要你有一颗开放平等、亲和的心,放下自以为是的姿态,你能感觉到这城市回应给你热情是同样的。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大昭寺广场打坐,或在布达拉宫广场发呆。看见:朝圣的人心无旁骛的磕着长头,游客孜孜不倦的的拍照购物;乞丐默默地跟随着人群,他们的眼睛隐含笑意,细看又空洞。此外还有绛红僧衣的修行人穿行其间,转经的藏民老阿妈,各色人等,和谐并存,世相纷呈。当下所见景象都是真实,又都存在短暂。无非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山峦环护,白云高天之下,煨桑的香气,使空气清甜质朴,信仰的味道可以让烦乱的的心感受到安定纯净。

唯一不愿,亦是谨慎为之的是书写西藏。通过文字透漏出意识形态。那朱红门扉,哈达系住的门环。斑驳的老墙,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巷子,通向一种生活。包含了神秘和灵性在内的。我所知又有几何?可以抵达此地,却难以触及生活的深处。除非用心更多,更多的时间和真心!

我告诫自己,对藏地,对拉萨,对藏族历史的传承,宗教的密义还所知甚少。切不可胡笔乱写,以偏概全。以为个人的经历足以代言某个群体。

所以一些乱七八糟的藏地小说会看得我怨怒横生。诚然,文字是平等的,给予每个有意愿的人表达的自由。可每一个提笔的人应该对文字有基本的敬崇之心。不是所有的事情打着西藏的旗号就会变得神奇,夺人眼球。盲目,无见地,不知所云的文字不如少拿出来丢人现眼。

真心爱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的人。即使有机会亦不肯胡言乱语。总是害怕言语之间有误导。有亵渎。所知愈多,所言愈少。

(全文完)

撰文:安意如

转自《西藏人文地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7520/

我读《烟》文——转载者自语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