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结尾

2014-04-24 13:58 作者:五味斋主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篇好的文章,结尾之处往往是点睛之笔。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结尾。越是精彩的文章,越要有精彩的结尾。如果一篇文章只是开头或中间部分精彩,但结尾写得很糟,不能不说是败笔。

仔细想想,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前半生活的轰轰烈烈,做了很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但晚年却改变信仰,或为名,或为利,或变节求荣,或卖身投靠,为自己人生写下了颇不光彩的一笔,就像一篇文章写坏了结尾,难免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前人称之为“晚节不保”。

纵观中外历史 ,晚节不保的名人并不罕见,刘永福是清朝著名的抗日英雄, 可他在其人生的历程中便有过这种污点:1895年4月,中日战争中刘永福在台北失陷后率兵防守海口,和台湾反侵略的义军配合作战。战斗进行得很激烈,多名将领在战斗中先后阵亡,刘永福看到形势对自己不利,恐惧之下,竟生出向日军乞降的念头,他在写给日本人信中说“本帮办意欲免使百姓死亡受累, 故本帮办亦愿将台让与贵国”。并告诉日军,他的部队都驻在台南城内,“决无我动兵攻击之行动”。可惜日本人傲慢地拒绝了刘永福提出的条件,要他亲自到日本军中投降。刘永福无奈之下 抛弃了他在台湾的部下,化装上一艘英国轮船,仓皇逃回厦门。

研究中国近代史,汪精卫是个绝对难以绕过的人物, 在当代国人心中,汪精卫就是汉奸的代名词,可早年的汪精卫却是以一位为国为民的反清志士的面目而出现的,他年少时满腔热血,以推翻腐败满清为己任,在革命屡屡失败、同志人心动摇之际,自告奋勇投入第一线,不顾友人的苦苦劝阻,进京行刺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等动人诗篇。身为革命元勋的他却在后来国民党内部的权争中失意后,背叛民族卖身投敌,成了人人唾骂的大汉奸,把人生这篇文章的尾声写了个一团糟,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与他们相反的是北洋军阀吴佩孚。提起吴佩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一个对抗革命的乱世枭雄,一个残酷镇压过工人运动的罪魁祸首。但鲜为人知的是晚年的吴佩孚却坚决拒绝日本人的百般威胁利诱,甘守清贫而拒绝落水做汉奸,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据说吴佩孚最后死于日本人的暗算,吴佩孚死后国民政府为之举行国葬,民国名记者陶菊隐誉其为“中国旧军人的最后一个典型”,国民党总统蒋介石亲自送挽联哀悼: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肯定了他晚年的气节。虽然吴佩孚中年恶行颇多,但他晚年不为名利所动,为自己人生这篇文章写里一个漂亮的结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善始不易,善终更难。结合当今国家反腐中频频出现的“59岁”现象,不得不说保持晚节对一个人来说至为重要。“59现象”是指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休前夕,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宋代朱熹曾言“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确实,一个人一时一事谨慎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历史上许多人物,包括一些声名显赫的帝王将相和农民领袖,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虽能慎初,却未能慎终,最终身败名裂。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则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的典型。现在,也常有一清廉了大半辈子的领导干部,在临近退休之际违法违纪,致使一生清名毁于一旦。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大老虎”中,刘铁男、倪发科、陈安众、祝作利均是晚节不保的典型。

行文看结尾,为人重晚节。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该如何写好自己人生这篇文章的结尾呢?古人说君子有所不为,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有的事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干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答案就在每个人心中。人们有作出选择的自由,但做选择之前,须深思熟虑,询问内心,做正确的事,正确的选择。保持为人的正直和诚实,越到晚年,越要加强个人素质的修养,放弃阴险狡诈和自以为是,远离浮躁和太重的功利心,超脱出喧嚣和容易心乱情迷的光怪陆离,不取无义之财,不干损人之事,写好人生这篇文章的结尾。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4569/

结尾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