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农谚

2014-04-22 17:40 作者:高光锋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惊春清谷天,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雪冬小大寒”,传说《二十四节歌》最早起始于我们家乡,逐渐广传于黄河流域,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农家歌谣了。 勤劳的家乡人按照庄稼生长播种的时令,总结出农作经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汇集成了通俗易懂的家乡农谚。

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大年初一,“破”了初五。新的一年就开始了。随着天气的转暖,勤劳的家乡人开始了备耕。“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儿”,到了谷雨时节,就开始培育秧苗,准备种瓜菜,秧种西红柿秧儿、黄瓜秧儿、茄子秧儿、辣椒秧儿等各种秧苗儿,育种北瓜、南瓜、西瓜、豆角等蔬菜。

“蛤蟆打哇哇,六十日吃疙瘩”,天气一天天变暖,冬眠的动物酣睡了一冬从洞里爬出来,抓一缕阳光,闻一闻春的香。蛤蟆的高亢欢歌唤醒了沉睡中的生灵,从蛤蟆开始唱歌起,数过六十天,小麦就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雁来不过三月三,雁走不过九月九”,“梨儿见梨儿一滩泥儿”,去南方越冬的候又飞回了北方。春暖花开,果树都赶趟儿似地相继开花挂果了,杏花梨花桃花争芳斗艳。往年的梨和苹果如果不储存好的话,就要腐烂了。世间万物都开始生长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了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四月芒种麦熟早,五月芒种麦熟迟”,按照日历,告诉人们如果是四月芒种,麦子会早早成熟,若是五月芒种麦子就要熟的晚一点儿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立夏麦色黄”,“泥里秀谷,火里秀麦还要晒”,立夏时节麦子成熟的季节就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小麦要成熟,就需要阳光暴晒的好天气,只有这样的天气,麦子的成色,质品才好。

“夏争日,秋争时,”正如白居易老先生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勤劳的农家人全家老少全出动不分昼夜不辞辛苦的劳作,因为夏季到了雨季就来了,天气炎热,正是夏播玉米谷物生长的最佳时节。耽搁一天,庄稼就晚收获一天,而且耽误收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日,不是天气预报有“桑拿天”一说吗。“六月六看谷秀”、“大暑小暑灌死老鼠”、“泥里秀谷”的时节到了,雨季来临,大雨瓢泼,庄稼要经受住严厉的天气考验,如果熬过了防汛时节,那将是一个丰收年。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过来种荞麦”,头伏天,就到了种萝卜的时候了;二伏一到,就到了种白菜的时候了;三伏到,荞麦夏秋播开花早,生育期短,经过雨的滋润、雾的飘拂后,收获丰硕的果实。荞麦面用来做河漏、饸饹,是很稀罕的食物,很是好吃,让人垂涎欲滴;那荞麦皮用来装枕头,枕在上面很是安逸舒适。“立秋顶手心,处暑不露头割了喂了牛。”立秋时节到了,这时最晚的谷苗,把五个手指竖着架在谷苗上,必须能够让谷苗尖儿顶住手心才能够收获。如果把握不好种植时日,当年秋季就收不了了,那晚苗只能够割下来喂牛吃了,就会把地荒废一秋。“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打一杆”,甜甜的枣儿,经过一春一夏的洗礼,迎来了收获的时日。孩子们觊觎着树上的枣儿,在他们渴求的目光中,枣终于熟了;同时也告诉人们一年已过去一大半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稀谷稠麦半苗子花”(花是指的棉花),天气逐渐变凉,冬天的脚步不远了。金秋十月是必须抓紧收获的时日。因为冬天就要来了,小麦晚播一天是要费麦种的,过了霜降,到了立冬再种的麦子就要在土里“捂”一冬了,今冬就出不来苗了,明年的收成也就收不好了。 “小雪砍白菜”,“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两日”,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小雪刮起来了。大白菜丰收的时节到了,大白菜陆续的进入百姓人家。农家人把田间的收成储备进家,准备过冬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遥凌走,五九半凌水散,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每年家乡人劳作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大寒小寒杀猪过年”,随着大寒小寒的到来,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人们吃了过年的饺子,又要长一岁了,又要开始一年的轮回了。

现在农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不再拘泥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党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富了起来,公路上各样的汽车川流不息,田野里拖拉机奔跑着撒欢,收割机眨眼颗粒归仓。村庄里的大瓦房、小楼儿、别墅一处处、一幢幢、一层层,农民朋友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然那动听的农谚永远是伴家乡人奔向美好生活的不变协奏曲,永远的镌刻在家乡人的心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3824/

家乡农谚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