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逢麦收季

2019-06-03 21:30 作者:高光锋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脉,粮食是家乡人的命根。我的家乡在华北黑龙港流域,是小麦的主产区。家乡人年复一年,按照时令播种着冬小麦,播种着丰收的希望。冬小麦经过秋的播种,冬的孕育,的滋润,在历经四月、五月的烈日暴晒,脱去了昨日的绿裙,换上了金缕玉衣,羞答答地等待着“待嫁”的麦收时刻……

“男怕五月,女怕腊月。”我是一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这片土地寄予了浓厚的深情。回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种地的日子,我就会浑身不自在,那时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机械化水平;那时的收麦对于家乡人来说,是繁重的体力活,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煎熬。

麦收前,先要筹备打场。乡亲们利用地头、或者水塘周围的闲散地,先铲平一块地,利用牲口拉动石碌碡轧平、轧实场地,为麦收打场做准备。接着,就是筹备工具。过去收麦都是用镰刀割。男怕割麦子,女怕腊月过年打理家务,这两件事情都是最担心的。那时候,割麦子是全凭人力。麦收开镰之前,各家各户整理着家中的收麦家伙式。该购置的就购置,该维修的就维修。集市上赶大集,集市上出售最多的就是麦收的农具,各种式样的镰刀、镰把、木楸、木杈等一应俱全。“三分手艺七分家当,”一把好镰刀,让你在割麦正当时省下很多的力气。

“四月芒种麦熟早,五月芒种麦不熟。”家乡人根据祖辈收麦积累下来的经验,如果农历四月芒种,小麦在芒种前就熟了;如果赶在农历五月芒种,小麦要过了芒种才能成熟。麦熟一晌。一场一场的干热风刮来,昨日还带点绿色的麦田,经过太阳的暴晒,今天就黄腾腾了。更有,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就挤满了天空,随即一场急风骤从天而降。这时候的短暂降雨,不是助力小麦成长,而是对家乡人一场焦虑、急躁的考验,一阵疾风劲雨过后,会造成小麦倒伏;一场冰雹的降临,会颗粒不收。

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日长,”顶天立地的壮小伙子每到麦收时节就发憷,割麦子的姿势十分难受,不能站立,不能蹲着,弯着腰不停的前行。这是和老天爷赛跑的日子,要抢在雨天到来之前,争分夺秒的将麦子收获回家。“麦十天,秋仨月。”在麦收期间,家里的壮劳力,一日三餐都要待在麦场,晚上过和麦子同眠,数天待在田间和麦场。

“火里秀麦还要晒。”麦子要经过好的天气,数天的暴晒,才能形成优质麦。小时候,麦收时刻,天刚蒙蒙亮,父母就早早的起床,趁着麦潮时分,用镰刀把麦子割倒。然后,用排子车一车车运进麦场。那时候,有牲口的人家很少。几家合力,轮流用牲口打麦场。因为早晨天气凉爽麦子潮,麦粒不易掉,正是收获的好时候。小时候,父母使劲拉着一大车麦子,还要照看着我。等到我上小学了,父亲驾辕拉车,我在一旁辅助拉车,给父亲增添点力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难以抹杀掉的记忆母亲因为独立拉拽排子车,车拉绳勒的膀子都脱了皮,隐隐地渗着血。到了正晌午的时候,这时候天气暴热,能够晒得人掉一层皮,然这时恰是打场的最佳时刻,这时候越热,越在麦场忙活。乡亲们齐聚在麦场,翻场、起场、扬场、扫场;割麦、拉麦、碾麦、推麦、晒麦、装麦,运回家,一道道工序,紧锣密鼓,有条不紊。麦场没闲人,有多少人用多少人。作为家里的孩子,父母劳累,我们也不闲着,帮助家人看麦场,再大点的去地里拾麦子,有的帮助父母做饭,送饭送水,一片繁忙景象,十分热闹。在炎热的气温之中,不停地劳作对于这种工作,是真心很害怕。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高科技现代化的收割机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手工劳作的模式。收麦不再让人发愁了,一家老小齐上阵的情景不见了,一人站在地头,等待着收割机的到来就行了。赶上时间恰好,几个小时就过完麦收,随后就播种上秋作物。在城里打工空闲时间回家种地的,打工收入比收麦收入高,为了尽快收完麦子,把收麦客请到田间地头,在地头就把麦子销售了。

一年一度的麦收即将来临,回忆过去,感受当今,展望未来,家乡父老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可预见的未来,5G高科技的到来,城市与农村的距离越来越近,农村城市电脑、各式轿车已是司空见惯,各种高科技也一样的出现在农村。国家的好政策,让家乡父老生活更享福,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越来越好,将会有更多的新奇应用改变生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nupkqf.html

又逢麦收季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