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死亡

2014-04-20 00:07 作者:伤心的太阳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

《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个事物的两面都是相依相随的,所以我领悟:生死相依!有死才有生,有生必有死,生死循环,生生不息。

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都是新陈代谢的结果。如果死去的细胞不肯离去,它必然附在新细胞的周围。久而久之,必然成为生命中体的盔甲,而扼制新细胞的成长,这是多么的可怕。所以只有老去的离去,死去,才能让新生的完善和壮大,才能让生命体成长!拿人类的生命来说,如果从人类诞生以来,每一个生命都不会死去,那么我们有限的地球怎么去承载?我们有限的生活和生产资源怎么能承受这么多人的攫取?只有死亡,才能维持我们地球和人类的生态!才能让新生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物质!所以,有死才有生,没有个体的死亡,必然带来集体的毁灭!死,衔接着生。

生命体的细胞生命力也是有限的,到一定的时间和阶段,新陈代谢功能衰弱,生命体就由出生、成长、壮大、衰弱,最后到死亡,这是生命体成长的必然过程。所以,有生必有死,生命的出生,就是死亡的开始。生,又衔接着死。

(二)

既然“生死相依”,生死都是生命体的一个环节,那为什么要把死与生割裂开来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神态上:出生时,大家皆大欢喜,要尽最大努力,把欢喜延伸到家族的最边沿。大家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精神矍铄。死亡时,大家皆大悲伤,要尽最大努力把这份悲伤延伸到家族的每个角落,大家哀伤悲痛,披麻戴,精神颓废。从形态上,我们把生死割裂:生极喜死极悲。

2、心理上:出生了,家里添丁了,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家庭里外都是喜庆,大家心理上都是接受接纳,都是欢喜;死亡了,大家都是悄悄的谈论、低沉地传播,行动上回避:遇上别人办丧事了,一般都绕道走,大家都是忌讳。心理上,我们把生死割裂:接纳生而躲避死。

3、心态上:生是高兴的应该的,家庭要添香火,家族要繁衍。死是恐惧的不该的,家庭的灾难,家族的悲伤。所以,生是一个活人区,死是一个死人区。活人不谈论死亡,不讨论死亡;死亡晦气,死亡不吉利。死了以后就去荒郊野外吧,不该在活人区出现。为了掩盖别人的说辞,我们聪明的发明了清明节:我们没有忘却死去的人,我们这一天去祭奠他们、怀念他们。那么过了这一天呢?那就等到明年的这一天吧。

(三)

以前怕鬼,遇到人家办丧事了就觉得今天晦气,看到棺材就感觉寒渗渗的,晚上想到坟地就打颤,不敢从坟地里过路,看到尸体就躲避,相信夜里有鬼火,相信老人说夜里走路会撞到鬼。但如果说天上有神仙、有上帝,我又会笑着说,鬼才相信呢。

这种矛盾的逻辑,陪伴我走到了今天。直到现在我才看到自己的可笑、可愚、可悲!

我要走走夜路、过过坟地了。我要去看看鬼火,见见鬼长得是什么样了。如果我真的看到鬼了,那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呀!因为我证明了鬼的存在。那么,我死后也可以成为鬼,我就可以再回到这个世界上,再来帮助我的儿女,再去保护那些正义者不再受到伤害,再去做那些我生前还后悔和遗憾的事情。这世界还有什么比做这些事更幸福的呢?

我要去看看棺材、躺躺棺材了。我要感觉一下,死亡的我在里面躺的是否舒服?这个下辈子的归宿,是否让这辈子的我满意?如果不满意,我要建议:可否加宽一点,这样我才能躺得舒服呀!也许,我的亲人和父母看到这段文字时,会把我骂的狗血淋头:“你想死,是吧?怎么养了个这么不争气的儿子?”所以,我不敢给他们看,怕他们生气,怕他们痛心。因为他们会预测未来:我肯定会遭遇不测!如果这样的话,我真是太高兴了。因为我说说“看看棺材、躺躺棺材”就会遭遇不测的话,那么,我还会说说“我看看大官,躺躺总统套房”,那我就不得了了呀!我们家就不再贫苦,我就不再是无名小卒了。如果我将这个方法告诉大众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贫穷和潦倒了。世界上哪个伟人又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要去看看尸体、跟死人握握手了。那尸体跟以后死亡的我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一点区别,都是腐肉一堆;我死了以后还有人专门跟我握手吗?应该没有。既然尸体跟死亡的我没区别,也没有人跟我握手,那我就跟未来死亡的我握个手吧!让死亡的我感觉一下活着的我的温度——这不是自我终极关怀吗?让活着的我感觉一下死亡的我的安详——死亡并不恐惧!死,就是回到了我生前的那个地方,那叫回归故乡吧!

就像我向往成功而必须去修炼那些成功的优秀品质一样,面对死亡的我,也必须去修炼这些让死亡的恐惧远离我的优秀品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2399/

关于死亡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 龙行天下
  • 荷塘月色
  • 梦里花落
  • 晓晓
  • 昨夜星辰
  • 徐老师
  • 妈妈的孩子

    妈妈的孩子很有哲理的文章,生死灵魂本为妄说,只不过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欣赏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