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寂寞张思训

2014-04-14 16:55 作者:雪花飞舞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寂寞张思训

四川省巴州区第四小学 胡清华

01

初次见到“张思训”这三个字,是在巴州城一张街牌上,就是我们巴城老百姓习惯叫的“商业街”。 张思训三字在眼前一晃而过,毫不在意。一次聚会中,区作协国军对我说,你可以写写张思训这个人。人?何许人也?哪朝哪代?从来没听过,也没在什么纸片上见过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张思训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色彩,没有温度,虚无缥缈,无法触及,依然毫不在意。

但近几日,不知怎么回事,白天黑,张思训,张思训,这三个字总是在我的脑际萦绕、徘徊,挥之不去,几至夜不能寐。不知是不是他那遥远的的灵魂给予我一种期盼?

02(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站直了,聆听遥远的呼唤。坐在电脑旁,上网查询他的生平;走进文史档案,走进张思训,触摸他的灵魂。

不看不知道,了解了张思训的一些史料,我开始感受到他的温度,感受到他炽热的情怀。在我的印象中,现今的恩阳区石城乡留给我的只有狭窄的街道、颠簸的公路,还有一点值得回忆的就是那树木葱茏的石城堡,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印象。然而,就因一个人,一个永远也不可谋面的人,对石城有点顶礼膜拜了。这个人,就是张思训,北宋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曾是司天展览馆监学生。公元979年对浑天仪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又称水运浑象。此仪用水银作动力,是世界上使用水银于机械仪表的始祖。就是这个“始祖”用水银代替机械,制造了宏伟巨制“浑天仪”,让中国的天文学走向世界,领先世界,不得不仰视。《古镇恩阳》一书中记载:法国天文学家普莱恩将张思训誉为“从天文学世界下凡的天使”。多么崇高的赞誉,多么伟大的评价。

油然而生的崇敬和满怀的惭愧一瞬间抓住了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巴中人,我与他的相逢,何其晚也!

《宋史•天文志》记载:“开元遗法运转以水,至中凝冻迟沚,遂为疏略,寒署无准。今以水银代之,则无差失。”书中还赞道:“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并对其自然精妙作了详尽记述:“其制起楼高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值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时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上为十二神,各值一时,至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束、天指、天抱、天枢、天条,布365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道、赤道,以日行度定寒署进退。”《宋史••天文志》:“冬至之日,日在黄道,表去北极最远,为小寒,昼短夜长;至之日,日在赤道,表去北极最近,为小暑,昼长夜短;秋二分,日在两交,春和秋凉,昼夜平分。寒暑进退皆由于此。并著日、月象,皆取仰视。”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工匠正在一个宽阔的院子里忙碌,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不断滑落。一个硕大的青铜制作的物什高高耸立,上面布满了各种物件。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合奏一曲美妙的旋律。一个身穿北宋官服的中年人站在旁边,左手拿着一张施工图,右手拿着一支毛笔,时而在图上圈圈画画,时而对工人指指点点,时而擦擦额头的汗水,时而掩卷沉思,没有一刻停歇。他是那么伟岸,古铜色的脸庞有点消瘦,那双眼睛却是那么炯炯有神,目光穿透纸背,穿透苍穹,直达万里之外的银河。他的心中始终揣着一个怀想,一定要将这个浑天仪制成,让它造福苍生。

03

英国剑桥大学里约瑟博士在他的《世界科技史》一书中讲: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的发明,证明了天文学领域有很多东西起源于中国,可惜没有得到传承和发展。看到这些文字,我内心五味杂陈,不知道该为中国的天文学喝彩还是悲哀,我想中国天文学上曾经被成为“始祖”的张思训看到这些话,不知心里有多悲凉。

而我心里更悲凉的是,我已经崇拜的张思训,历史对他的记载却少之又少。在民国十三年版的《巴中县志》上,我只查到了两段文字:“公元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十一月,巴州人张思训被送入汴京国子监攻读天文。”“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正月,巴州人张思训改制‘浑天仪’,以水银代水运转。封为司天浑仪丞。”但是对于张思训出生于何年何月以及卒于哪一年,没有任何文字介绍,我的内心总有一些怅惘,总觉得有些残缺,张思训这个形象少了很多血肉。

没有他的事迹,没有他故土石城堡的记载,多少对石城堡有些遗憾。这么一个伟人,为什么史官要吝啬自己的笔墨,不给故土上的人一点念想。现在的巴中人,也许知道巴城有个张思训街,但是真正了解张思训这个人又有几人?他们都像以前的我一样,心中无法对他起来,因为想知道他是多么艰难。这到底是张思训的悲哀,还是我们巴中人的悲哀?

04

我多想走近张思训,走进张思训,但这个过程是异常的艰难和悲怆。

清明节前夕,我打算到张思训的家乡——恩阳区的石城去拜访一下曾经孕育了这样一位伟人的山山水水,想在那些纵横的阡陌和葱郁的树木间找到他的一点东西,让我触摸到他的存在。可家住石城的朋友告诉我,别去,你什么也看不到,听说原来有一块墓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破四旧”的时候,被砸毁了。那些对未来充满激情的人,他们岂知他们砸毁的是一份铭记呀!石城是一个很成“大器”的地方,但这个“大器”却不知怎么无法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站立起来。他竟然被碎得如此透彻,他的碎片散落于家乡石城的无数砾石和荒草间,淹没了一千多年,了无踪迹。

我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去挖掘,去寻找,只求在重温和反思中触摸到张思训的灵魂,感受到他的体温。只求我亲爱的故土上的每一个人,请记住张思训这个人,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巴中人永远铭记的人,不要让他再寂寞在千年的时空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0732/

寂寞张思训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