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切缅怀父亲的一生

2014-04-02 09:18 作者:一通百通  | 2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我整理了父亲自编的生平记忆的部份内容,并将其襈入此文稿中,以此怀念、祭奠在天国的父亲。

------题记

的父亲,您决别儿女乘鹤西去,安息天国己经是第11个年头了。您在那边还好吗?

今天又是刮风下雨的天气,就象您远赴天国的那日一样,风哭雨泣,天地悲凄。女儿不,没能赶上见您生前最后一面。当我惊闻噩耗匆匆赶回家,咱们父女已是阴阳两隔——您己经不能像往常一样慈爱地端详女儿、怜爱地轻抚女儿的发际。

老母早己哭瘫在床,嘶哑、哀婉的呼唤象利剑一样穿刺在儿女们的心上。自此,妈失去了老伴,儿女们失去了父亲,全家人感觉整个天像塌了一般……

悲凝父亲的遗容,我多想回到孩童时期,翘着老为我梳理的羊角辫,屁颠屁颠地坐在他那破旧的单车后架上,东奔西跑,一路欢笑;我多想父亲再次牵着我的手漫步在青石板铺路的溪水边,轻轻哼着那首他最喜爱的歌:“我的青一样不回来”;我多想再看父亲摇着大蒲扇坐在门前水沟边的竹床上,给我们几个儿女们讲他童年少年青年,讲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于一九三四年四月出生于湘潭市雨湖畔一贫民之家,他出生时就头戴“白胎孝”:刚满月时,老祖母是踏着他的襁褓摇篮而寿终的。当时老人们都说这戴“白胎孝”是催命神,一生命运多桀却大都能转危为安。现在想来似乎有些灵验。

父亲三岁时曾不慎掉入家门前的雨湖,幸而发现早得以幸免于难,这似乎是父亲平生的第一劫。

一九三九年七月八日,父亲三兄弟遵母命前往距家一华里外的十总河街的舅父家,让舅母帮着剃头。父亲年幼好玩,趁长兄不备脱手就跑,回家悄悄躲藏到床底下拒不剃头。两哥哥跑回家向祖母告状哭诉。祖母气急正欲外出寻找,忽听轰然两声巨响,顿时檐边瓦和墙土嘎嘎掉落,尘土飞扬。父亲吓得从床底下连滚带爬钻了出来。祖母惊慌去外面打听情况,原来是日本的炸弹投到了附近。稍许,先后有人用门板和竹床将受伤的人抬到美国人办的惠景医院抢救,伤员中就有父亲的舅母一家四口,舅父重伤,其他三人全部头开肚裂而亡。祖母将哆嗦的我父亲紧紧拥入怀中悲喜交加。这次父亲的顽皮让他躲过了人生的第二劫,也无意间保全了兄弟三人的性命。

此后,常有日本敌机骚扰轰炸。为了安全,祖父率全家在后山岗上挖了一个防空洞。一日上午,气嘀长鸣,传来空袭紧急警报。刹时间,鬼子的飞机来了五十多架,父亲全家躲进了防空洞,敌机投下了轻磅、重磅、燃烧弹、定时弹,同时机关枪、小钢炮朝着下面的房屋猛烈开火轰击。整个城市被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此次日本鬼子扫荡的结果是我同胞死伤达三百余人。其中近百名无名尸就安葬在距父亲家不远的凤正庵山岗上。

那些伤残的老百姓被送到惠景医院求医。(美国人房子却从未遭到过日本的轰击。因为他们的房顶上竖立着大大的美国国旗,日本人不敢向美国轰炸,否则美国会有权向日本索赔)但是美国医生一手拿着花白的银元一手拿着指挥棒,口中念着40元、50元,收了银元就接受伤员,不然就会挥棒驱赶拒之门外,他们只知要钱,哪管咱中国人的死活!

父亲自小就亲历了日本鬼子残暴侵略中国的惨无人道的罪恶,同时也见证了美国人在中国大发国难财的事实。

每当父亲回亿起童年的这些经历,家仇国恨,让他义愤填膺,眼中常常闪烁着泪花,心灵深处交织着痛楚、耻辱、憎恨和抗争。

父亲的童年经历,让他年幼就领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让他从小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出力奉献,奋斗终身!因此,他向祖父母强烈要求去上学读书。但当时家境贫苦,供几个子女读书谈何容易?于是,六岁的父亲开始学制卷烟并出外贩卖,以此来挣回学费,补贴家用。以后,父亲的大哥到外地当了学徒,二哥则在一次日寇侵袭时失踪。一日祖父外出贩烟,也被日寇抓去当了挑夫。自此,体弱多病的祖母就不行了,重病卧床。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才九岁的父亲身上。

一九四五年湘潭街头鞭炮齐鸣,国民欢庆日寇投降,抗战胜利。大家奔走相告,笑逐颜开。父亲失踪多年的二兄也归来了,一家人更是喜不自禁。

此后,父亲一家象大多老百姓家一样,在贫困中终于过上了没有战火硝烟的日子。父亲继续沿街贩烟叫卖赚钱贴补家用,且能勉强读上书。为了节省开支,他发奋努力,凭着优异的成绩,每个学期都达到了学校学费全免的成绩标准。直到一九五一年通过考试,他被湘北建院招干录用。

湘北建院的学习是影响和成就父亲一生的开始。他在这里学习了《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宣言》等革命理论书籍,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他日后致力于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

他从湘北建院毕业后,抱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枕,要求分配到湖南老根据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立志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斗终身。于是,他告别了家乡湘潭,告别了父老乡亲,风尘仆仆奔赴湖南平江山区,在老区扎下了根儿。

他跟随当时的县长到县以下的乡村开展查田定产。他工作上最大的阻力是语言不通,当地的方言很多难懂,父亲从语言习俗学起,很快就解决了语言问题,开始了单独作战。因工作需要,他先后历经了会计、总务、银行主任、公社书记、镇长、区委副书记等职。一九五五年四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曾经远在湘潭的亲人几次三番说服他调回老家城市工作,但都被父亲婉言拒绝,青年时就立下的献身于贫困山区革命的最初誓言,何能轻言放弃?!

一九五九年经人介绍,父亲与当地一位年轻教师(我现在的母亲)认识,母亲的勤劳、善良与朴实征服了我的父亲。同样,父亲的才干、上进、正直也赢得了母亲的芳心。交往四年后,他们组建了小家庭,并生育了一男三女(我是小女)。家成业立,妻贤儿孝,让父亲更加安心工作,将根儿深深地扎在了平江老区以至到终老。

在大跃进时期,父亲任平江某区(县以下是区)的工业总支书,根据上级指示,小小的山区在两三个月内,先后办起了纤维厂、造纸厂、副食加工厂等十余家小型企业,看似形势大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技术跟不上、硬件跟不上,没有质量,效益甚差。此时正值彭德怀元帅首次来平江视察,将军第一站就直奔父亲工业办公室。父亲如实向彭总汇报了当时一些脱离客观实际造成损失的情况和原因。彭总听完汇报,双眉紧锁、沉默不语,表情异常沉重。半小时后,当时的县委书记王效良、副书记李少连等都到父亲办公室来向彭元帅汇报工作。彭总向大家了解了工农业生产情况,又非常关切地询问了社员的生活情况。当问到增产措施“深耕一丈深、亩产一万斤”时,彭总立即严厉追问:“能达到吗?”有人悄声回答:“只是口号,不是事实。”彭总终于息怒转笑地说:“干劲大,但太盲目了。”

父亲在生平回忆中谈起此次对彭老总的印象时是这样总结的:“彭老总是一位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刚正不阿的好首长。”

一九六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没能逃过他人生最重大的一劫,也不例外地成了批斗对象,以莫须有的罪名(反革命、右派等)强加于他,戴高帽、挂牌游行,跪、打、捆、吊、威胁用尽其手段。父亲是一个相当要面子的人,他感到耻辱、愤怒、无助,但凭着他多年的党性立场,凭着对党的信念,他坚忍地承受下来了,他相信党不会错怪忠贞于她的人,相信总有一天党和国家会有拨乱反正的一天。但也就是那个时期,屈辱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使父亲埋下了病根,他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从此,病魔一直伴随着他的后半生。

文革结束后,父亲得以平反昭。得到消息的那天,坚强的父亲居然泪流满面象个孩子。他所有的委屈、所有承受的苦难终在那天得到渲泄,化作泪水倾泻而出。

此后,父亲先后在平江某区镇政府任办公室主任、区委副书记、镇长等职。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他总是骑着那辆破旧的单车奔走在镇乡村之间。父亲身材魁梧,工作起来干劲十足,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老人家有多好的体魄,可只有母亲知道,父亲每次回家后,便整个人埋在沙发里喘息,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恢复。父亲的中山装口袋里永远都有细心的母亲为他备下的速效救心丸。父亲一生三次立功,连年当选为区、县、地区先进。他几乎将大部份的精力致力于村镇企业的创办及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上,他是多么希望能早日改变当时村镇贫困落后的现状。由于他忘我工作,一点也不顾惜身体,有好几次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又几次挣脱死神的魔,坚强地活过来,带病投入工作。

为了振兴地方经济,父亲不顾病痛的身体,曾数十次徒步爬上幕阜山。终于,以父亲为首主编、拍摄的《幕阜风情》运世,曾在平江电视台首放,《幕阜风情》的片解说词己收录于《平江文史资料》。这些为幕阜山的开发,最终成为国家森林公园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父亲的勤政敬业得到了民众百姓及上级组织领导的称赞和肯定。早在一九八三年九月,上级就派他参加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全国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先进表彰大会》,此次会议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由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局、国家经委组织召开的大会。胡耀邦总书记亲自主持大会讨论,并携中央四十三位首长与父亲及所有代表们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此张合影照片,父亲生前一直将它珍藏着,那是他的荣誉,视为比生命更珍贵。

虽然父亲大小是个乡镇干部,但自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特别廉洁奉公,我们家没有比谁家日子好过,父亲休息之余总是挑担种菜,母亲则在我家的厕所里圈养着一两只猪,一则为我们四兄妹攒点学费,再则过年也能犒劳一下我们长期得不到营养的胃。虽然家中拮据,但父亲逢年过节总是将家中买来的鱼或肉分出一些,送给比我家更困难的街坊邻居。我们四兄妹在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下,捡石头、贩冰棒、做扇柄、装云香等,只要能攒学费、能补贴家用的事我们都去做,这无形中培养了我们吃苦累劳、艰苦朴素的品德。

父亲总是以他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记得有一年父亲从县城开会回来,发现家门口堆放着两方木材,母亲告诉他是有人送来的,不单送给了我家,还有其他几个镇领导家都送了。父亲顿时对母亲大发雷霆,责令母亲马上退回,母亲只好从命。父亲退回了木方,其他几个领导当然也跟着相继退了。这件事曾有人指责父亲“不识时务”、“软硬不吃”,因此得罪了一拔人。还有一回让我记忆犹新的事,那是小时候我到他办公室拿了一本信纸本想用来写作业,被父亲发现后,他从办公室追了出来,硬是将信纸本夺走了。他从口袋中掏出一毛钱叫我去商店卖,说:“记住,咱不能占公家的任何便宜,哪怕一张纸,一支铅笔。”我委屈地似懂非懂地望着父亲,感觉父亲高大伟岸的身躯透着逼人的威严。

父亲在工作中公正无私、严于律己,但对妻子儿女却是宽容的好丈夫、慈祥的好父亲。他休息在家时,偶尔也会带上我们兄妹到亲戚家去走走,而最小的我总是享有“特权”,能坐在父亲的单车上由他推着走,他会教我们唱歌,他最喜欢唱的就是“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他一开口准会唱这首歌。现在想来,其实父亲唱这首歌时心中会有多少的波涛起伏,有多少的感慨在汹涌。可惜那时我们都不懂,我们四兄妹只顾一路唱着笑着相互逗打地闹腾。

父亲的手比母亲还要灵巧,会给我编出满头的小辫子,每次我总是顶着一头漂亮的小辫,在小伙伴们面前招摇显摆。小女孩子们就围着我,数我头上有多少根小辫辫,都好生的羡慕。父亲则远远地望着我,一脸的开心,还有满目的慈爱。

父亲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能给青少年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是他最大的心愿。以父亲为首在当地创办了《奖学基金会》,使那些家境困难却又品学兼优的孩子得到了精神及经济的嘉奖。

当地政府曾考虑升职提薪调父亲到市、县机关任职,但父亲却以身体欠佳婉拒。他不想离开为之奋斗过大半辈子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的崇高情操,这里的百姓维系着他的情怀与牵挂,他不愿离开这方秀丽的山水和纯朴熟悉的百姓。

退居二线后,父亲继续任协理员、政协委员、文史员、联络组长兼统战负责人。只要身体没有倒下,他就有满腔的热情和干劲。每当父亲拖着一身疲惫回家,母亲总是会递给他一杯暧暧的热茶,没有抱怨只有心痛,与父亲几十年的相守,她太了解他了,母亲明白:父亲是在执着地坚守着他年轻时的信念和誓言。

直至一九九四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出现心肌缺血,时刻有奄息之危,只能全身隐退家中疗养。其间他养养花,种种草、散散步、逗逗孙儿,尽享天伦之乐。但这样的好时光并不长久,终有一天父亲病危,经抢救无效,于2003年3月16日离别我们而去,享年才69岁。他走那天,天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仿佛天地一同哀悼亡父的英灵。送葬那天却突然风停雨息,太阳从云层探出头来,将柔柔的光辉轻洒在父亲的棂棺上,仿佛要为父亲送上最后的温暧与告别。送葬的队伍排得长长的,有退伍的军人站在路边行军礼送行,有不少家庭摆上路祭掩面而泣……

父亲的坟幕被安置在平江当地的一个小山坡上。他离开故乡移居异乡五十余载,一生情系于平江、劳苦于平江、献身于平江,最后连忠骨也交付于平江,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如今,父亲的坟前开僻出了一条宽敞美丽的高速公路,成为当地连结中国乃至世界的通途。我想在天国的父亲一定开心极了,这条高速公路不正在传达给他信息:平江发展了,经济繁荣了,百姓富裕了,到处高楼云集,到处歌舞升平,到处和谐平安。这不正是父亲他老人家毕生的心愿吗?!在天堂的父亲,您可以安息了。

今天,又是一个风雨天。儿女们来到父亲的墓前,深切地缅怀祭悼。那被轻风摇曳的树枝沙沙作响,那被雨点狂击的纸钱嗒嗒作声,仿佛它们还在传递着父亲的遗训:做人,以勤为本,以学当先。为人,入污泥不染,出清莲不妖。处世,富贵不庸,贫贱不移,胜利不骄,威武不屈。甘于寂寞,冰魂雪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伫立父亲墓莹前默默哀悼的我,任由狂风掀起长发,任凭雨点冲洗朦胧的泪眼,我合拢双手向天国默念:敬爱的爸爸,您义德高于山,情怀深似海,为人处世、为国为家没有半丝遗憾,您当畅笑九泉。放心吧,您的子孙后代不会忘记您的遗训!您清贫一生、默默奉献一生,没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您留下的精神食粮和品德财富,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父亲,您的伟岸是儿女心中不倒的风景!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于2014年清明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6263/

深切缅怀父亲的一生的评论 (共 2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