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轻月夜寻诗梦-----禅意诗

2012-03-08 09:22 作者:梦尘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风轻月寻诗——-禅意诗

中国是诗词的故乡,正所谓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在群里一位网友这样写到:

诗词是上天赐给人间最动听的情话,诗词的世界一直是一个梦,一个从历史和人文中衍生

出来的不息的梦,隐隐约约,绚丽升华,不可抗拒的牵引着我。

——负手诗词

喜欢诗词是从小开始的,读唐诗宋词时,总是被凝练的文字所吸引,每每看完心中陡生敬意。同样喜欢这个题目,风轻月夜寻诗梦。在这嘈杂的世间,寻一个身心清幽的所在,涤荡一下混沌的心灵。涤荡心灵莫过于禅意诗了,作为中国诗词的一派,其中有不少美诗值得一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禅意诗,大体分三种:

一是写清幽淡远的景物,以表现远离烟火的世外味,如: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如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性,潭影空人心。万籁词具寂,惟闻钟磬音。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林鸣。

潮带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是表现以慧心观照而得的空寂之感,如:

《江》——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醉眠》——唐寅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过古墓》——孙友箎

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三是轻轻点染,以求于迷离恍惚中有言外意和味外味,也就是已禅理得诗的所谓韵味或神韵。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续本事诗》——-王氏诗

白藕作花风已愁,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秋。

佛教的出世思想与道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影响了不少读书人和士大夫。文学生活的反应,它自然也要受到佛教的影响。既然说到了佛教和禅意诗,不妨录几则公案如下:

《能改斋漫录》载:

洪觉范(惠洪)有上元宿岳麓寺诗。蔡元度夫人王氏,荆公(王安石)女也,读

至“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曰:“浪子和尚耳。”原诗如下: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

《五灯会元》卷一九载:

克勤诣五祖法演问道。祖曰以“小艳诗”——“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启发之,克勤亦以“小艳诗”——金鸭香销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而博得五祖赏识,遍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参禅也。”由此,所至推为

上首。故《西圃词说》:受此公案影响,得出结论:“词之一道,纵横入妙。能转法华。则

本来寂灭,不障昙花。文字灵性,无非般若。频呼小玉,亦可证入圆通矣”。

《枯崖漫录》——圆悟录

临安府净慈肯堂育禅师,余杭人,嗣颜万庵,风规肃整,尊望一时,颂“即心即佛”云:

“美如西子离金阙,娇似杨妃下玉楼。终日与君花下醉,更嫌何处不风流。”

可见佛教本身有世俗的一面,委婉一点说是相机施教;率直一点说是投其所好。

风轻月阑,摘诗于旧日笔记中,有如旧友重逢,感悟诗词的精深博大,正像一场好梦。用资寿尼妙总禅师的一首诗做结吧:

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挠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都抛却,赢得庄周蝶梦长。

将这好梦与同好共享。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430/

风轻月夜寻诗梦-----禅意诗的评论 (共 5 条)

  • 浮光。
  • 田达武
  • 方诚
  • 樊江晋
  • 疯狂侠客88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