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萟海珠英

2014-03-25 13:52 作者:太阳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萟海珠英

陈舜婷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阅览室地毯柔软,实木书桌宽大,椅子厚重,这使读者在里面的活动显得非常安静。阅览室四壁是书柜,空处挂着数幅中文墨宝,其中一幅楷书四个大字“萟海珠英”,落款署名:沅叔,傅增湘。

每当阅读疲倦时,我便常在这幅墨宝下仰视、端详、品味,发思念前辈乡贤之幽情。

傅增湘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是四川宜宾江安人,生于1872年,字叔和,号沅叔。他工楷书,善文辞,精鉴赏,富收藏,著有《藏园瞥目》,《藏园东游别录》,《双鉴楼杂咏》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傅氏“一门三进士、两翰林”在家乡传为美谈。傅增湘于189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其兄增淯先于他6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次兄增浚后于他6年中进士。

1917年12月,傅增湘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洋政府欲追究北大校长蔡元培策动保护学生之过,逼蔡离职。傅增湘极力抵制,愤而辞去教育总长。

此后,他担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以图书收藏研究为乐,开始大规模搜访中国古籍,致力于版本目录学研究。一生所藏总计达20余万册,其中不少宋、元、明精刊及抄本。他的收藏在当时独步天下,中外闻名,仅宋、金刊本就有一百五十余种,后来编制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傅氏藏善本二百八十多种,为同期个人收藏之冠。

他藏有一部南宋本《资治通鉴》,一部元刻本《资治通鉴音注》,别署“双鉴楼主人”;又由于其在北京西城西四石老娘胡同建有“藏园”作书库,自号“藏园老人”。

傅增湘终年七十七岁,一生竟有五十余年潜心致力于中国古籍的收藏与校勘。中国古代的书籍分刻本和写本,刻本用雕版印刷,写本即手抄本。一本书经过多次雕刻或者传抄后,会积累下许多讹误。他年少时为学,即痛感古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立志“期以毕生精力校雠古籍,剪伐榛楛,除尘扫叶。”

傅增湘耗时一年多,用宋本和两部明代写本校完明代胡维新、戚继光所刊《文苑英华》1000卷,改正处极多。据说,国内市面上宋版《文苑英华》仅一卷现在的拍卖价已高达人民币134万。

初赏“萟海珠英”四字,颇费解。

查有关工具书,原来“萟”即繁体“藝”的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才将其简化为“艺”字。

艺,甲骨文刻作,为(幼苖)+(一人张开双手蹲下扶苗劳作),造字本义是种植。金文作,篆文为。古文中“埶”是“藝”的本字,隶书上加“艹”(艸,植物),下加“云”(说、传授),造出的“藝”字,意在强调古代园丁的经验要靠一代代口口相传。“艺”作名词时指“技能、技术”,引申意义是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我猜想,傅增湘当年可能是考虑繁体“藝”字写出来一大堆,不很符合使用字母文字的西方人简洁的审美习惯,所以便使用了异体字“萟”,“萟海”即“艺海”。

“珠英”指读书人,出处是女皇武则天曾诏令学士四十七人编修一千三百余卷的大型诗集《三教珠英》,张昌宗、王适、刘知几、徐彦伯等皆在其中,他们皆为诗人兼学者,修书期间,日夕谈论,赋诗聚会,是初唐规模最大的一个宫廷诗人群体,时人称为“珠英学士”。自此,“珠英”也就成了饱学之士的代名词。

傅增湘“萟海珠英”即“艺海珠英”。有位金发女郎好奇地问我何意,我说:“Thescholarintheoceanofknowledge”,即“书海学人”,但还是觉得难以达到“萟海珠英”的本意。

我曾好奇地向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资深管理员打听傅增湘这幅墨宝是怎样漂洋过海的,皆摇头不知。终于有一天,一位退休多年的老管理员专程来到阅览室,告诉了我这幅字的来历。

老人指着“萟海珠英”横幅下方的像片说:“这位是裘开明,浙江镇海人。1928年图书馆创立,即聘请正在哈佛进行农业经济研究的裘开明硕士担任馆长。他是第一位被聘为馆长的中国人,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辛勤为馆操劳约40年。”

老人说:“裘馆长任内大力采购中文书籍,上个世纪30年代曾数度亲往北京督办,在京期间数次拜访蜚声海内外的藏书大家傅增湘,除获赠墨宝“萟海珠英”一幅外,还获赠和购得许多善本书,包括傅增湘亲自作跋的宋刻元修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

老人带我走进中文古籍善本书库,各类书籍都有函套封装,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橱里和架子上。15万册古籍中有宋元刻本30余种,明刻本1400余种,清初刻本2000余种,稿本、抄本1000余种,还有拓片法帖,唐人写经,明人尺牍,满、藏、蒙、纳西等族文字古籍。

面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古籍,我对“萟海珠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萟海”是为了“珠英”。

北平解放不久,傅增湘为使藏书发挥作用,即让后人将所有藏书(包括秘库所藏宋、金、元刊善本,重要明刊善本)20多万册捐赠北京图书馆,他对家乡情有独钟,又将余册图书捐赠四川大学图书馆。

藏有“萟海珠英”的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前藏书量早已突破100万册。藏书是形式,让学人使用图书才是目的,这里的服务、管理、资源利用率等,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馆内复印资料十分方便,书库外面有数台扫描仪和复印机,自助服务,扫描免费,复印费用很低,但现在已很少人复印了。

我将家乡学人编印的《唐君毅百年诞辰书画集》转赠哈佛燕京图书馆后,管理员很快给国内的主编回赠了收藏函。宜宾藉晚清重臣薛焕的后人在国内四处寻找薛焕与李鸿章之间的一段重要史料而不得,实在无计可施,找到《唐君毅故园文化》主编,根据收藏函上的地址,尝试着给哈佛燕京图书馆负责中文的馆员发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想要的资料。对于读者的需求,他们并没有当成是“麻烦”,这在我们的一些图书馆,暂时恐怕难以办到。

最近听说,薛焕的后人根据哈佛燕京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补充完善的宜宾历史名人薛焕传记《宦海沉戈》已经出版。

燕京图书馆的借阅制度相当宽松,每人可借数十至上百本,借期可以长达数月。但有一条严格的约束,那就是一旦有人要看这本书,你必须在十天之内归还,超一天罚2美元,我就被罚过10多美元,这一规矩保证了图书的充分利用和流通。

“萟海珠英”,站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阅览室内傅增湘这幅楷书下,万里长江第一城地标广场巨大的金属球闪耀着光芒在我眼前浮现,我觉得,前辈乡贤傅增湘的藏书、捐书……也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闪光的坐标。

(陈舜婷,四川宜宾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公费英语言文学硕士、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英语言对比与翻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赴哈佛大学访学并完成博士论文,毕业后留上外任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3585/

萟海珠英的评论 (共 15 条)

  • 聿铭
  • 黄小星
  • 吃着葡萄唱着歌
  • 今生依梦
  • 荷塘月色
  • 晓晓
  • 昆仑一刀
  • 龙行天下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剑客
  • 雪灵
  • 婉约
  • 春暖花开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