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点极端多点中庸

2014-03-06 15:52 作者:有间客栈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不久前,文化圈曾一度出现“中庸之道”这个词汇,从词面上看应是:适宜、适度,不偏激、不过分。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就是讲究天人合一,也是其的理论基础。那些修神的精髓就不在此文中赘述了,我还是认为,有些东西适合修神,但并不适合修事,就像招式与心法,招在形,心在意。而修神皆是修心,修形皆是修事。修心靠的是悟性,就像人们常说哪个人城府如何深,待人接物上如何娴熟,就是修心的现实表现。在我认为,它应是潜意识与意识间的无意识配合,是需先天条件和后天坏境相辅的。而今天我主要说的是后者,修事,在此,我仍尊崇中庸之道,它就像相对论一样毫无破绽。

现在不少人习惯把问题极端化,这是极其不好的,当然,很大一部分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把问题极端化了,这是一个盲点,自己被自己激发了情绪,产生了极端的认识,再配合着现实因素,极端的事就会被实施。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笑话,古代有个老母亲听别人说他儿子杀人了,她起初不信,后来又有人跑来说,反复好几次,最后连她自己都相信了。这跟极端化关系不大,我是想以此则笑话来圈点现实因素的真伪性。有时现实就并非真实的,它只不过是占据了更直观的优势。所以说,若在此以中庸之道施之,很可能会将极端化的事情扭转回来,断并不好,为何要断?保全自己面子的中庸之术不乏,信手拈来即可。

至此,我还是要拿感情来做例,因为它比较直观,比较容易使人接受。在感情上,会出现诸多问题,而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分道扬镳的祸首。大喜大悲、啼笑皆非、鸡毛蒜皮的分手例子比比皆是,而他们到了最后大都是以受伤者的身份自居的,很少反省。当然,也许反省了,但只针对于自己内心,不会外泄。而劝慰者,虽知内情一二,但因与当事者的羁绊关系,致使劝慰也演变为了极端的。看到这里,大家应去看看前面那个故事,也许能洞悉出什么来。

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好的东西也并不一定是传统的,五四运动前,恐怕没人敢批判孔子,孔子何许人也?乃是大贤大圣,他的儒家思想流传了几千年,影响力空前。但是怎么还会有人要去批判他?从形式上说,跟那时期文人受国外文学观影响所致。但从这点上看,我们不难理解,要想进步,推翻传统观念是有必要的。只有站在客观的角度,才能正视问题,再去合理解决问题。主观带有一定的个人偏激色彩,小者影响自己,大者可能影响社会。所以,我想跟看了这篇文的朋友说,不管遇到什么事,参考现实和顾忌传统都是以次要位置居之的,主要看的还是好的结果。问题之所以被称之为问题,是因为它待解决,解决了问题,该问题就消失了,你会由衷的感到轻松。若让问题一直存在,再去被所谓的现实因素和传统观念束缚,那结果就大惨特惨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7017/

少点极端多点中庸的评论 (共 7 条)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昆仑一刀
  • 晓晓
  • 今生依梦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聿铭
    聿铭 审核通过并说 生活中喜欢走向极端的话,是很容易让自己走向毁灭,只有恪守中庸之道,才能找到生活的平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