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春

2014-02-11 12:55 作者:瑶台望月  | 2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打了!”

推开正月的门,踏上乡村的土地,钻进你耳鼓的,多是农人们念叨在嘴边的这句话。他们走在村街上,不用再袖着手,嘴里哈出的气也不再白得浓重。这个时候,小孩子是最欢快的,奔跑在村街上,相互打闹着,相互嬉笑着,情形就如春天从南方归来的小燕子。

其实这时候,燕子还远在南方没有飞回,立春不过是春天即将来临的前奏,或者是序曲。苦寒了一,无论是谁,都渴望着姹紫嫣红的春天的到来。

民间有“立春大似年”之说。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也许这二字太过文雅。民间惯称为“打春”,这个“打”字来自民间,极其通俗,富有动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从远古走到现在,打春这个词一直都保持着暖意,是一个让人心生遐想的词组。就是比那立春好,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

俗话说“春打六九头”,在24节气中,再没有比打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一句“打春了”,让农历的鼓点更加铿锵有力,节奏更加有板有眼,带来了畅风和煦的亲切随和,带来了草木鱼虫的自然气息,带来了绿草红花的如火如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啥叫“打春”?少时好问。长辈说,就是立春。

“立春,叫打春?春,为啥打它?”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

“祖上就是这么叫的,意思要下地干活了!”

仍未解。稍大时,翻阅词典:“旧时,官府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牛从古老耕作历史里走来,是农民的命,怎舍得打呢?这个老伙计,经过一冬天的休养,骨架懒散了不少,敲打敲打,是善意而又亲近的提醒罢了。春天来了,是时候舒展筋骨,准备春耕了。于是,用泥土做成个牛代替。看来在农耕社会,古人对春天有一种迫不及待的企盼,甚至以一种略带抽象的方式来迎接春天。其实哪里是真打呢,只是轻轻地拍打,柔柔地鞭笞,带着怜惜,带着亲昵,像在唤醒中沉睡的孩子。 鞭打春牛,就是借此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奋蹄耕耘,以祈求未来的好光景。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小儿喜打春牛》:“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今年土脉应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打春,其实就是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试想在立春那天,迎着明媚的春光,大人小孩子欢聚一处,鞭春打牛,口中还念着:“鞭一下一帆风顺,鞭两下子孙满堂,鞭三下身健如牛,鞭四下四季发财,鞭五下五谷丰登……”闭上眼睛,你也能想象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热闹的迎春场面!

许是衙门拆了久矣,许是总囿于田间,世代忙活的农民们,并没有像稚童背诵古诗那样记住这“打春”的来历,可却把“要下地干活”,从祖宗那儿一代一代接了下来,又向子孙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打春了!”这是那五千年耕种的基因遗传,是“天道酬勤”的警醒和敲打,更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谋划和行动。蛰伏了一冬,房后的积,悄然消融着酷冬,瓦檐上的冰凌“啪啪”地滴醒了门槛。以土地为本的农民们,已触摸到春的暖意,闻到阳光的味道,开始修犁钉耙,擦锹整锄,牵牛扛犁,以这种代代相传的姿式,踏向阔别一冬土地,哼着小调,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田间响起了春的欢歌......“打了春,赤脚奔。”我想象着等到打了春,一定要赤脚去田埂上走走,感受大地的回暖,感受泥土的温度,感受脚下那蠢蠢欲动、正在向我们奔来的春天。

“打春了!”“不觉春来,但见青山点翠;何知岁月,唯听鸣声喧”。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在打春的日子里,有一缕春风在耳边呢喃。在春的涟漪里,吐纳的是春光,赏阅的是春色,蓄盈的是春意。细雨如烟,风轻湖荡,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希望在复苏,美丽在芳菲,笑容在绽放……

打春了,打开春天的邀请,打开春天的神韵,打开春天的憧憬吧。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一辈子,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9632/

打春的评论 (共 2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