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晚:我的,我们的

2014-02-01 12:39 作者:心雨2000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晚:我的、我们的-----

今年,春晚,是冯导编导的。

情形来看,比较简单、通俗,很容易叫人欢喜,这大概是与前春晚有过比较的创新,也与春晚前进行过调查有关。

有教育的、有祝愿的、有喜庆的、也有传统的------

总之,春晚的历历在目,比如民间的习俗、传统与经典下来传承的,都在涵盖其中了,却又站在全国大局,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讲述中国的魅力,这些统统都入赘了春晚。

春晚似乎就成了大笼炉,全都照顾了,而且节目既自成体色,又似一个剧本的章节,看来,是谁也少不了谁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年出去拜年,有话题谈论,看了今年的春晚,聊到多的,说今年的春晚没有太明星化,也没有太城市化,因为城市人的修养品高,让乡村的一些闲适轮不到修养的大成问题,倒是一些节目,只当是看了花色,当国粹------应接不暇,实则是看不懂,离我们太远了。

而今年不是,今年让老年人有些乐天,让年轻人看了乐彩,当然,上班族,工薪族,更宽泛一点,中青年人,也有了自己的潮向,让潮流人追了时尚,也让知识分子、文化人,还有学著论者、研究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更有甚者,今年的版本更新,让新面孔占据了大多数,几乎老面孔不占主角,有些老艺术家让位了,有的只是在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让经典的环节,以自己的暖暖风格,传艺术,传风格,而不含糊铺垫,比如唱人性的真善美,比如讲老阿姨------我们的老模范、道德楷模,比如我们的中国梦,以游子的心,以普通市民的心,还有百姓的,年轻的、年老的,还有充满希望的下一代。

语言小品类节目,有人抱怨,少了许多,似乎整晚戏就看相声小品了,其实不然,相声小品虽是以嬉笑怒骂或者俏皮出幽默占据春晚上风,好像那笑里说的、骂的都是自己心里话,似乎贴近了自己,贴近了生活,可那毕竟春晚是全国人们的,有一些反映,是不能自成一流,至多只是在提醒,有了一些劝诫,但春晚最终是要让给喜庆、让给传统、让给厚重、让给吉祥的,也得让给春晚,特别是全国人民一起守岁与寄新年梦的,这才是主流,这毕竟是继往开来,这毕竟是推陈出新,有此风格,既让人守了传统,又拥有新的-----美好的祝愿与春天的祝福,更有甚者,是让春晚的含义赋予了新内容,让诸多人见识了,什么是春晚?这个大问题,也是作为一台春晚所应发挥的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这是应该的,也是冯导最让人赏识的地方。他先把“概念涵义”搬出来,再来谈春晚,就不致于成为某些人说的偏颇微词了,这是难得的,以至于导出地方春晚,也得遵循的风格与传统涵义,既要结合自身,又不得脱离大框框,娱乐也得讲规则、讲风格,且莫失五千年文明接续下来的文明传统,如果一台春晚能“传统”都不守,这就不是春晚了,因为“春晚”本身,就是“接续传统”,所以央视今年的春晚,历史有渊源,翻看有传统,让人在渊源与耳熟能详的传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不会除了娱乐,就丢失那本不该丢失的----守岁、喜庆、团聚,还有贴春联、挂红灯笼。

相声小品说、学、逗、唱,而只重在“逗”了,大概是因为有其艺术吧,没有人追究过多,对于这门“嘴巴上”的艺术,让人笑,让人哭,也让人痛骂,让人多讲真仁义,多学真善美,其实这本身也是守传统的,只不过,不能像某些人讲的太多,只能是繁星一点缀,因为这样以来,让少许的成为经典,告知人们如何去做人做事,这个大修养问题便有了念想,但毕竟是在大中国,东西南北中,各方有特色,各地有人情,各族有习俗,你又岂能全揽,所以也只能择取其中。

人们生活的通常,比艺杂技,这是讲究实力的,但不能缺少艺术,缺少品味。今年的“蝶梦”很好,大有天地从容间,我们寻求到了“”的风格与“情”的新义,是有一定的流向的,将人间的真情与善美,以精彩绝伦展现,在那幽静的平台中,两只蝴蝶厮守相爱,那种恋情与嬉戏,静默的仙台,更有后面的大背景,加上舞台灯光艺术,将人性物美完美化,放大效果。为了爱,甚至可以合二为一,让梦想去飞翔,这是多难得的。

自古以来,人们传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有情人化蝶,其情堪可怜,其形枝堪可摘,与这蝴蝶上相思树,那是空谷出幽情,其情深深,濛濛,人们怎能不喜爱这蝴蝶,喜爱这难得的爱之梦与拥有这遐想空间的春晚呢!

这大概就是我的,我们的------

一直所追寻的春晚吧,但愿这只是刚开了头。

心雨供稿

2014年2月1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7560/

春晚:我的,我们的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