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兴凯湖行(八)

2014-01-26 14:43 作者:巴吾其仁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当年为什么把王震纪念馆建在当壁镇的收费景区内,离开商业的考虑,实在找不到其它答案了。其实,王震纪念馆的选址,首先应该是密山北大营,即一九五六年成立的铁道兵农垦局局址;或者是密山火车站站前地区,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二日,铁道兵农垦局在站前广场召开欢迎转业官兵大会,王震身穿军装,佩戴上将军衔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向捍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战士致敬》的讲话。从此,密山火车站成了十万转业官兵的集散地。第二选择应该是八五〇农场。一九五五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〇部农场在虎林县政府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十天后决定总场场部设在西岗,后来定址于现在的卫星城(原农垦部实验农场)。八五〇为铁道兵部队代号。八五〇农场是牡丹江垦区的第一个军垦农场,是一支垦荒先锋队,也是垦区的摇篮。按照王震的战略部署,由八五〇农场当“老母鸡”,以“下蛋”(分场独立、扩建)的方式组成了“八五”系列的军垦农场群。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激情岁月,王震曾在八五〇农场和垦荒战士一起度过了三个节。一九六四年盛,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其一首七言诗《访问农垦部实验农场》中写道:“……,高屋巍峨已建瓴。斩棘披荆忆老兵,大荒已变大粮屯。”作者自注“忆老兵”为“忆王震部长”。第三选择应该是虎林,一九五九年一月,铁道兵农垦局迁至虎林,与县委、县人委合并。现在政企合一的地方,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当时是一块牌子一套人马,全称叫“铁道兵农垦局(虎饶县)”,简称是“局、县”。一九六二年二月局县分开,从此农垦和地方分的越来越清楚了。虎林境内现有六个大农场。从将军的个人事迹讲,也没必要建在收费的旅游区内。他曾任铁道兵部队司令员、农垦部部长,被认为是牡丹江垦区的奠基人。这是一位最具饱满创业热情的将军,留下了无以计量的能让国家长远收益的巨大财富。在北大荒,人们记得他连日踏查荒原,选址建场,从来没听说他去过兴凯湖。王震在国家副主席的任上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不是北大荒,确实让北大荒人好长一段时间心里不是滋味。其实,收费的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内的那座纪念馆,正式名称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但人们都习惯地叫做王震纪念馆。纪念馆前大广场上矗立着由江泽民题写碑名的“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纪念馆正门大厅内安放着王震半身塑像。有关王震的陈列面积约占整个纪念馆的四分之一。我们把话题在回到馆址的选择上,即使叫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从发挥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上讲,也不应该设在国界湖边的收费旅游度假区内。

王震在垦区有许多故事和传说流传。据说王震每到一地,遇到毛主席塑像都会肃立鞠躬,以表敬意。也有人说,没有毛主席塑像的广场,他是不会去的。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在地连珠山镇曾有一家兵工厂,门前的大道中央耸立着毛泽东全身塑像。一九六八年,因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兵工厂迁回沈阳,毛泽东塑像留在了连珠山镇。二十年后,这家兵工厂又想起了这座塑像,要迁移到工厂新址。农管局为了王震如果有一天回来视察时,能多安排一个去处,曾上门请求兵工厂将毛泽东塑像留下来,但没能如愿。毛泽东塑像迁移后,一个丹顶鹤雕塑被置放到原来的塑像基座上。人们说从那以后,王震再也没有回来过。

当年,王震以南泥湾开荒模范和铁道兵司令员、农垦部长的身份,在北大荒垦区有着极高的威望,真的可谓一言九鼎。一九五七年,青山农场(即八五六农场)的果园班由几个十几岁的支边女青年组成。女孩子们不仅要管理果园,还要参加一部分大田春播、夏锄和秋收的劳动。两年后的一天,王震来青山农场视察,品尝了果园班送去的李子,笑呵呵地对农场领导说:“你们果园班的妹子,不但要当好李子姑娘,还要当大豆姑娘啊。”这句话今天听来应该是首长一句即时应景的话,在当年那就是部长的指示,是政治任务。于是,几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真的种起大豆来,开始了“两眼一睁干到熄灯”的战斗生活。到了秋天,“大豆姑娘”有了收成,因为急着向首长报喜,她们马不停蹄地把地里的豆秧一捆捆地背到场院,然后再用马拉石滚打场脱粒,一连几天以继日。据当事人后来回忆说:“大白天还好,有太阳在头顶照,有野鸡在地边叫,偶尔还有狍子跃过,能振奋人的精神。大家苦中作乐地说说笑笑,暂时忘了疲劳。可是到了晚上,又黑、又冷、又累、又饿、又渴、又怕,说不上来的滋味。”女孩子们身后背着豆秧,脚下走着黑路,眼皮一个劲打架,有时走着走着就摔了一跤,疼痛惊醒了瞌睡。走夜路时怕迷失了方向,女孩子们扯着嗓门互相招呼,还能壮胆。虽然早些年有句老话说:“只有病死的,没有累死的”,但是人的耐力是有限度的,到了第四天晚上,还是女孩子的“大豆姑娘”们真的扛不住了,集体睡下了。这一觉睡得香啊,直到第二天中午被人叫醒后,才知道昨夜相距不远处的一幢草房失火了,已经烧成了灰烬。如果当时风向一转,几个女孩子就可能会葬身火海。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文革前的一个天,王震在八五〇农场视察时来到了制酒车间,见到两个工人正赤裸上身在蒸料池里往上翻洒糟。室外寒风刺骨,池里两个工人大汗淋漓。王震站在池边问候两个工人,问他们累不累,家里几口人,工资是多少。临走时,王震嘱咐在场的农场领导给这两个工人涨一级工资。其实,当天一同干这件活的是三个人,另外那个人赶巧在这会儿上厕所去了。等他们回来时,王震已经离开车间了。首长说得明明白白,是给两个人涨工资,他只能怨自己那泡屎拉得不是时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6567/

兴凯湖行(八)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