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兴凯湖行(四)

2014-01-26 14:01 作者:巴吾其仁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因不同的缘由和不同的人出游,收获的感受,留下的记忆都会是不一样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中旬,省商业厅王副厅长来牡丹江调研商业批发企业体制改革问题,省市人员分成三个小组赴外县调研。我和已退居二线的老局长,以及化工站的小王三人一组,去密山。当时,我儿子刚出生将满一个月,正在他爷爷家。我去密山公出,可以白天工作,晚间乘车回父母家和儿子在一起,以解思子之情。老局长曾是行署商业局的一把手——党委书记兼局长,为人正派,受人敬重。我们三人是里到达密山的。县商业局的徐局长见到老局长,寒暄几句后便说:“明天咱们去兴凯湖,看看兴凯湖的景,拍几张照片,再吃吃鱼。”

第二天,我们先来到泄洪闸看冬天的兴凯湖。已被冰掩盖的大湖十分安静。泄洪闸前不远处的湖面上堆积着许多大块的冰,应该是初冬时节湖边的冰层被湖心的涌浪冲破后推挤成堆的。每年四月中旬开湖时,湖冰崩裂,相互碰撞,也有两三米见方的冰块被堆积上岸。兴凯湖的冬天并不缺少颜色:冰映着天空的颜色,枯草和湖沙一样的颜色,还有白色的雪和绿色的青松。只是因为看不到飞禽走兽,觉得缺少了许多生气。

那天午间,县商业局请我们吃的全鱼宴,喝的当地产的古罐酒。下午又去了省内最大的人工水库——青年水库。

这是我第二次到兴凯湖。此行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景色,而是人,是那几天里让我重新认识的老局长。他似乎时刻忘不了“自己不再是局长了”。他对大家说:“我刚靠二线的那一年,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那会儿怎么也放不下局长的架子,心里十分难过。现在习惯了。”他有时躺在床上,独自端详刚洗出来的照片,搜索着自己变老了的新迹象,自言自语地感慨时光飞逝。他也越来越愿意讲自己的往事:从一九四六年参军,因患大骨节病,轻度踮脚而复员,到做乡村教员;从入党当支部委员,到以高小文化的优越条件进入县委宣传部,二十四岁在干部班上讲理论课;从当区委书记,到进入组织部门工作;从一九六六年到乡下搞“社教”,到出任档案局局长;从在建行任职,到再度出任行署商业局局长;从靠二线的苦闷,到随企业“采购团”出游南国的见闻;从放不下局长的架子,到除了交党费什么也不想了。他都乐意道来,做为每天席间的“美谈”。几天的时间里,我发现老局长只讲经历,不说功劳;只讲变迁,不说是非。尤其是对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刚靠二线的那一年”里的事,虽然刚刚历经,但抱持少说为佳的原则,只说苦闷,但不说因为什么苦闷,更绝对不说世态的炎凉,小人的势利,真正做到了不发牢骚,不讲怪话。如此过硬的操守,我是心服口服。

十年后的一九九六年,我在一家国企的洗涤化妆品公司担任经理,经常带着业务员到各县市推销商品。初秋的一天,我们从鸡东县城到白泡子乡一路推销。吃过午饭,大家提出想去兴凯湖看看,我不好意思不同意,便拉着半车货去了挡壁镇(如今改作当壁镇)。湖水已经有些凉了,大家挡不住诱惑仍想下水。由于事先没有“到此一游”的计划,都没带泳裤。我们便把车开到离人群几百米的地方,脱衣下水。两个年轻的业务员干脆玩了一把裸泳。当晚,我们住在湖边的一家私人小旅馆。晚餐当然要吃鱼,四个人点了四道菜,其中最不该剩下的反倒剩下的是大白鱼,不是厨师做的不好吃,而是大白鱼太大了。那时候大白鱼已经很贵了,但还能吃到。大白鱼产量降低,除过度捕捞的因素外,也有大湖食物链改变的因素。据说十几年前,一位县政府的科级官员到副处级的青年水库任职后,为了改善水库养殖品种结构,经人建议去了太湖考察。这位官员从太湖引进了大量的银鱼苗,投放到青年水库。说来也怪,这小银鱼竟能度过并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冬季,在这里落户了。后来,大群的银鱼通过灌渠进入小兴凯湖,在通过泄洪闸进入大兴凯湖,并在大湖里迅速繁衍。银鱼喜欢吃秀虾,大白鱼的主要捕食对象也是秀虾。于是,秀虾少了大白鱼也少了。哲罗鱼吃银鱼。银鱼多了哲罗鱼也多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6551/

兴凯湖行(四)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