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争秋夺麦—夺麦

2014-01-06 15:24 作者:济南卞志强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伴着清脆的鸣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劳动人民也早早的起床打磨着镰刀,“噌...噌....噌..”的磨镰声、吱嘎吱嘎的水桶摩擦着扁担钩的摩擦声、牲畜的低沉吐气声,这些声音是在我的童年时代常听到的,各种发出的声音形成了一曲忙碌的歌,歌声悠扬,但是悠扬中带出了劳动人民准备复出一年中最辛苦的劳动--夺麦(也就是麦收)。因为“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并不仅是给人民带来的欢唱,更重要的是为辛勤的劳动人民吹响了准备夺麦的号角!

在我的记忆中,每一户村民家中都有一块麦场,这个麦场是“颗粒归仓”的必经之地。记忆中在二十四节气--小满过后勤劳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了忙碌。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就在此时,劳动人民先是牵着牲口拉着耙在麦场中一圈一圈的将麦场的表层耙开,(我在“争秋”一文中提到的”耙“)当时整个麦场中尘土飞扬,如同大雾一般。等耙起麦场表层后,开始用一些植物打成把,然后用人或者用牲口在转圈,为的是将浮土颗粒荡平。这项活动完了以后,劳动人民开始挑着扁担去村南边的一口水井去挑水,由于麦场比较大所以人民重复着挑水这相活动,此时挑水不是为的家庭饮用,而是给自家的麦场进行浇水,这两项活动在我们老家称前项耙场为--“遛场”,后项浇水为--”饮场“,所谓的“饮场”也就是将荡平的麦场用水浸泡。同时将往年的麦秸均匀的洒在自己的麦场里。接下来人民将拉出夺麦中主要工具之一----磙子,(我们老家称之碌碡)通常是圆柱形的石头;中间粗两头略细;装在轴架上。用牲口拉着磙子一圈一圈的将麦场压平、压实。经过这样一圈圈的碾压,麦场表层出现了光亮,结结实实的麦场几乎成型了。可能有些没有经历过的朋友们问了,夺麦与此关系大吗?笔者肯定的答复:大,相当的大,因为只有将麦场打实了收麦子时才能让麦粒干净、不带尘土,只有将麦场打实过几天收麦子时麦粒才不容易压进土里。写到这儿我也想到我们老家的老人常说的一句话:秋天别误犁地,五月别误打场。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夺麦第一部曲。

又是几日,来到了田野中,金黄色的麦穗,随风起伏,成熟的麦子伴随着风力发出优美的沙沙声...,此时劳动人民大都站在地头,观望着用汗水与辛劳换来的收获时节。一顶八角草帽、一个军用水壶、一块毛巾搭在脖子上,手中的镰刀迎着烈日闪闪发光,劳动人民顺手拿起了水壶一阵狂饮,然后就见面朝金穗背朝天的割起了麦子,等把麦子全部割完后,再将麦子一铺一铺的群起来,然后在套上牛车,将打成个的麦子装车,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油漆马路,只有坑坑洼洼的生产道,有时由于路不平还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也就是翻车、牲口受到惊吓而惊车,人民当时只求“一路顺风”的将麦子运到自己的麦场中去。劳动人民想休息都不敢多休息,为何叫夺麦呢,因为老人常说,六月的天就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一下,一年的收获就几乎泡汤了。那时候还有一个工具是很重要的,那就是铡刀,它的作用是将打好个的麦子在中间铡开,带穗的一头摊开,需要用烈日暴晒,另一端就堆到一边了,暂时没什么用处了。等将铡完的麦子晒好后,以圆形将其均匀摊开,用牲口拉着磙子一圈一圈的将麦穗碾压,其目的就是将小麦颗粒与麦穗脱离,人站在中间,手里拿着长鞭,头顶着八角草帽,脖子上依然挂着一条毛巾,左手牵着缰绳,右手拿着一杆长鞭,时而喊着”驾...驾...“的吆喝声,时而举起长鞭对着天空空甩一鞭,发出响亮的啪啪声,牲口就加快速了转圈行走的速度。等将虚高虚高的麦穗压扁后,牲口可以休息一会,但是劳动人民没法休息,开始拿着木叉将压扁的麦穗翻一遍,这叫”翻场“,将没压到的麦穗翻上来在做一遍碾压,这就是我们夺麦中的“轧场”。说到轧场,一般可分一场、二场甚至三场。等全部压完以后将麦秸堆成垛,麦秸垛形成小山丘型,这个“小山丘”也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时而”躲猫猫“,时而爬上”小山丘“,"占山为王”,孩子们在兴奋的玩耍中不远处传来清亮的吆喝声:“卖糕...宝塔雪糕...黑芝麻雪糕...”,孩子们停止了玩耍,跑到了各自家长的面前,时而抱着家长的腿,时而就地打滚,口中不断地哼唧着:“我吃雪糕...”,经过一番折腾,家长们满足了孩童的要求,孩子们继续玩耍,家长们继续进入忙碌中...。此时麦场中剩下的就是麦糠与麦粒混杂在一起了,然后将它们顿成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型,等待风起时了,风一起,劳动人民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小山”这儿,拿起簸箕、扬锨(像铁锹一样,是木制的,专门在麦场铲除粮食用的一种工具),三--四人一组,开始了默契的配合,借助手拿簸箕的扬场者的技术与老天爷赐给的风将麦粒与麦糠进行分离,不一会金光闪闪的小麦与麦糠一分为二了,这种配合是一人上锨,一人扬场,一人顶着麦糠与尘土拿着扫帚将小麦上较少的麦糠轻轻扫掉,俗称(音),墁场。还有一人在打下手。这一配合可谓是夺麦时节的一支优美的“舞蹈”。一阵忙碌下来,个个灰头土脸,满身的麦糠。这项活动完成后就是等待颗粒归仓的那一刻了,装袋、封口、搬运...就这样一场麦收几乎接近尾声了,但是还有一些剩余的活还在等着,例如,运回家后,还要拉出来晒麦子、交公粮、扎麦秸等等...夺麦就在马不停蹄的劳动中这样过完了,接下来又开始了播种玉米时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人人皆知,真正的辛苦有谁能真正体会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争秋夺麦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成为回忆中的一部分...现在的麦收,大型收割机直接进入麦田,一体化服务直接入仓,社会的发展让劳动人民少了一份辛劳,但是打理庄家还是还是那么的辛劳,粒粒皆辛苦,是一个不变的话题,让我们共同杜绝浪费行为,尊重他们劳动成果就是一份美德。此时,又是一年麦收季,忽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布谷...布谷布谷...“的鸟鸣声....

2012年5月26清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1659/

争秋夺麦—夺麦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