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品书香——回忆我的父亲

2013-12-23 18:52 作者:山海郡主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 品 书 香

——回忆我的父亲

梁曼玉

清贫一世,两袖清风;坎坷一生,威武不屈——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气质与风度,个头不高,面容白皙,眉目清秀,两道浓而长的剑眉,一双英俊的大眼睛睿智而深邃,轮廓鲜明的双唇透着刚毅和坚强

1934年,我的父亲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正逢国难,日本鬼子的铁蹄蹂躏践踏祖国大地。父亲两岁丧母,自幼没有享受过快乐童年,同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日子虽然艰难,但父亲酷读书。他15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后调到江西省文工团。17岁的父亲带着一把二胡走遍了赣江两岸,收集了五百多首民歌,随后调到中央文化部民族音乐研究所任资料员工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了,父亲和他的同事徐悲鸿之子徐伯阳等五人被打成了“右派集团”。1958年,他被遣送到黑龙江省密山农垦局850农场劳动改造。在冰天地的东北,身为南方人的父亲在辛苦劳作一天后,晚上只能喝一碗稀稀的玉米粥,睡地窨子。由于环境恶劣,一场伤寒病险些让他把年轻生命捐给北大荒!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任劳任怨地在那里工作了三年。

有生命力的种子总要发芽!任凭你怎样去摧残它,它也会顽强地萌发出新绿。1961年,父亲被安置到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工作,从此,他仿佛进入了一座神圣的殿堂——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上过大学的父亲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热爱图书馆,从踏进图书馆大门之日起,直至1996年去世,几十年如一日,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图书馆事业。他分享过图书馆流光溢彩、丰盈充实的好光景,也体味过捉襟见肘般的窘迫无奈和艰辛。

曾记得,儿时的我跟随父亲到共和公社长冈子大队去办图书室,那是为了将图书馆工作重点落实到农村。当时馆里没有汽车,父亲下乡工作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馆里提供的一辆时常滑闸的破旧自行车,父亲就用它驮着图书,向农民兄弟传递专业技术知识。农民得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非常感激父亲。他与农民共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家里经常有农民朋友来访。天,父亲经常在风雪弥漫的荒郊野外等候公共汽车,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手脚都冻僵了,脸上结了冰霜,回到家里便一头扎倒在炕上,再也不愿动一动了。炎热的天,骄阳似火,父亲头顶烈日,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在乡间沙土路上艰难地行驶着。秋时节道路更是泥泞难行。农村公社图书室漏了,父亲就同农民一起苫草房。闲暇时教农民唱歌、拉二胡。父亲经常利用工作的空隙教我折纸鹤、小帆船等,我学着用纸做游戏,看着父亲勤奋工作、与农民交谈,心里很畅快。

父亲床前有一盏灯,春夏秋冬长明,爱读书的父亲废寝忘食地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曾记得,他花费了大部份时间用来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并撰写了几十篇论文。翻阅父亲的遗物,有大量的学习笔记、厚厚的论文及一大摞荣誉证书。为了钻研图书馆业务,父亲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语法修辞及论文写作方法。学拼音是为编排图书目录,他是南方人,学拼音很吃力。但他却不厌其烦地虚心请教。为了给图书编目写检索卡片,又特别学习了魏碑体硬笔书法。因为那时没有电脑,完全是手工检索、手工抄写,统一使用魏碑体。那成千上万张卡片,浸透着父亲和同事们的辛勤汗水。为了练好魏碑体字,父亲的论文手稿不管修改多少遍,抄写几稿,每稿都是工工整整的用魏碑体抄写。

在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中,图书馆也遭厄运。1966年,在图书馆古楼的前面东侧,红卫兵破“四旧”,挖了一个深如房屋的大坑,大量的珍贵历史典籍被运出来付之一炬并掩埋。不重视文化和人才是国家的悲哀!父亲也被挂牌子游街,停职反省。妈妈抱着不到一岁的我,深夜里焦急地徘徊在公园的大铁门外,生怕听到什么噩耗。“书香墨方贵,人品天为骄”,在挨批斗期间,父亲也不忘抓紧时间学习。“文革”中图书馆被关闭,父亲和同事们利用有限的书籍和“两报一刊”艰难地服务于读者,也同时充实着自己。当父亲又回到市图书馆工作之后,党和国家开始拨乱反正,父亲焕发了青春。他又一次沉湎于知识的瀚海,游弋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日复一日地致力于辅导部和图书馆学会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人撰写论文,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梁老师”。

从1978年起,父亲的主要精力倾注于图书馆新馆舍的基建工作,一干就是七、八年,尽到了一个图书馆人应尽的职责。在后来的几年中,父亲曾被调到市文化局史志办,主抓文史编纂工作,那也是一段呕心沥血的历程,他的致命的糖尿病就是在这个时期做成的。

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大地绿了!

春风吹来了勃勃生机,也唤醒了父亲沉睡多年的创作激情。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创作了许多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优美动听的歌曲。如《百灵在黎明时歌唱》荣获1984年齐市第三届龙沙音乐会创作奖,《爱书吧,青年们》、《爱的旋律》、《我们是中国》等许多民族歌曲刊登在《北方音乐》和《嫩江日报》上,父亲创作的《请游明月岛》等歌颂家乡美好风光的歌曲,表现了父亲对第二故乡的热爱。

父亲是一个善良温和的好人。性格有些内向,外柔内刚,从不多言多语。却又开朗活泼,热情大方。对长辈敬有加;对妻儿疼爱倍至;对亲友坦率真诚;对同事宽容友善。他认认真真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母亲当年和父亲结婚是冲破全社会和家庭的阻力的,不惜与家庭决裂。然而正是当右派的父亲对岳父母最为孝顺,做为姐夫亦对兄弟姐妹关怀照顾,从不计较恩怨得失。做为父亲,他对我和弟弟细心呵护,百般爱惜。做为丈夫,他更加尽心尽力、关心体贴。对于文革中曾伤害过他的同事,他能做到尽释前嫌,友好相处。

父亲在临终前一天晚上还在钻研理论知识,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看着他留下的各类手稿使我对父亲更是油然而升敬意。父亲追求知识的一生令我终生受益,我会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成为一个充实、完美、高尚的人。

他走的太突然了!带着无限的眷恋,带着悠悠的牵挂,带着深深的遗憾,带着殷切的期待……他匆匆地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他的突然离去,仿佛晴天霹雳一般,让我们既痛楚又惊愕,扼腕长叹!

岁月如歌,逝者如斯。父亲当年躬耕于书海万顷碧波中,掬捧千般气象,翻阅万种风情,只为唤醒无数心灵美好的宿愿。感谢命运使父亲结缘图书馆,让父亲在如火如荼又平淡如水的生命里化作一片绿色的海,而在那片海上,我时常会看见一道绚丽的彩虹升起,升起,是那样的壮观,那样的迷人,那样的令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2006年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7936/

人品书香——回忆我的父亲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