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夜谒广州起义烈士陵(一)

2013-12-03 16:31 作者:半壁鲁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谒广州起义烈士陵

再过几天,就是广州起义发动86周年的日子。国家和地方没有什么纪念的安排。但不知为什么,最近,我特别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好好地拜谒先烈,好好地思考这个令广州成为更加光荣的城市的重大历史事件。

黄昏时分,处理完一天的事务,我独自一人,从家里出发,沿着中山路一直向前走,不到十五分钟,就来到广州起义烈士纪念陵园门口。

往常,我们一家人来的时候,总是就近地在挨着陵园的“园区”一侧的东门入园。今天,因为有了严肃的想法,我就想从“陵区”的正门入园。

但到了门前,看到了陵园前的英雄广场,又觉得,应该好好地瞻仰矗立在广场上的广州起义的英烈们的塑像,细细地读读他们的生平事迹,这样才有资格入园拜谒,也算是在先烈门前先报个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在广州市中心最繁华地带。东侧是较场西路,西侧是中华广场商业区,地铁口直通四周,地下也是商城。在这样一个地方,开阔地拓出近两万平方的地面,正处于陵园的南面,成为陵园的前庭。周围群楼环绕,再靠里是广场四周自然生长的紫荆树、凤凰树、木棉、罗汉松、垂榕、三角梅和各种灌木。被群楼和树木环抱的中心广场,分成两级,在陵园前是一个大平台,大约一半的地方又沉降下去成另一个大平台。这样,如果从广场南端进入,就成了一个步步高和拾级瞻仰的格局。我于是从南头开始,观读这个广场。

此时,我就在广场的最低处。如果把广场看成陵园的一部分,这里就是陵园的最低处。从这里瞻望陵园,一层一层地,依次可以看到陵园正门、园道和陵园宏伟的主雕塑。我的心穆然感到十分平静,这是观读英雄历史和英雄的最好心境了。

我先从广场东南角观瞻。这里有一块被处理成古铜色的巨石,上面有金色的阳文刻字。刻字的题头是: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塑像题记。

题记载明了起义的背景: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南粤。

题记记载:为挽救革命,反击敌人,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毅然于十二月十一日凌晨发动起义。次日,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

题记记明了起义的结果:广州起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反扑、残酷镇压下失败。

题记对起义的评价是: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当然,前文所述,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府也是起义的巨大功绩。

题记落款是广州市委和市政府,时间是二00八年七月一日。

连题记巨石在内,围着前广场的四周,有十二个基座。其他的各个基座上,一左一右,是起义领导者的雕像,顺次是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彭湃、赵自选、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陈郁。

这是真正的群英。在基座的石刻文字中,我看到:张太雷,1898年生,江苏常州人;叶挺,1896年生,广东惠阳人;苏兆征,1885年生,广东香山人;彭湃,1896年人,广东海丰人;、赵自选,1901年生,湖南浏阳人;恽代英,1895年生,湖北武昌出生;叶剑英,1897年生,广东梅县人;杨殷,1892年,广东中山人;周文雍,1905年生,广东开平人;聂荣臻1899年生,重庆江津人;陈郁,1901年生,广东宝安人。

也就是说,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区,除了苏兆征,42岁,其他的领导人,都是二十几,三十出头的年青人。这个时候,建党才七年,全国党员才5万多名,我们党的武装力量初创,还十分微弱。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大无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牲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个年青的领导群体应该十分清楚,特别是有了9月的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之后。

参与雕塑的艺术家们一定也用同样的激情创作。

据主创艺术家、著名雕塑家潘鹤介绍,他3岁时,曾经与他的母亲一起在战地里寻找烈士杨殷的遗体(起义中著名的“广东三杨”杨殷、杨鲍安、杨章甫三人是潘鹤老师家的亲戚)。他几乎就是广州起义的目击者,甚至是参与者。于是我开始注意这群特殊的艺术家对于革命者的刻画:

张太雷----基座上的他,开着一个弓步,右手拨枪出鞘,左手深深地抓住心口,好似十分急迫、又似要向人民掏出一颗红心。而全身的力量全在一张脸上。他紧紧地闭着嘴,下巴微微扬起,目光尖锐地望着远方,头发有力地向前向上冲出去。这个情形,像急切前进时突然站定,又像发现敌情正要出击但已经受伤,然而英雄正以雄起的姿势倒下,倒下。

我注意到了,注意到他的眼镜――细边的金丝眼镜!这幅眼镜在紧蹙着的眉头上,紧紧地贴着英雄的脸。它一定是热的,上面有血,它是武器,它几乎要亲自参加战斗。是啊,英雄本就是读书的人!

张太雷,8 岁丧父,幼年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后毕业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法科。领导广州起义时的身份是广东省委书记。这名年青的书生,此时已经是一名老战士。因为1920年,他就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他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他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总书记。1926年,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1927年,他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他是经受过复杂的斗争的考验的!

我索性拿出手机拍照,我要回去好好研读。

“快让开,叔叔要拍照!”一个年轻妈妈,一身的暖色,得体而美好。此时,见我要照相,正急忙招呼自己的小女孩走开。我连忙说:“不要紧,不要紧。”

其实,这名看样子只有三四岁的圆脸小女孩,此刻一双粉粉肉肉的小手正搭扶在雕塑的基座上,头仰得高高地,好像要与基座上的英雄对望,听她妈妈喊,反而十分不舍地把脸颊贴在基座的石刻上,来回地摩挲着。“噢,是叔叔要让开,不是小朋友要让开。”我笑哈哈地说,并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是啊,有什么比这个镜头更和谐美好的呢?人们总说正能量,这就是正能量。

沿着前广场环走,我发现连接前后也是高低两半个广场的台阶上或坐或半靠着的人们开始松动起来,正纷纷招呼自己的儿女、同伴归队回家。

噢,夕阳就要收敛起她的余晖了。

前几天下过了一次,蓝天如洗。西头的楼房上,正戴着一泓黛色的渐次的云。这云头像千军万马向南极力延伸,云尾一直拖到北头的山边,与树阴相接,样子却象几柄巨大的玉如意圆圆的头集合在一起。阳光透过或厚或薄的云霞,喷射出如丹的光芒,一道道地,如霓如虹,从天宇直贯在眼前,十一尊雕塑和背靠着的树木花荫此时都像长了个子,好似与天相接了。地上是薄薄的碎碎的紫荆花瓣。广场上,有的人要回家吃饭了,有的人却好像刚刚从什么地方赶来,集合在一起,流动着。广州的初,人们的服饰暖色的居多,多半是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孩,多半是居住在周边的中老年人,还有不少刚刚出入地铁和商场的时尚的少男少女。颜色花花绿绿。有一群年轻人头戴着耳机,眼睛看着手机的屏幕,在轻声地合唱。空气里,到处㳽漫着紫荆花清甜的香气,还有细细闻来才觉察得到的其他树木的清香。街灯和周边楼宇的灯光初上。广场突然立体起来。中山路上,车流如水。

啊,多么生动而深入人民的英雄广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2274/

夜谒广州起义烈士陵(一)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