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缘“戒”而“色祭”

2013-11-27 09:00 作者:狗话连篇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08年伊始,电影《色•戒》风靡中华大地,各种媒体推波助澜,世界华人共誉的凤凰卫视也辟专座“一虎一席谈”《色•戒》,真个是无处不《色•戒》,无人不想看《色•戒》,成为时尚之风。人们在大饱肚福之后,又大饱眼色之福。古纸堆里找《色•戒》,读《色•戒》,谈《色•戒》,甚至忘了刈牙嗽口,色劲十足,用眉飞色舞来形容恐怕还嫌不足,倒让人想起孔老夫子的话,“食色性也”,或许是最好的注脚。

鄙人久居僻壤,基本上看不到电影,只是在媒体上获悉,不知《色•戒》的究竟。倾在广州过年,江南连续几场大,媒体注意力转向雪灾,广州气温也陡降至10度以下,无人再谈《色•戒》,风月似被大雪封存。然则依然有人躲在家中看港碟原版,据说国内放映的是“精简版”。怪之?对我这外来客的愚昧无知嗤之以鼻,我方后觉此地与港澳连襟,素来是外来文化入境之地,既已打开国门,哪又禁得了?

自然而然,我也饱尝一回眼福。真有大开眼界之慨,得世界大奖名副其实,不免要为李导叫好!他真是把“色”渲染得淋漓尽致,看的人巴不得也想颠鸾倒凤一番,难怪网上披露有人伤了骨头,警示世人千万莫学样。但同时也把“戒”烘托得恰如其分,不晓得国人是否看个仔细分明?反顾国人谈《色•戒》,可惜只谈观“色”,不论“戒”。不晓得国人是被色迷惑还是李导点题不明,竟少有人论“戒”。“色”且毋须多言,但“色”缘于“戒”,“戒”是必须多说二句的。那末“戒”的是什么?依鄙人之见,“戒”的第一要义是“中国不能亡”!第二要义是对敌斗争不能心存善良,不能跟敌人讲人性。王佳芝(演员)讲的那句“中国不能亡”感动了她的观众,感动了全中国,也感动了她自己!为此她甘愿付出女人最宝贵的代价——祭献处女身,不是献给汉奸易先生,而是自己的同志。对王佳芝而言,就是以“色”祭她的信仰,祭我中华!观众为何看不出来?三年后,她进入国民党的情报网,作为谍报人员,其宗旨就是“忠诚”,没有回头路;她惟有一路走到黑——为“中国不能亡”,为信守“忠诚”,她献出了“色”,付出了情感。由于她生性善良放走了易先生,但易先生的汉奸嘴脸并不跟她讲人性,连同她的同志一起处决。在王佳芝,最终献出了生命代价——她以全部青热血和生命祭党、祭国。

我终竟没有看张玲的小说原文之幸,不好推测张女士写作初衷,也不好揣测李导的良苦用心,但从这点说,《色•戒》若冠名为“色祭”,或许更凸显鲜明主题,更适合大陆同胞的传统思维和价值观。然则,《色•戒》是世界的,或许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也应当与世界接轨。《色•戒》写作于30年代的沦陷区大上海,似有汉奸文学之嫌,被禁许多年,连张女士也知之甚少。但必竟是文学,不是政治,再也不能用阶级斗争眼光去看《色•戒》。我们与那个年代相去甚远,传统教育打上了深深烙印。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的科学视野已到达月球、火星之上,应该重新审视先辈们在地球上走过的那段历史征程,为抗日救亡反汉奸卖国的将士们深深敬意,宽容王佳芝者们的年青幼稚,宽容她和她的同志们赤子之心。历史必竟是发生过的往事,国耻民恨,活在那个年代,生活是要继续的,尤其像王佳芝者们,实属不易,如果换成今天的一代,成个什么样子,恐怕谁也难料。

没到过港澳台,不了解那些同胞们的思想感情,更没见他们在媒体上有何异端文字,无法揣度港澳及台湾同胞有何观感,国民党人观后又有何高论?依鄙人所见,李导的《色•戒》应是国民党之戒,抗日锄奸者们之戒,全体抗战的中国人之戒!

瑞雪兆丰年。大雪是灾也是福,净化了中国大地,愿人们的心也一同净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0215/

缘“戒”而“色祭”的评论 (共 8 条)

  • 晓晓
  • 婉约
  • 剑客
  • 荷塘月色
  • 黄瑞槐
  • 晓梦芳菲
  • 春暖花开
  • 风含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