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台湾印象(五)

2013-11-15 08:13 作者:朗月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台 湾 印 象(五)

朗 月

环岛1100多公里,令人讶然的有三个奇特现象。一是没看到一位警察,没看到一位军人。就连荣民总医院、三军司令部的大门,都没有执勤的哨兵。想想两岸相拒多年,枪炮互指几近半个世纪而看不到军人,心中的疑虑可想而知;作为陌生的陆客,在大街小巷穿梭,旅游、购物看不到警察,却让人感到犹如在自己家乡,绝没有任何安全上的担忧。可是到了晚上,在电视上却偶尔会看到黑老大的儿子带人打砸了某店,烧了某档,黑道双方发生斗殴等新闻。疑团之下,不禁不佩服旅游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

二是台湾的电视台多,蓝绿两大阵营的,佛教的、道教的;特别是蓝绿两大阵营的,到了特定新闻节目时段,展开辩论,相互攻讦、指责嘲讽,热闹非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好像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讲,都可以调侃、嘲讽、挖苦,联想到在选战阶段蓝绿双方掀桌子、抡拳头、丢鞋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是台湾的庙宇堂宫多,怪。据台湾“内政部”公布过的统计数字,截止2008年年底,全台湾登记在案的寺庙、教堂近多座。其中寺庙以道教最多,占78.4%;佛教次之,占19.5%;其余为教会教堂,并以基督教为主。仅登记在案的寺庙、教堂,平均每个县市就有600座,如果加上没有登记的,数字更为惊人。其中,寺庙最多的为台南县,有1245座;高雄县次之,有1142座;屏东县第三,有1068座。台湾以一岛之地有这么多的寺庙、教堂,其密度堪称“世界第一”是毫无疑问的。

多自不用细说。怪就怪在庙堂多建在高楼大厦间,不看广告招牌、导引牌,作为陆客,你绝想不到道观、佛堂设在大楼的楼层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台湾的庙宇文化以教义论,大致可以分为“儒、释(佛教)、道”三类,以及先民各自家乡所信仰的“大众神”,土地神就是最常见的大众神。由于各宗教的相互融合,分野已没那么分明,原本庙宇最多的儒教系,不少庙宇已与其它宗教难以区分,原本儒教庙宇包括孔子庙、文昌祠、节祠、家庙、关帝庙、城隍庙等,但时至今日纯粹儒教系的庙宇已经不多。反而是道教道观(台湾随处可见的“宫”)占了多数,而此类庙宇的形式大都呈现佛道合一,前殿祭祀道教神,后殿祭祀佛祖、菩萨。

台湾人最多人拜祭的神明,是观世音菩萨和妈祖。台湾最古老、有四百多年历史、供奉妈祖的庙宇“澎湖天后宫”,从庙内珍藏的一梁一柱、碑石铭文,均依稀可辨先民们先落脚澎湖,然后奔向台岛的足迹。

南投埔里的中台禅寺是我见过的世上最豪华、最现代、最科技的庙宇了。这座历时十年修建,耗资新台币逾30亿,由设计台北101大楼的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设计的庙宇,结合了中西建筑元素。庙宇的主体建筑侧看彷佛是一位在青山中禅坐的行者,正面外观则像蓄势待发的喷射机,象征禅宗“顿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无上心法。

庙宇用巴西、缅甸、中国大陆等世界各地最精良的石材、木材,营造出佛教世界中的不同意境,令人心灵震撼。据庙宇的僧人介绍,中台禅寺的主体建筑含藏佛法五化内涵,集生活、教育、学术、艺术、科学于一身。而寺内建筑佛像、壁画、彩绘、雕刻、书法所蕴含的丰富艺术内涵,就是要呈现出至真、至善、至美、至圣的佛法精神,整座庙宇让人感觉无一不圣神,无一不庄严,无一不艺术,让参拜、参观者自觉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虔心向佛。我想,要了解台湾的文化,最好从台湾的庙宇文化入手。信仰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支柱,台湾的庙宇文化深深地烙上了早期开垦台湾的先民与恶劣的大自然顽强搏斗,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中,从信仰中得到精神寄托及鼓舞力量的印迹。

走进台湾每一座庙宇,看着缭绕的香烟、进进出出的善男信女,是那么的安然自得,不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在这里祈福、许愿,遵从佛法道规,和睦相处,这就是台湾庙宇文化最美、最动人心弦的地方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6523/

台湾印象(五)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