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麦

2013-11-14 07:27 作者:玉兰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农作物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麦了,小麦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木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它是世界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一年或两年草木植物,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东北气温低,在四月上旬才能播种小麦,90天左右,也就是七月下旬收割小麦。

小麦从种到收,期间的过程,让我记忆犹新。天,土地化冻一寸深就开始播种了,也是到了清明的节气,播种机把粒粒种子撒下黑黝黝的土地。农民开始盼望着风调顺,等待麦苗的破土而出。我也盼望看到翠绿的麦苗,因为小麦长到一尺来高的时候,公社就要开运动会了,因为我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所以要去参加文艺表演。我家离公社好几里地,那时也没有交通工具,只有步行。我和同学们三一伙,两一串的顺着小麦地,中间的弯弯曲曲小路,走向目的地,走向运动会现场。每当这时我都要仔细的打量着绿油油的麦苗,数着小麦身上的叶片。

到了端午节,小麦已经长到 二尺多高,清晨小麦的身上有一串串露珠,我和伙伴起早去踏青,就用露珠洗脸,是按照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做的,至于为啥用露珠洗脸,我也说不清楚,据说:非常吉祥,能清除一年疾病。小麦抽穗扬花了,到处传来蝈蝈吱吱的叫声,雄蝈蝈叫的响亮,是两个翅膀有个镜,发出的声音。也引来了孩子们的好奇,特别是男孩子,蹲在麦地里寻找蝈蝈叫的地方,轻轻的扒开麦子,四处窥视,锁定目标,纵身一跃,蝈蝈就落网了。把蝈蝈放在事先编好的蝈蝈笼里,蝈蝈笼是用干麦秸编的,漂亮的像个小塔。有的是用高粱杆扎的,这个简单,我也会做。怕蝈蝈饿死,放些倭瓜花。然后把蝈蝈挂在房檐下,就能零距离的听到蝈蝈清脆的歌唱了,那才是原汁原味的天籁之音那。

小麦拔节了,开始灌浆,麦穗上的麦芒也长了,风一吹,唰唰作响。大片的麦子也随风飘动,麦浪滚滚,真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后浪推着前浪,滚滚向前。到七月份,气温升高,灼热的天气,是小麦成熟的最佳时期。小麦疯狂的长,一天一个变化,开始定浆,逐渐蜡熟。农民汉子经常去地里看他们的希望,蹲在地头,端着旱烟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瞅着就要收获的粮食,心里美滋滋的,露出憨憨的笑。七月下旬,小麦已经成熟,金灿灿的小麦,犹如黄色地毯铺盖着大地,散发出成熟的芳香。

收割小麦的场面,更是热闹非凡,那一幕至今难忘。生产队长,敲响洪亮的钟声,钟声传遍整个山村。社员听到钟声,拿着事先磨好的镰刀,向生产队走去。那时还是大集体,大帮哄,集体出工,集体收工。到了地里,有个干活麻利的汉子打头,按着顺序一人10个苗眼,开始割麦子,各个是争先恐后,特别是小伙子,也是在姑娘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的好机会。那时候农村的大姑娘找对象,也是看重小伙子的庄稼活咋样,能不能吃苦。今天割麦子要是出众,割的干净快,明天人们就会在茶余饭后议论小伙子怎么怎么好,是一把庄稼活好手。。姑娘听见了,就会心有所属。所以割麦子谁也不想落在后面,你追我赶,只听见割麦子唰唰声,一捆捆麦子甩在身后。年纪稍大的,割麦子撵不上趟,只能在后面给码麦子,码麦子也需要技术那,十几捆麦子穗朝里,四个方向一捆压一捆,码在一起,用一捆麦子穗朝下码在顶尖,防止漏雨。

割麦子的时候正是伏天,大人常说,小麦不受三伏气,所以三伏之前就要割麦子。天气炎热,各个是汗流浃背。下午,3点多钟,割麦子的劳力,累了也饿了,家里的妇女要去地里给家人送饭,我和妈妈也去给爸和哥哥送饭,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苞米碴子水饭,咸鸭蛋和几根黄瓜。有时我也凑热闹,跟着吃,感觉比在家吃饭香,一样的饭就是不一样的味。也许是有咸鸭蛋的缘故吧,因为咸鸭蛋平时不舍得吃的,妈妈要留着割麦子时吃。割麦子是又累又热,特别消耗体力,就着咸鸭蛋能多吃饭,补充体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看着麦地里这一家,哪一户的,其乐融融,边吃边唠。妻子关心着丈夫多吃些,姑娘把好吃的,偷偷送给心的小伙子。不善言表的农民,他们的爱是真诚的,是实在的,此时他们已经忘记了劳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享受着亲情的温暖,也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平淡的生活,温馨和睦。

我那,在地里玩耍着,采摘着一朵朵苦菜花插在发间,看见地上落下的麦穗,认真的一颗一颗拾起青涩的旧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6158/

小麦的评论 (共 5 条)

  • 听雨轩儿
  • 上官语柔
  • 纤纤柳絮
  • 晓梦芳菲
  • 龙飘飘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