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豆腐

2013-10-27 10:56 作者:白云深处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豆腐

前几天回乡下,姐顺带给捎了几块水豆腐。“这是他奶奶刚做的石磨豆腐,带上去给侄女尝尝…”

“这豆腐特别好吃,让亲奶奶再多做一点。”吃过后,女儿像是意犹味尽。

“这豆腐里是没有渣的,当然好呷;你现在能吃上这种豆腐,那是很不容易了,这是你亲奶奶费了好一大下午才做出来的。”我笑着回应女儿。

我是最喜欢吃豆腐的。每次下班回家,看一眼豆腐摊上摆着的那些个切得匀称整齐的豆腐块,就会从心底里升出一种怜,不由得掏出一两块钱来买上一块豆腐;豆腐细嫩,清爽,口味也好;在如今崇尚减肥的绿色消费的年代,豆腐不仅被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等营养元素,还能降血压、降血脂;更不像肉类食品那样虽然吃起来口中喷香,但爱发胖、体型变肥。而且,豆腐的口感无论你是煎、炒、熘、烤、涮,你都不会嫌弃它,它清淡如一、苦中含香,白净濡润。唯一不满足的是,很难吃到乡下的石磨豆腐了。

其实,像我们这些70年代出生,特别是出身农村的人来说,对豆腐更熟悉,更有感情。那时,能吃上豆腐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豆腐是“好菜”,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或是过节时才能吃上一两回的;而做一锅豆腐,也要费上大半天时间,不像现在机械,连渣和浆一块出,满街都有叫卖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说实在的,对于豆腐,我是很熟悉的,因为母亲是做豆腐的好手(我其实也帮母亲做过好多次)。母亲做豆腐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隔天晚上“量出”三升豆子(我到现在都不清楚这到底是多重),用木盆子装起,放在水里浸泡着,这样要好几外小时,直到豆子一粒粒“肿胀”起来,能褪去皮;母亲每天早上5-6点就早早起来,洗刷完石磨、大灶锅等工具,开始磨豆浆,这是费时费力的活,急不来的,差不多要1个多不时:母亲一手用一只小勺子,每次挖一小平勺喂到“磨眼”里,另一只手不停地推着磨手柄,豆浆随着磨牙慢慢地流到桶里。我是性急的人,总觉得太慢,很想让母亲多喂点。“慢功出细货,你喂多了,豆浆就粗,全是豆渣了…”母亲有自己的方法,当然不会听我的“牢骚”。

接下来,就是“冲”豆浆,其实就是把水勺烧开,倒入浆桶里,泡上约半小时;随后就是过滤了,一般要过滤两次,这样,豆渣就完全分离出来了;再接着就是“汌”豆腐了,这是个技术活,也是豆腐成败的关键;母亲其实就是在烧豆浆的同时,把烧熟的石膏碾成细细的粉,用水搅绊起放在木桶里,然后把烧开的豆浆倒入桶里,用勺搅匀,再把盖子盖上,过十几分钟,豆浆就成豆腐花,一锅豆腐基本上就成了,如果还未完会成豆腐花,还可以加些醋水;快放进豆腐盒成形时,母亲大多会给我勺上一碗,放些白糖或盐,就是一碗好“豆腐酪”了;天的早上,能喝上这样一碗“豆腐酪”,暖暧地,又嫩又滑,别提多舒服。

成形豆腐,乡下一般是用豆子对换的;母亲是不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豆腐做得好,卖得快,不到半早晨,就被邻居们全换走了;有时,自己留用的也给别人‘抢“了去。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元代诗人郑允端这一首《豆腐》诗,形象地描绘了豆腐的全过程,而“碗装宇宙汤为海,葱缀星辰笋作舟。麻辣酸甜尝遍后,清闲淡泊中求”就更有一种意境了。

对于诗人们如此意境,或许我只能神往。但我也知道,“小葱拌豆腐”,永远生活中的一道好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1245/

豆腐的评论 (共 6 条)

  • 雪儿
  • 孤帆鸢影
  • mxjylook
  • 麦城的冬天
  • 醉死了算球
  • 秋叶秋枫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