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评“公”》

2013-10-26 20:19 作者:剑青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评“公”》

评“公”

张军才

“公”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一个字眼,含有: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国家,社会,大众、首领等居多意义。

评“公”先谈“公平”,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1965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评“公”莫忘“公正”。《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公正”涉及的范围很宽,无所不包。仅以社会公正而言,2009年2月20日是第一个“世界社会公正日”。 200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2月20日设为“世界社会公正日”。联合国呼吁世界各国根据1995年召开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和联大相关会议所设立的目标,在国家层面开展促进社会公正的活动。 联合国设立它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在消除贫困、实现男女平等和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世界社会公正日”的致辞中表示,贫困、饥饿、歧视和剥夺人权在人类的道德层面留下了伤疤,全球金融危机则使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他认为,确保人们享有一定水平的福祉和机会平等是实现全球稳定繁荣的基础。他呼吁各国政府应对社会公正原则作出承诺,大力推进实现这一目标的各项战略和政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评“公”谨记“公德”。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可简称为社会公德,是一种与个人德行(涉及个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风、习惯等等)相对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的主要特点是:⑴ 共同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共成员准则⑵ 群众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⑶ 继承性。它是前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而又代代相传的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经验结晶。

评“公”勿失“公信”。中国古语有云:“国无信不存,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这里讲的“信”,不但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它还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经商的根本。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有很多,但无论哪种行业,无论哪个领域,都要以“信”为基,讲究公信。我们要努力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明礼诚信”以强化人民的诚信意识、规范人民的诚信行为、促进人民的诚信习性为重点,广泛开展“诚实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兴业、文明服务”、“诚信服务、执政为民”的宣传教育,以“社区诚信联盟、乡村诚信协会、道德银行、红领巾诚信活动、阳光超市”等为载体,普及公信教育、宣传公信典型、推行公信机制、打造“诚信中华”,为构建个人和社会公信提供良好的平台。

与“公”相连的词还有很多,诸如“公共”、“公卿”、“公布”、“公然”等等,可以充当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使用。本文侧重从“公”的本义升华开来,因为,无论国家,社会,大众、首领,都特别强调和高度重视“天下为公”的理念。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国度里,“公平”一定是社会着力打造建设的平台,“公正”必将是社会均衡千头万绪的砝码,“公德”无疑是社会弘扬民族精髓的准则,“公信”必须是社会鼎立于大千世界的桥梁。

作者:张军才

湖南长沙市民路35号

民进湖南省委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112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评“公”》的评论 (共 2 条)

  • 何时明月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