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语文老师

2013-10-04 19:45 作者:床前明月光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文旺

1977年九月一日,我读初中一年级,我上的第一课是语文,给我上第一课的是姚老师。姚老师的名字叫姚天秋。(1951年出生的人,当时毕业的时候,十七岁了)

姚天秋是一个1968年高中毕业的老三届,1977年,姚天秋二十六岁,他懂得很多,知识面很广。他本来是可以考上大学的,可是因为他有一个有政治问题的,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不过,起初他并不知道自己不能报考的。在那一年的10月21日,当收音机里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姚天秋高兴了好一阵子的,他连续两个晚上都难以合眼。为了这个伟大的日子——————参加高考,他等了多久啊。最初,他以为已经停止了两年的高考应该恢复,可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规模倒是越来越大,就是不见有恢复高考的消息。这样的日子,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无疑的难捱的,不过,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巴不得没有高考呢,说不定可以浑水摸鱼呢。

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希望文化大革命早些结束,可是,谁也没想到文化大革命竟然进行了十年,姚天秋一年年期望能参加高考的心愿都一次次落空了。

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姚天秋先是感到一阵十分的落寞,总觉得以前常常说要向毛主席表达内心的感情,现在,毛主席没有了,以后可向谁去汇报思想,虽然那种汇报都是自作多情的汇报,不要说这些莘莘学子,当年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不是也难以见到自己的父亲吗?更不要说是天高皇帝远的青少年学生。姚天秋感到毛主席真是好人,要不是毛主席开创的社会,他的爹怎么能从一个解放前的雇农成为新社会的人上人——————公社书记呢。

现在毛主席没了,以后,自己不就是一堆行尸走肉吗?连灵魂都没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可是,他很快发现,虽然有很多人为了毛主席的逝世伤心流泪,可是,不也有人抱着不算太悲伤的态度吗?是啊,不要说在中国,就是他所在的这个县,不,就是他自己所在的这个公社,该有多少人啊,干嘛毛主席的死一定要自己一个人背着这良心债呢。慢慢地,姚天秋发现,毛主席过时以后,旭日照样从东方升起,夕阳照样从西方落下,地球照样运转,妇女也照样生孩子,地上照样长出金灿灿的稻子,菜地照样收获着茄子和辣椒。所以,姚天秋慢慢地感到:毛主席死了,自己还得照样活着,不但得活着,还得好好地活着,只有这样才能“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为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本来,姚天秋有个当公社书记的爹,他是可以通过“推荐”上大学的,虽然他的素质很好,用不着推荐就能上大学,可是,既然他有这个福分,可以享受公社书记子女的优惠政策,又何乐而不为呢。还没有等他被推荐上大学,“四人帮”打倒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了。这还不算,县里很多人说姚天秋的爹和四人帮有瓜葛。一个小小的公社书记怎么能和当时看来的庞然大物——————四人帮挂上钩呢。姚天秋的爹也不是孙悟空,也不是哪吒,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公社书记。不过,有句话叫做:“秤杆虽小压千斤”。姚天秋的爹要不是因为四人帮的倒台,他可能还能当上县里的领导,因为他爹和地区的专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个专员正是四人帮在这个地区的代理人。这个专员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整死过不少优秀的老干部,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所以专员被判刑十八年。姚天秋的爹也被判刑五年。他爹想不开,一气之下,他想用一根绳子结束他自己的生命,可是,因为被人发现,姚天秋的爹被人救下了,结果是五年徒刑照样执行,一天也不能少。

自杀这样的事情,要是放到文化大革命,肯定会被说成是自绝于党和人民,会有很不好的下场,现在是华国锋当主席,社会总比以前还是要清明一些,自杀不但有人救下,而且上吊的事情也没人追究,更没人说他自绝于人民。不过,姚天秋高考的事情还是被搁下了,其实这和爹的自杀无关,也就是说,无论他爹是自杀还是不自杀,因为姚天秋有个属于“三种人”的爹,都是不能参加高考的。

姚天秋想:现在,文化大革命也结束了,就连四类分子也可以参加高考,说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的政治表现。可是,对于三种人的子女,比四类分子都要低得多。所谓三种人就是: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不但三种人要倒霉,就连他们的子女也不得参加高考。

看着成绩远远不如自己的人都上大学,姚天秋感到心里像是了堵上什么似的。那一年的高考,因为准备仓促,有些人已经好久没有接触课本了,纯粹是抱着试试运气的想法去参加高考的,以至于有人将古文翻译这一题做得五花八门,笑料百出。在高考以前,一个同村的青年古文底子很差,有一段课文是这样的,“驴不胜怒,蹄之”。和姚天秋同村的青年翻译为“驴子比赛不能取胜,非常愤怒,埋怨这双蹄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个人错误地翻译为:“以前知道我的人我就不发请柬了,后来的人还是可以追上我的。”就是这个同学,在姚天秋的辅导下竟然也考取了北京大学,可是,作为同样渴望有机会考大学的青年,(不过三十岁的人都应该是青年),被辅导者考取了名牌大学,辅导者则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痛啊?!

姚天秋考不成大学,他打起背包,继续来到这个只有三百个学生的朱湖中学。

在这里,他已经教了六年的书,算是老资格了。他本来是不想再回来的。这个小学,哦,对了,自从1976年开始,这所小学已经改成了附小,也就是说这里也必须办初中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增加,办学规模在各地都已经得到扩大,朱湖小学现在其实是一所小学和初中兼备的学校,这里共有四年级、五年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四个年级,四年级两个班,五年级两个班,初一和初二则各一个班。

姚天秋在这个学校的教学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十几个老师,别的语文老师连语文的基础知识都半生不熟,而他却能对于语文知识滚瓜烂熟。他能够背诵二百首唐诗,他能够一字不差地写出三十六计,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他能够十分轻松地写出五十个民族,他还能把十分生僻的知识——————比如枯燥的文学常识总结为通俗易懂的东西。比如,鲁迅的文学作品他能够用“清平乐”的格式总结出来,便于学生记忆:乙己故乡,呐喊写篇章,藤先生到百草园,朝花夕拾辉煌。他的解释是:孔乙己和故乡这两篇文章,是选自鲁迅先生的《呐喊》,“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朝花夕拾》。

有一次,姚天秋在黑板上写了几个美观大方地空心字,不要说是将文学常识表现出来,就是这美丽的空心字,多少城市的重点中学同学都没有机会看到。而我却有这样的机会,我能不高兴吗?他那些空心字写着:车胤囊,孙康,匡借光,苏秦伤,孙敬梁。在这些空心字的旁边,姚天秋又用两行娟秀纤细的粉笔字做了注释:车胤为了读书有好的光线,他把许多萤火虫用一个袋子(囊)装起来,然后在晚继续看书。下雪的时候,贫寒的孙康为了看书,借着白皑皑的积雪的反光来看书。……

这样的知识点的介绍,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附属初中,应该是凤毛麟角的。

姚天秋老师后来据说离开了那所学校,去了鹰潭,我至今已经有三十年没有看见过他了,很想他,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语文老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5190/

我的语文老师的评论 (共 12 条)

  • 风语
  • 歆言文墨文学网
  • 黄瑞槐
  • 婉约
  • 纤纤柳絮
  • 三月雷
  • 二民
  • 雪儿
  • 芊思婉语
    芊思婉语 未通过并说 三十年没见的语文老师,如果她能见到你的文章一定很高兴,但未必喜欢真名和这么详细的年龄等各个方面,就差身份证号了。建议联系后本人同意,再发表,或者略作修改即可。不论如何,我认同您的佳作。
  • 王根生

    王根生我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所以,光看这个题目,至少就很吸引我。欣赏你文章中的时代气息。我是七一年上小学一年级,应该说对这个时代很熟悉,有一种亲切感。但有一点我要和作者商量:写人物,画面感不强,好像只是记叙,这会影响文章的魅力的。

    赞(0)回复
  • 王根生

    王根生回复@王根生:本人学浅才疏,以上看法是我的一点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

    赞(0)回复
  • 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回复@王根生:这么客气,难得难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