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祖先

2013-09-16 08:38 作者:火雁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朝嘉庆年间,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女子拉着两个同样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疲惫地行进在山西仇犹县以东30里的阴山河畔。谁也不知道他们走了多久,也不知道他们还要走多久。那时的阴山河里还流淌着浅浅的河水,他们走累了便坐在河边休息,渴了,女人便用那只破了一只角的碗舀起河水饮用,饿了就沿途乞讨。

妈妈,我们还要走多久,县城里那么好,我们为什么要走呢?”大一点的小男孩眨着眼睛问女人。

“是啊,要是你还在,咱们就用不着出来,现在你爹死了,族人容不下我们,他们霸占了我们的房子和财产,我们无家可归啊。”年轻女人用袖子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看得出她是位清秀的女子,一路的疲惫依然掩盖不住她娇美动人的容颜。

“但是,孩子们,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会自己再建一个家。”

“可是妈妈,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用什么给自己建家呢?”

“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他们在一个荒无人烟,四面环山的山沟停下了脚步,这里也许没有人赶他们走,也许这里就压根没有人居住,年轻女子想着这些的时候,脸上突然多了几分犹豫。是啊,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两手空空,怎么生活,沿途好歹有人家能乞讨生活。这里呢,看来“凭双手、凭智慧”也是在安慰自己。

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现在没有粮食、饮用水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么,她还得走,可又该走向何方?

太阳快要落山了,他们又饥又渴,该怎么办,在他们孤独无助的时候,看见山坡对面依稀升起了一缕炊烟。

有人家!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向山坡对面靠近,也不知过了多久,女人挣开了眼睛。她躺在一间石头屋子的土炕上。一对老实巴交的年轻夫妇正憨憨地看着她,她的两个孩子坐在炕沿上狼吞虎咽般地啃着窝窝头。

是他们夫妇救了他们,她想起来行个礼,但爬不起来。男主人说道,大嫂你身子骨太虚,先好好养着吧。从谈话中,她知道,男人姓郑,是几年前搬过来的。男人说,刚来时也很难,不过现在好多了。这里地多,也没有人逼着你交公粮,只要勤快些,糊弄肚子应该没问题。她告诉他们,她家男人姓刘,他们原本是县城的大户人家,男人死了,族人们霸占了他们的房产,走投无路才跑到这里的,结果遇上了他们夫妇这对好人。

于是,她准备和孩子们留下来,她把随身私藏的一些银两首饰都给了郑氏夫妇。郑氏夫妇没有推辞,他们用女人给的银两首饰为女人置办了些农具和生活日用品。

其实,住下来后的女人才知道在这样一个荒芜的山村生活很难。首先取水就是个问题,这里没有水井,据老郑说,这里十里八村都打不下井,吃水就是靠天,农民自己挖好旱井,待天下时储起来饮用。

但日子总得过下去,先前没有干过农活的她开始了田间艰辛的劳作。她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她又能去哪里,她想到过改嫁,可孩子怎么办,族人们都容不得他们,何况别人。

这样一咬牙,几年便过去了,孩子们也在一天天长大,大的已经九岁,小的七岁,这在城里该是读书识字的年龄。可这里没有学堂,于是她只好把自己做姑娘时学的一些字教给孩子,孩子太聪明,她的识字太有限,于是他再也教不了孩子。

有一天,这里来了个过路人,过路人喝着刘太太端来的水侃侃而谈,一个劲地夸奖刘氏的两个孩子如何的聪明。过路人说他是个文化人,于是刘太太请求他教孩子们读书,过路人说,孩子们不能读书,因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创业,他说,这里是个风水宝地,将来要出一位天子,而且就在你们刘家。条件是顺着龙脉造房子,等将来整个村庄造成龙形的时候,天子会自然而现。

刘太太说两个孩子还没有名字,恳请先生赐名,过路人捋捋胡子,故弄玄虚地说道,这里是个风水宝地,我看一百年之内,这里的人会丰衣足食,这样,大的叫刘聚宝,小的就叫刘聚盆吧。

而此时的郑家太太也有了身孕,听说过路人有掐算的本事,也想问问未来孩子的造化。过路人看了一眼郑家太太,一个劲地摇头,无论怎么追问,他都不肯说。

带着不解和迷惑,郑家的第二代传人降生了,有了儿子的郑家夫妇逐渐对刘氏母子开始疏远。而刘太太始终谦卑恭顺地对待郑家。 尽管有了疏远,但地里的活两家一直合伙干。

那是一个日,刘太太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出工,小聚宝、聚盆便跟着老郑去地里锄草。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干累了也会偷偷玩耍。 两个孩子跑到附近的一个小土窑里开始打闹,突然土窑的口子塌了下来,聚宝、聚盆被埋在了里面。

老郑听见了土窑坍塌的声音,他放眼望去,知道两个孩子埋在了里面,他决定跑过去救孩子,旁边的妻子拉住了他,给他递了个眼神。这时的老郑真得犹豫了。他依稀感觉到了长大了的聚宝聚盆对他的威胁,他知道那是利益;同时隐约感到一双严厉的,从未见过的眼睛在盯着他,他知道那是正义。在正义和利益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利益。

但也许老天有眼,蓝的不见一片云彩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阵雨,大雨冲散了窑口坍塌的泥土。两个小孩安然无恙地冲出土窑。可此刻的老郑却无法平静,他感到了深深的内疚。但这个秘密他一直保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几年后,老郑的儿子死于一场瘟疫,而聚宝、聚盆先后成家,娶妻生子,刘家的香火开始在这个山沟慢慢燃起。之后的老郑夫妇又生过几个孩子,可除了一个女儿外,其余都全部夭折。

刘太太和老郑夫妇一天天地变老,刘家的子孙却在不断地繁衍。继他们之后的几十年间,先后有崔氏、武氏、郭氏等先后搬来入住。

老郑终于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女儿远嫁他乡,老伴先他而去。他依然住在那间石头窑洞里边。当年的刘太太也成了刘老太太,刘老太太一再跟子孙讲老郑是刘家的恩人,要求子孙们精心奉养年老的老郑。

老郑在临终时把那个难于切齿的秘密告诉了刘老太太,刘老太太没说什么,只是要求子孙们对老郑厚葬。

这个山沟因为人们的不断迁入,已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但一直没有村名。但不管怎么说, 刘氏一族无论在人口还是势力方面都占这个村庄的主导地位。其他姓氏的老者提议由刘老太太为村庄赐名,刘老太太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三个字“郑家沟”。刘老太太的赐名引来子孙们和村里老人们的争议,都说老郑人家已经绝迹,何况老郑当初面对刘家孩子遇难不救实属不义,以郑家姓氏命名不妥,不如改为“刘家沟”。

老太太只说了一句话“人不能忘本,没有老郑家就没有老刘家,也就没有今天这个村庄,郑家沟就这么定了”。

刘老太太和聚宝、聚盆就是我的先祖,如果刘老太太算第一代,那么我就是她的第七代传人。老太太以她的贤淑、勤劳、智慧和坚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如今郑家沟的刘氏传人已到了第十代,而且还会一直繁衍,生生不息。

尽管郑家沟比较贫穷,但刘氏的子孙们依然跟我一样恋着这片土地,我们也不会相信当年过路人对刘氏的预言。但每一个刘氏的子孙听过这段传说后,对当年的那个年轻的女人和她的两个儿子都会心生一种崇敬和感动,为他们的执著宽容

于是,凭着长辈们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我写下了这段传说,以此纪念我的先祖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0508/

祖先的评论 (共 3 条)

  • ……
  • 今生依梦
  • 梦之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