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2013-09-07 08:36 作者:未央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岁月沉淀,苍生不过是一瞬,在那个布满硝烟与瓦砾的乱世中,他——张子房就那么纤尘不染的活着!

高祖曰,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子房之功也;苏子颂,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太白歌,子房未虎啸, 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 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 天地皆振动。而我更佩服他的淡然,仿若天地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而他又是那般胸有成竹,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初见,便只想到一个词,温润如玉。真是儒家的男子,骨子里都透露着书墨的气息。早已褪去了博浪沙狙击秦王的冲动,儒家的内在赋予道家的风骨,血性依然,只是化去了戾气已然一团和气。举手投足,回眸倩笑,都是渔火行舟的温软。

在那个武力充斥着的年代,这个温润的男子从容的穿梭于其间,指点江山。他不似项羽,轻用其锋。他不上战场,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指挥着刘邦的军队随物赋形绕过强敌,进入关中。纵然消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让子婴交出国玺让道的人却是刘邦。《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水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子房便是如此,如水般平静安然,如水般深邃淡泊,仿佛天下一切都不能使其动容,然而整个天下却都在其运筹帷幄的指尖

他淡然,淡然的那般自信,纵然面对千军万马也难在他脸上看到一丝慌乱,他记得国仇家恨,只是少了当初的冲动任性。他懂得忍,他在暗处积蓄力量,韬光养晦。“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如此天下间还有什么能让他动怒?还有什么能惹他激动?当年韩信要自立为王,以此作为替刘邦解困的条件,惹得刘邦大怒,若不是子房及时要其顾全大局忍耐,楚汉争霸结局会不会变?汉家天下又会如何?不得而知。面对项羽,也正是子房教刘邦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终而胜之。所以苏子感慨: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于他还是那般淡然自若,浅笑晏晏,仿佛可见,临风陌上,走马平川,看他翰墨晕开的江山,余音婉转。

他有傲世才华,捭阖天下,却只为韩报仇,无心天下,睥睨王权。因为他是王者师,而不是帝之僚。有点像合作的味道,他辅助刘邦夺得江山,为韩报仇,完成了彼此的使命。两人的关系也似乎也船到桥头自然直,因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所以当萧何陈平等人在为百废待兴的新王朝殚精竭虑时,他却杜门不出半年有余,只是在刘吕请教时,指点一二。当然,以他的才能,指点的都该是点睛之笔,所以没有任何的血腥风就保住了太子之位。在那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城的年代,在王权之下,他没有成为封建体制中的一枚螺钉,这是该有怎样的智慧?这不由使我想到了诸葛亮——那个隆中对中记载可与兴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才能相提并论的男子,只是可惜了有子房的才能,却没有其智慧。同样是所遇知己者,同样是为了汉家天下,跟了刘备,王权便成了枷锁,王权束缚了他。为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不过是王权下的殉葬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面对权力和财富他是冷静的,也是不屑的。天下都不能使他动容,其他的又怎么能羁绊住他?所以他上书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便学辟谷,道引轻身去了。远离了荣华富贵,也避免了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事实证明子房是对的。留下的人最后的结局都基本不得善终。范蠡与西施泛舟湖上,张子房云游人间(当然,最后在吕后的劝说下还是食人间烟火)他们都是极致的相似,极致的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同时也懂得适时放弃,有多少死在王权下的人不是因为贪恋王权富贵?像子房、范蠡词般智慧的人不多了。当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我想该是更符合他的心性吧!他是那般的淡然自若,温润如玉,悠然的风骨恍若嫡仙,又怎么会被功名利禄所羁绊,被尘世俗事所纠缠?云游天下才是其本心的释放。

经历了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乱世;目睹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看尽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凉。他依旧纤尘不染的走过,不带一丝忧伤。行走在陌上,看一川繁花——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陌上花已开,君可缓缓归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7351/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