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池

2013-09-05 11:13 作者:素筠纤纤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延吉多的是借道前往长白的游客,当地人亦不止一次向我们极绘声色地描述天池的真容怎样难得一见,甚而听闻一位六度上山未见天池的韩国老人如何捶胸顿足、痛憾不已。气象台预报近两日长白一带有,我们已然在心底做好了初寻不遇的准备。

从延吉驱车向长白进发,一路云嵌幕天、花含秀树。先生指着路边丛生的半米来高的金黄色花朵问我,“植物学家,你可认识这种花?”虽是他的戏谑之语,略识花草的我却还真识得路边这近乎清一色的黑果金瓣的金光菊。它是人造花境里常见的配花,如此野地里成片的绚烂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而路边花丛的等距依稀透露着人工播撒的痕迹,似乎印证着热情爽朗的东北人对这种花色热烈的小物的深深喜

车行200多公里来到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已过晌午,为了赶时间我们不及到宾馆径直从北麓上山了。一家人在统一上山的中巴内坐定,肤色黝黑的中巴司机扭头微笑向大家打招呼:“所有人把安全带系好,尤其是最后排的乘客一会儿恐怕要尝受过山车的滋味了。”我就是最后排的乘客之一,心想哪有这么夸张,但车行后十来分钟便知道这不是虚语。顺着仅够两车并排的上山路我们的中巴一路盘桓前进,有的山路转弯将近150度,为了保持爬力车速不降反升,于是乎就出现了司机预先警告的一车人向一侧急速偏翻的“过山车”的局面。然而来往的车辆极多,两车相错便会鸣笛相告,一路笛声不绝,于是我安慰自己,我们暂栖的这部铁壳只是强大分母中的寻常一分子,出事的几率微乎其微,索性握紧相机在颠狂倾翻中把握瞬间即逝的美景。

一座海拔2700余米的高山终于露出了它的端倪。渐渐的树没有了,渐渐的草没有了,云开云合,日现日隐,正如别人说的那样,长白山脚下也预测不了山头的天气,然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车外的温度持续地降低。直到中巴历经了七十多道弯口最后停稳在一座巨大丘壑前的空茫低坪上,曲折的栈道指向丘顶布满的微小的人群,我们才意识到天池真的近在咫尺了。莫说在山脚下,即使在天池的盆沿外,谁也不能担保登上天池时就定能一览无余,谁说不会有一朵不时路过而栖脚的云呢。

待我们和众人一样手脚并用攀爬到天池边的丘顶上,谜底终于揭晓。天上的云朵时时往还但未曾停步,岩风真切地向我们揭示了天池的容貌:静似镜,碧似玉,庞大而秀美。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它的环岸不是我们印象中一般湖泊惯有的沃土拥翠,却是几座寸草不生的巨峰。峰首上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风化的作用下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景象,有的像极了延颈而望的犀牛和巨猿,是否天上的神兽降临于此,也忍不住要对这潭碧水凝神欣赏一番?而神兽一瞥的光景怕已是地上万年了吧。天池的水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之源,固然有直径500米,平均深度200米的容量,源源不断为此三江提供水源也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个只有出水口不见入水口的湖泊而言,这便是天池的神奇。

有了北坡第一日与天池的美丽邂逅,第二日当我们出发由西坡脚踏一条1400余级台阶组成的山道再次登临时,尽管沿路雾气迷茫,却心存了天道酬勤的一份侥幸,然而在吃力登得山顶见到的仍是能见度几乎为零的白茫茫的一片,让我们不禁对前一日的见遇心存感激,也印证了古人的那句话:人之有所不得预,皆物之情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故有诗云:

长松不老守云门,天教拨开镜水真。

神兽痴痴延颈望,不觉已覆万年尘。

大鹏海运垂天翼,隐此相随旦与昏。

独向乘槎开瀑流,三江尽得素十分。

未许黑土污颜色,定要青山落仙痕。

待到临宿冰,太白聚处碧心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6471/

天池的评论 (共 2 条)

  • 孤帆鸢影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