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给我的25岁

2013-09-03 13:58 作者:普罗旺斯的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写给我的25岁

黄光典,今年你25岁了!我对自己说。

25岁是个什么概念?从弟弟妹妹,到哥哥姐姐,再到叔叔阿姨,称谓的改变,是我对年龄最直观的感受。如果我的寿命在75-100岁之间,那么,我已经活完了1/3-1/4的生命

25年的时间并不算短,许多人的生命在不足25岁时,就已经足够精彩与厚重。每个人的25年,都是无数的经历与体验,阅历与教训凝聚的。

光靠聪明与悟性并不足以让人真正通透,岁月才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前25年,谈不上精彩,更说不上厚重,但起码真实,是以为记。

25年的人生,首先让我懂得了人要有自知之明。和那些比我优秀的人相比,我只是个白痴。革命尚未成功,并且永未成功,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惟有持续努力,才有和他人缩小差距的理论可能,顺便稍稍缓解我的愧疚和自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知之明告诉我,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在意我的感受,顾及我的自尊,尤其当我没有多少价值提供给他人时,所以我绝对不会把自己太当回事。

在岿然不动的客观环境面前,在循环往复的自然与社会面前,我无非只是黄河里的一泡尿,多我一滴不多,少我一滴不少,我和一泡尿,当然是一“尿”同仁啦!

当我欣然接受这一事实以后,我才学会了多维度观察和思考,不再坐井观天自以为是,时刻保持一颗开放与包容的心去面对人间万象,也不再以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为能事,而是深知谨言慎行、讷言敏行的美德与智慧,单靠聪明实在很难做些什么。

活了25年,懂得了何谓换位思考:我们要尽可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但他人是否站在我们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们根本不要计较,也完全无法计较。尤其当自己并非强势地位,也无剩余价值时更为如此。

毕竟在中国,多是相对的对人不对事,罕有绝对的对事不对人。“己不欲,勿施人”太过主观,“人所欲,施与人”才是真理,至于“已”所欲或不欲,都是本该放弃的“我执”啊!

在真实的世界,没有不退步的向前,没有不妥协的抗争,没有不牺牲的获取。只有充分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当然,强调他人绝非埋没自己,他人的眼光、言论与举动,究竟能多大程度影响自己(尤其是负面影响),几乎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决定的。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谓“心外无物”是也。

真正的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低调与定见,目中无人而绝不高傲,海纳百川而自择其流,“他者即地狱”的魔咒与其无缘,他们唯一在做的,只是走自己的路。

活了25年,懂得了行动胜于一切花言巧语、闲言碎语以及箴言妙语,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尽量少去评论与抱怨。曾经,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并且善于评论和抱怨的人,但现实的屹立不倒和自身的渺小不堪,让我的所有言辞都显得如此可悲可笑。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一定要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而卓有成效的管理,前提就是不要去做那些看似正确但毫无意义的评论与抱怨。

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这个世界的一切,我都可以思考、反思、借鉴,但我绝不该去评论什么。我的言辞不能提高自己,也不能帮助别人,我并不比别人混得更好,也并不比别人为这个世界付出的更多。

指点江山不等于打理江山,针砭时弊不代表治愈沉疴。现实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人性的本恶与原罪、社会的规则与潜规则,绝不是几个所谓正义的声音与对星空的仰望就能万事大吉。

我们所知的,绝不是这个世界的全貌。而我们却总是依照我们的已知,而认定全部的未知,武断而自以为是的评判这个世界,这是何等的自负与无知啊!

25年的生活,让我明白所谓人,就是自然生物、社会动物与精神载体的统一。罗素所言对知识的探求、对情的追逐、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怜悯,是他生命热情的源泉。

哲人的思想,总是空灵而澄澈。但是我们凡人,生老病死、饮食男女、名利权情,每一样都支配和束缚着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拒绝。

没了这些,就没有人的罪恶与苦恼,却也没了人的滋味与历练。正如光明到处阴影相随,一切我都不能忽略,一切我都无法拒绝,但最好,我们能活得更有神性些,起码,活出个人样些,这也是我今后生活的目标之一。

生活之难,难在一颗平常心。无数观察与经验证明: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显得不那么成功;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显得不那么优秀。爱显摆不能成事,只能惹事和坏事。

当然,凡事都是知易行难,许多人倾其一生,无非是在证明自己是一个正确的人,而忘了去做正确的事。平常心最忌显摆与卖弄,这一点文人尤甚,卖弄之心即起,文章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这对我是很关键的提醒。

我们这代人,最会的是纸上谈兵,最怕的是“事上磨练”,没有苦难的经历,没有匮乏的体验,是一种致命的缺失。如果说60后是能看见传统社会背影的一代,那么我们80、90后身上,几乎没有传统中国人的品格了。

在苦难与匮乏中得到锤炼与充实,是人生的必修课。不去多品尝和经历生活,突破和挑战自我,实在浪费了这仅此一次的生命。我以为,困境中,最觉人生真味;冲破困境,最得人生真意。

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依我愚见,命运决定命运。时代与国家的发展变迁,社会与家庭的烙印痕迹,影响乃至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此言绝非消极,任何人的前行都离不开时代的推动,命运面前,人只是一棵脆弱的芦苇。所以天灾人祸、变数挫折往往最能让人打击深重,也最能让人变得清醒谦卑。

如今我明白了,与命运计较也好,抗争也罢,都莫若保持一颗虚怀若谷的心,顺应命运所给予我们的种种可能 ,在乐天安命的前提下恪尽人力,才能不折腾别人,也不折腾自己。

只有充分把握命运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命运。否则,无论命运垂青抑或遗忘,此生都是虚度。尼采所言,爱命运,此乃人间之至爱。

25年来,最大的资本是读了点书,最大的硬伤也是读了点书。我深深知道知识的无力,也绝不敢迷信知识的力量。尤其是所谓的学历教育中,深深承受这个时代与社会的变异与扭曲,我们的底层源代码中,都有着不可弥补的盲点和无法修正的错误。这绝不是理想、良知,抑或阅历、体验所能完全修复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自己保持足够的警惕,既不盲从他人,也不轻信自己。同样的知识结构,也可能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所谓知识,有时只能让人变成一条训练有素的狗。书读得再多,都和这个世界有着深远的距离,而我最欠缺的,正是不读书的智慧。

明年就要结婚了,欣喜之余,心中不免紧张与惶恐。因为我深知,要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还有太多功课要做。婚姻意味着家庭的建立,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需要双方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同携手承担。

恩爱、付出、包容、改变,一时做到不难,一生一世做到就太不容易。婚姻之中有许多艺术,平淡难觉而又无限重要。

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宽容。婚姻不是一门讲理的学问,而是一门讲爱的艺术。据理力争、各执一词,便是互相伤害、矛盾激化的开始。在一生一世的道路上,相知相爱、相濡以沫才是第一,其余的实在不必计较。亲爱的,我会好好珍惜你,好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缘分幸福

25年的时光就这样到来了,也就这样过去了。从生到死、从昨到今,无非是无数个今天汇集的。如果要把这25年的体会感悟凝结成最简练的文字,我非常愿意和亲朋好友一同分享:察而勿言,为而不争;劳谦君子,静水流深;藏巧于拙,和光同尘;重行求和,存善忘真。与同道友人共勉之!

感谢25年来关心我、帮助我的所有人,尤其感谢父母,感谢家人。说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最贴切不过。如果能在25岁许个愿,我希望是家庭永远幸福。

谢谢你,亲爱的。我现在真的很幸福,非常幸福。

个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5559/

写给我的25岁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