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宋朝的雨》(源自《格言》)

2013-08-23 09:55 作者:惠风暖雨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多的朝代,这是一个多情的时代。

宋朝的雨,绵延三百年,时而滂沱,时而绵绵,时而潇潇,从陈桥兵变 的隆隆雷声中,一路飘飘洒洒地赶到汴京、中原,凄风苦雨地降临澶渊、朔北,疏疏落落地浸淫临安、江南,淋漓了塞北荒漠,迷离了江南水乡,沾湿了离人香袖,浇透了英雄衣襟。

宋朝的雨,飘到江南,灵动而充满诗意。望湖楼下,黑云翻墨,珍珠似的白雨急切地串入画船;凤凰山上,电光掣蛇,风横雨斜。太湖上,白石道人抚槛而望,燕雁随云,青山数点,“商略黄昏雨”;西湖边,欧阳修轻卷帘拢,笙歌散尽,双燕归来 ,细雨蒙蒙;洛阳城中,陈与义卧看星河,纤云不动,残雷未平,鹊衣犹湿。

子规声里,山原绿遍,雨如烟,农民“才了蚕桑又插田”;池塘蛙声中,梅雨淅沥,棋子闲敲,等待之人“有约不来过半”。

在半山老人的江北秋阴,它还是“青山缭绕,千帆隐映”的一片含雨晓云,到了苏子美的淮中古祠,它已是“春阴垂野,幽花时明”的漫川风雨了。

宋朝的雨,在刘攽的莲池边,化作“荷心万点声”,在周邦彦的荷叶上,“宿雨初干,水面清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宋朝的雨,降到塞北,是苍茫的霜、纷扬的,苍凉肃杀。边塞上,白发苍苍的范仲淹率领一群思乡的征夫常年驻守,在悠悠羌管中,边声起,孤城闭,长烟落,霜满地。衡门外,王禹称夜半披衣出户,面对“窗有琼花坠”“飘飘满天地”的雪花,“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山阴下,“胡未灭,鬓先秋”的陆游僵卧孤村,在“匣中宝剑夜有声”的三更时分,抚剑遥想大散关外的铁马秋风、楼船夜雪。山神庙前,被逼上梁山的林教头眼见彤云密布、朔风渐起,一片银世界、玉乾坤,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压塌了沧州破败的草料场,也压塌了临安雕梁画栋的阁楼亭榭上最后一根残椽。

宋朝的雨,惆怅哀怨。柳三变在骤雨初歇的寒蝉声中,畅饮无绪,长亭送别,泪眼执手,无语凝噎。贺方回的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相思的闲愁。周邦彦在天台山上,仙女芳踪难觅,空留“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的怅惘。

号为易安、实则难安的李清照,国亡家破,颠沛流离。骤风疏雨中,“绿肥红瘦”的多愁善感,化为黄昏里“梧桐更兼细雨”的孤寂悲戚。

宋朝的雨,凄凉悲壮。“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怒发冲冠,气吞山河,一腔热血含冤溅洒风波亭,耻未雪,恨未灭,空悲切!零丁洋里,文天祥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艰难处境,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誓词,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却难掩内心的悲戚酸楚。

宋朝的雨呵,浓凝成墨,是苏轼“纯绵裹铁”的第二行书,是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蜀素帖》《苕溪诗》,是黄庭坚纵横奇崛、舒展大度的《松风阁诗帖》,是云山空蒙、烟云变幻的米家山水,是董源淡远清深、秀润空灵的《潇湘图》,是范宽峻拔深厚、雄阔壮美的《溪山行旅图》。

宋朝的雨呵,点滴成泪,是晏几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的别离泪,是秦少游”过尽飞鸿字字愁“的相思泪,是关山上”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的征夫泪,是郁孤台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行人泪,更是辛弃疾”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能让红巾翠袖轻轻搵去的英雄泪,也是刘辰翁”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的亡国遗恨之泪!

宋朝的雨呵,汇聚成河,徒留后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0015/

《宋朝的雨》(源自《格言》)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