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笔江南

2013-08-20 08:15 作者:高原雨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上 海

2012年10月13日下午三时,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我们乘坐的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几分钟后,猛地加大轰鸣声,昂首冲上蓝天。我在临窗的座位,从窗口向外望去,只见机翼下面的城镇、村庄、公路、汽车变的越来越小,最后逐渐模糊……

不一会,飞机钻进云层,机翼上下摆动,强大的气流使机身不停地颠波,但这仅仅是几分钟时间,而后飞机便平稳地刷刷地在蓝天与白云之间行走。这时,窗外的景色美极了:机身下面,是白云,像万顷白色的波涛,那么耀眼;机身上面,是蓝天,蓝得那么纯粹,那么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鲜明,非常迷人。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小时候在村里看到天空飞过的飞机,像书本一样大小的白色十字,我们还没来的及欢呼它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现在,我环顾机舱里这个驮着近二百人的庞然大物,在天上悠然自得地翱翔,不禁感慨万端……此时乘客大都闭目养神,我却被《环球时报》上一篇文章吸引住了:“承认中国软实力快速增长,认为西方价值观受到触动——全球舆论掀起莫言热”。文章说,莫言作品以其“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引起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关注并获奖,我们多年的诺贝尔奖终于实现了,这实在是一件令国人兴奋的事情。

五时零五分,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是深秋时节,昼短长,坐上开往市区的大巴时,上海市已是万家灯火。我们在福州路一个叫做吴宫的酒店下榻,洗漱毕,来到一家餐馆,每人吃了一碗台湾牛肉面后,便到外滩观赏夜景。这时十里外滩秋风习习,浦江两岸灯火辉煌。特别是江对岸浦东高楼大厦那美轮美奂的彩色灯光,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把大上海衬托得充满无穷魅力。夜色中的浦东机场不时有起飞的航班闪耀着红灯在深遂的天空轰鸣着一闪而过。想到自己刚才还在天上看蓝天白云,眨眼间又脚踏大地观人间灯火,不由生发出许多感慨……

翌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国庆节刚过,外滩游人稀少,我们乘游轮在浦江游览。游轮上大都是外国游客,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从他们争相拍照、摄像和脸上流露出惊奇的神态上看出,他们对浦江两岸雄伟壮观的景色惊叹不已。是的,外滩将大上海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典故与现代元素巧妙交融,使人身临其境就会感受到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熏陶与冲击,不能不对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刮目相看。我虽然是第三次来上海,但她日新月异的变化每次都令我激动不已。我又想起莫言获诺奖,中国快速崛起的步伐铿锵有力,必将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杭 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湖畔。

雷峰夕照,断桥残,花港观鱼,龙井问茶……这些蕴含了太多的传奇和故事的一个个景点,把个西湖装点得更加神奇而美丽。

驱车来到西湖门口,一位年轻女人走上前来问要不要带路,她可以领我们用最快时间到达各个景点,问:多少钱?答:50元。车上坐不下呀,答:有点空隙就行。于是车上便多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导路”女人。

车子沿着西湖畔缓缓行驶,不时因堵车而停下来。那女人果然好口才,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西湖上的苏堤、白堤、断桥、湖心岛……来到龙井村时,村里一个女主人热情地把我们接待到房内,边泡茶边介绍龙井茶的种种妙处:龙井茶每年清明节采摘最好,清明时节是个宝,清明一过是根草。问及村民经济收入,答:一亩茶园收入一两万,上好的茶每市斤一两千元。问村里人口多少?答:六百多户,每家六七口人,都是几代同堂,因此地气候宜人,山清水秀,人们又常年饮龙井茶,故人都长寿,最年长者110多岁。说话间让我们品茶,果然清香满口,余味无穷。来到院外,但见人家门前都挂着“龙井问茶”的横幅,村周围满是茂密的茶园,远处山上树木葱笼,此处风景果然秀丽,空气果然清新,女人果然水灵,宛如世外桃园一般……

来到雷峰塔底下时,巍然耸立的古色古香的巨大木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壮观。我们乘电梯到木塔基座,进第一层塔再乘电梯至四层,而后徒步登到六层塔顶,登高望远,俯瞰四周,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人间天堂令人震撼:蓝色的湖面,绿色的树木,苍翠的群山,巍峨的高楼大厦,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这情景仿佛在那见过?噢,我想起来了,在山东蓬莱阁见过,登蓬莱阁瞭望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是人间仙境的盛况;而登雷峰塔看到的是西湖佳境,是人间天堂的美景。难怪就连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早在七百年前就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赞誉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同 里

江南不能不去同里。

走进同里,你才能真正领略江南风光,体验水乡神韵。

同里是一个镇,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走进同里,给你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水,水是同里的灵魂。那水呵,满眼的绿,绿得耀眼,绿得可,绿得让你不忍离去。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有水便有船,船是小木船,可载七八人,摇船者大都是中年妇女,统一着蓝底白花民族服饰,边摇船边唱江南小曲,小船吱吱呀呀地载着游客悠哉游地穿街过巷,如在画中漂一般。同里有多少水?据说全镇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成7个岛,这些水构成古镇同里特有的水乡风貌。有水必有桥,全镇有多少桥?49座桥,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最有名的是太平、吉利、长庆三桥,这三桥是同里人家婚嫁的花轿必经之桥,人们走上桥口里还反复念叨:“太平吉利长庆——”,以求平安健康,大吉大利。

走进同里,你会为那些古朴典雅的深宅大院,园林小筑而惊叹。千年同里,世界水乡,这些建筑中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最著名的是建于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因亭台楼阁均贴水面,如出水上,在建筑上堪称一绝。

走进同里,你会为这里名人荟萃而钦佩。同里人世代勤学苦读,知书达礼,教育发达。在一座桥上刻有一幅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生动记录当时此地人勤学苦读之风。据说,自宋代至明清末之间,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

走进同里,你更会为这里清洁的环境,纯朴的民风所感染。绿水、小桥、街道、深巷……处处清洁,处处干净。街上转半天,皮鞋上竟一尘不染。绿水那么清澈,没有一点污染;小桥那么古朴,没有一点损坏;村民那么礼仪,没有喧哗吵闹,吆喝叫卖。人们尽情享受着上苍赐予这里的一切:阳光、空气、小桥、流水……

呵,同里,一片人间净土,

呵,同里,一方江南福地……

周 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夹个周庄”。

这是我在旅游宣传单上看到的一句广告词,不禁哑然失笑,心想现在的人真会编词,过后又想这话不无道理。

我对周庄的了解,是从王剑冰写的散文《绝版的周庄》中得知:“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澈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

从此,我对周庄充满无限向往。

终于,我来到中国第一水乡。

并且,就站在周庄镌刻着王剑冰《绝版的周庄》全文的一面墙壁前,再次默读这篇美文,自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和同里一样,古镇周庄也是江南千岁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是周庄的特色,盈盈碧水,弯弯拱桥,粉墙黛瓦,周庄处处可入画。我们去的时候就是乘船而行,那船是机动船,船舱擦的一尘不染,坐上格外舒服,真正体验了一回“杨柳依依扑人面,游船漫游剪波澜”的水乡情境。

在周庄,双桥可谓闻名遐尔。

双桥在周庄中心地段,位于交叉的河道上呈直角状排列。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园一方,错落有致,为周庄标志性景点。导游介绍说,当年著名画家陈逸飞画了双桥,那副画曾被美国石油大王收藏。后来,这个石油大王访华时又将此画转送给邓小平同志。从此周庄双桥在世界上更是名声大增,凡来此游览者无不争相拍照留念。

周庄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沈万三。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曾资助明王朝修建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墙,但是最后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云南边境,落的个客死他乡的下场。仔细观看沈万三豪宅内的陈设,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从沈宅出来,漫步在周庄热闹非凡的街上,但见有开茶馆、设药铺的,有打铁、纺棉花的,有制木器、写书法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周庄以博大精深的吴文化为底蕴,带着纯朴委婉的水乡特色,衍化出浓郁而独特的风土人情。

这时,一座叫做“富安桥”的引起我们的注意,导游说,这座桥是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出资修建,用花岗岩石精工而筑,桥侧还有桥楼四座,在水上遥遥相对,造型独特,巧夺天工。据说,在此桥上下走三回,作官的回去后便可连升三级,游人争相上下奔走,我却独自坐在桥栏上,望桥下缓缓摇过的一只只木船,看街上随风飘佛的一棵棵垂柳,听店铺里传来的一声声江南小曲,竟久久不愿离去,真想做一个周庄人,与流水为伴,与小桥为友,与绿柳为邻,该是何等幸福而美妙的事呵……

南 京

一位远方友人告诉我,南京是个很有品味的城市。

是的,我以为,如果把水乡比作南方的小家碧玉,那么,南京就是江南的大家闺秀。

南京同样被山湖江河簇拥着,围拢着,处处显得开阔、大气、凝重。

紫金山松柏千年苍翠,玄武湖碧波四季荡漾,秦淮河两岸风光无限,长江之水滔滔东去……有了这样的山水陪衬,再加上六朝古都的历史积淀,南京,可真是虎踞龙盘,气象万千。

对金陵有着深厚感情的余秋先生曾说,南京“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细想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何其多,但将历史与山水相互交融,在游览山水的同时领略历史风云,受到灵魂洗礼的恐怕唯有南京了。

在南京游览,无论你走到那个景点,那凝重的历史画卷扑面而来,不容你多想,你已经走进那血雨腥风的难忘岁月,回味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风雨历程……从明代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国洪秀全,一代伟人孙中山,到夫子庙的爱国名妓,雨花台的烈士忠魂,还有外寇血洗金陵的罪证,一桩桩,一件件,使你的心情立刻沉重起来,情不自禁陷入深思……

这次我又到南京,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南京人对自己家园的了解和热爱,说起这里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人文掌故,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在去紫金山游览时,我们正要联系导游,出租司机自告奋勇当导游给我们解说,他从天文台的望远镜、浑仪、圭表,到廖仲恺、何香凝墓的由来,从明陵的石人石马到中山陵的石台阶……这个小伙普通话里夹着浓重的南京方言,眉飞色舞地讲解着,还不时引经据典,说些名人轶事让我们开心,其专业程度豪不逊色于正式导游。其实,出租司机兼导游的何止他一人,我看到,在各个景点上,出租司机一下车便手执话筒给乘客讲解,他们中,既有妙龄少女,又有半老徐娘,既有年轻小伙,又有白发老翁,这些地道的南京人,怀着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夫子庙,我们刚坐上电瓶车,开车的小伙子就主动开始大讲夫子庙的由来,李香君的故居和“秦淮八艳”的故事。此时,整个夫子庙街上,一辆辆开电瓶车的男男女女,都借助话筒高声向游客滔滔不绝地讲解着,那声音此起彼伏,在街上久久回荡,成为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原以为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人不会太多,谁知到那一看,黑压压的人群队伍排了好长好长,从说话中听出,这些人大多是南京人,这情景使我感到惊叹。进入纪念馆后,大家一片肃静,在现代声光电及影像创设的氛围中,人们一下又回到那不堪回首的恐怖岁月……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许多电视屏幕上同时播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遍遍声泪俱下,控诉日寇罪行,告诫后人不忘历史,振兴中华的画面,观众无不神色凝重。我忽然明白,南京,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人们去细细品读其中内涵。南京人,从血与火中一路走来,更懂得生活生命以及幸福的深刻含义,更懂得如何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大概就是南京的品味吧。

黄 山

1994年登黄山,正值年富力强,啥事都不在话下,上山压根就没考虑什么坐缆车。十几公里的石台阶,一群年轻人蹭蹭蹭就上去了,而后又刷刷刷下来了,大有一览众山小,山高我为峰的气势。

年轻真好。

这次登黄山的情境可就大不相同。

2012年10月19日晨七时,我们从汤口镇乘车至黄山大门,又继续乘车七公里到云谷寺坐缆车上山。途中导游小伙说出的一连串数字让我心里不由发怵:上山下山约八千多个石台阶要全部走完,十一点团队必须到达光明顶,下午四点半准时到温泉集合乘车返回驻地,凡掉队者一律自己想办法返回,何况温泉到驻地几乎没有车辆。这就是说你必须增强时间观念,紧跟团队,掉队的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自己年过半百,体力不济,登山真是一次考验。开弓没有回头箭,今天算是豁出去了……

七时三十分至云谷寺下车,此时等候乘缆车的游客云集,上山团队无数,全国的方言都在这里汇合。清一色的导游小伙们不停地跑前跑后摇旗呐喊。望着漫长的队伍,让人感到头晕。九时许,终于坐上六人一组的缆车,优哉游哉向山上移动。刚开始我们几个男人还有说有笑,观山赏景,感觉良好。不一会缆车越爬越高,上有参天云峰,耸然并立,前有大山深壑,下临无底峡谷。我有恐高症,在空中腾云驾雾般游走,不由到吸一口冷气,恐惧感阵阵袭来,便紧闭双目,心一横,把小命交给老天。其他人也默默无语。想起第一次坐飞机在蓝天翱翔,就盼早点平安落地,现在只想快点到站。

终于到达白鹅岭,十五华里的缆车行程结束了,浑身一阵轻松,大伙又眉开眼笑,一鼓作气向五华里上面的至高点——光明顶挺进。朝上一望,石台阶看不到头,环顾四周,峭壁千仞,高岭入云,苍松夹道,鸣相和。想起导游叮咛:看景不登山,登山不看景,便收回目光,盯着脚下的石台阶向上攀登。十点三十分,光明顶到了,年轻男女欢呼不止,中老年人喜笑颜开。我长叹一声,不禁心花怒放,成就感十足。提前半小时到达山顶,我能行,我有的是体力和意志。大家坐下来边休息边饱览眼前美景:黄山的每块石都有自己的味道,每棵松都有自己的风景,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松树,长在悬崖上的松,长在峭壁上的松,长在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地方的松,千姿百态,石破天惊,违背一切树木生长规律,大自然集雄伟、秀丽、梦幻与一身,你不能不佩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记得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这样描绘他所看到得黄山:“黄山是大则气势磅礴,神笼宇宙;小则剔透玲珑,耐人寻味”。“黄山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可谓刚柔兼,二难并,求诸天下名山,可谓超超玄箸了”。

该下山了,虽然下山道路仍然充满艰难险阻,但光明顶都踩在脚下了,还怕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下山沿途的风光豪不逊色于上山时所看到的景致,只管尽情领略黄山美景就是了。经过鳌鱼峰,来到百步云梯,左边峭壁凌空,右边悬崖无底,在最危险的地方必须抓住铁链移步下行。真是一步一吃惊,一步一感叹,一步一奇景。绕过莲花峰,便来到黄山标志性景点——迎客松旁边,此时游人摩肩接踵,争相目睹这棵蜚声海内外的松树的芳容。但见这棵高十多米,树龄八百余年的松树,雍容大度,姿态优美,仿佛伸出双臂与游人握手、拥抱。她是黄山与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

来到玉屏峰,再次乘缆车下山,我鬼使神差般竟和五位女士同坐一辆缆车,那缆车滑至半山腰竟左右摇摆起来,下面是万丈深渊,女人们吓得尖声怪叫,闭了两眼,我则紧抓座椅,双手发汗。到慈光阁站台后她们又大笑不止,发誓今生再不坐这鬼玩意。

从慈光阁徒步到温泉的路上,日落西山,夕照中的黄山景色更加壮观,庄子曰:“天地之美,大美不言”。是的,大自然的美只可眼观心领神会,不可用语言描绘。继而又想,人生何尝不是一次登山?既有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到达理想的光明之巅的无限风光,又有急流勇退,笑迎夕阳,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

2012年11月22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8171/

走笔江南的评论 (共 5 条)

  • 孤帆鸢影
  • 诗飏
  • 山夫
  • 涧谷幽客
  • 苍石
    苍石 审核通过并说 不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